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午的活動開場中,雪球CEO李楠先生用數據揭秘了基金投資者虧損的一大原因——短期投資、短視投機。我國公募偏股型基金的投資者絕大部分為短期投資,只有約19%的投資者能夠持有偏股型基金一年以上。
我認為主動堅持長期投資的投資者比例應該更小,這19%的投資者還有一定比例可能是因為嚴重套牢、倒地裝死而被動長期投資的。
一回本就想賣也是普通投資者的大問題,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基金今年一季度大漲,但基金的資產規模卻呈現萎縮之勢,這就是18年套牢的基民趁著大漲贖回基金的表現。對于部分績優基金而言,這部分投資者享受了一季度上漲30%+帶來的回本,卻錯過了二三季度另外15-20%+的漲幅。
從偏股型基金的持有時長與收益概率的統計看,持有偏股型基金一年不虧錢的概率高達68%,若能持有2-3年,偏股型基金不虧錢的概率會提升至75-78%(我認為這個數據截取不同的時間點會略有變化,但分散化投資的股票類資產的確有隨著時間推移正收益概率增大的規律)
如果是投資顧問線下線上服務用戶,大概300-500人就是上限了。我想,這個數據可能對讀者朋友篩選知識星球有幫助。我知道很多大咖開知識星球,雖然互聯網服務邊際成本不會增加太多,但如果是一個人管理星球,考慮到人的精力有限,最好還是評估一下管理的能力。
目前公募基金中偏股型基金經理的平均任期只有2.05年,平均每個基金經理管理約7.5只產品(我猜這個數據沒把AC合為一類)。債券型基金的基金經理任期沒說,但就我的觀察而言是顯著高于偏股型基金的。
02 | 關注相關性低的資產及資產配置
南方基金的孫偉經理做了題為《破解市場焦慮的指基法門》的分享。雖然他的演講中有對公司產品的推介,但他提到的一個思路是值得學習的。即從權益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持有不相關性強的指數類資產能夠較好地適應市場行情,平抑一些波動。
孫偉經理談到中證500信息指數、中證銀行指數、證券公司指數具有較低的相關性。我看了一下500信息指數的確與后兩者的相關性弱,但銀行和券商同屬金融還是有一些相關性。他想表達的意思是此類配置不會錯失市場行情。14年下半年銀行給力,15年500信息給力,16-18年銀行給力,19年500信息給力……
其實,當前的行業指數有很多,我們完全可以去測算不同行業指數之間的相關性。當然,從大類資產配置看,A股、美股、中國債券、美元債券、黃金、商品等確實具有更低的相關性。與孫偉經理的觀點相比,我更覺得簡單易行的大類資產配置可能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意義更大。
03 | 業內人士帶來的投資進階建議
前天弘基金的基金經理肖志剛做了題為《投資的進階之路》演講。肖志剛先生建議普通投資者在研判基金經理時要做好功課,學會從四個角度去判斷基金經理的風格:
①持倉時間是長還是短,換手率是高還是低。
②基金經理的投資是左側逆向投資多還是右側追漲殺跌多。
③基金經理前十大持股是重倉還是輕倉。
④看基金經理的投資偏離度,關注超額收益的創造與偏離指數可能有的風險。
肖志剛先生還強調,投資研究是科學的,但落實到具體的交易環節則是藝術的。投資是反人性的這句話,主要強調的是交易環節反人性,研究沒有反人性。
主動型基金想要取得超額收益,基金經理要在這三方面下功夫:精選個股、板塊配置、倉位控制。因公募基金經理多為研究員出身的緣故,不少基金經理并不擅長資產配置尤其是大類資產配置,但大多數基金經理擅長精選個股,部分基金經理擅長板塊配置,能夠較好地把握結構性行情。但倉位控制不是基金經理所擅長的,這與牛市、熊市末期投資者的非理性申贖有很大的關系。重大牛熊轉換之際,倉位控制才是首要的創造超額收益的因子。
選股票難還是選基金難?在肖志剛先生看來,選基金更難。因為主動型基金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公開透明的。選主動型基金也不完全是看基金經理重倉投資了什么行業、什么股票,否則就變成了自己選板塊投資,而不是選基金了。選擇主動型基金需要按照前述四項去研究基金經理。
在投資中,主動型基金經理的投資像賽馬,基金經理是騎手,選擇的股票是馬。好馬也得有好騎師才行,好騎師沒有好馬也不行。肖志剛先生堅定地站在主動型基金的一邊,并答應未來公布他篩選的五只主動型基金及其基金經理。
韭菜投資學小姐姐以及釘大(銀行螺絲釘)的演講我就沒做太多的記錄。
04 | 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最后有點小的感慨,互聯網交流時常會看到很多人戾氣十足,一個本可以平和探討的問題變得雙方臉紅脖子粗,甚至上升到人身攻擊的程度。
我出席雪球之夜的活動,發現離開了網絡世界,現實世界中盡管我知道有的大V觀點是針鋒相對的,但現場的酒會活動氣氛卻是非常融洽。有的大V盡管理念上我不是完全認同,但現實中我也滿懷敬意去敬了一杯酒。因為即便道路不同,我也從他的身上看到了優點,即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我看來,實名制能夠消除很多不必要的爭執,有的時候匿名狀態可能放大人性的丑惡面。事實上互聯網絕非法外之地,昵稱的背后是實名制,這是不可扭轉的趨勢。嚴于律己,寬以待人這八個字,我想在互聯網世界中依然是與人相處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