唐代,山水畫步入新的發展,水墨替代青綠著色,水墨山水畫興起,即張彥遠說:運墨而五色具。看似單調,卻于簡潔中見深意 。
空白無物之中也有氣韻生動。老子《道德經》中記:“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充滿虛空,就像風箱一樣,而正是有了這種虛空,萬物才能流動,變化,才有生氣。這里提到有無相生,虛實結合,對于東方美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從繪畫中留白布局即可略見一斑。尤愛水墨,淡遠之境。“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笪重光),黑白之色是否又是陰陽之表。
一日吃茶,見杯上似煙水疊川之貌,日生煙,靜謐暖陽透窗過,飲茶來,想起王昌齡幾言:放安深思,心偶照鏡,率然而生。看過去,是觀茶席,又似賞山水間,其中水墨天地藏,頓覺茶中見禪意,美境愈現。
對于吃茶學茶,也越發覺得是外借于物,即茶事;修于藝,即茶、花、香等文人雅趣;而內心物外都發生了大變化,難怪,予茶至于道,再借用一句來形容學茶修茶過程和感悟:“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會于物,因心而得” 。
茶間現美,并不止步于茶,而是東方美學的傳承得現,融會貫通于各色美事之間,生活之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