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單位:設置35歲年齡門坎
如果你是一個35歲的普通白領,如果你想在這時跳槽,那你一定要謹慎行事。
李女士信心十足地去一家企業應聘業務主管,可沒想到,考試已經通過的她接到的通知卻是:“我們有規定,超過35歲的一概不要。”面對年齡的門坎,37歲的李女士無可奈何 。
“35歲以上者免談!”如今,很多招聘單位都會有這樣的年齡限制。據了解,在北京國展的一次招聘會上,兩千多家用人單位竟有六成左右招聘時,把35歲作為一道“門坎”。一些求職白領發出這樣的疑問:“35歲以上,我們就成了邊緣人?”
一些用人單位往往認為,35歲的白領,已經在職場上拼搏了好多年,加上這個年齡段的人開始承擔“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擔,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精力也有所不濟。一些人在身體“透支”的同時,由于工作緊張沒能及時充電致使知識陳舊,無法適應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
白領男女:齡恐慌愈加強烈
35歲的張女士已經在外企工作了9年,豐厚的收入不僅為他人所羨慕,也讓她本人感到很滿意。可近來她的心情卻郁悶起來:超負荷的工作讓她漸漸有些吃不消,開始向往朝九晚五的小職員生活。加上公司新進的聰明能干的博士生、研究生給她帶來的無形壓力,工作上的不安全感就愈加強烈。
作為一個男人,蔡先生的難處似乎更容易被人理解:已經35歲的他至今仍是一名普通職員,“后來者”卻頻頻居其上,成為他的上司。而隨時遭解雇的擔心更是讓他寢食難安。其心理壓力之大、精神負擔之重可想而知。
有調查表明,多數30歲至40歲的中年白領對自己的年齡恐慌過,其中有少數人為此擔心造成心理疾患。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中年白領之所以在外企中優勢漸漸喪失,一方面是因為快節奏、高壓力的工作更適合年輕人。另一方面,有些外資企業經營狀況不佳,老員工每年加薪的“法則”已使老板難以承受。解雇一個老員工換成兩個年輕人,已是一些外資企業的用人法寶。
專家學者:雙方都要放松心態
業內人士認為,招聘中存在的“35歲現象”說明一些用人單位盲目的用人觀,應該盡快改變這種“年齡歧視”,在用人上人盡其才,實事求是。
一些社會學者分析,盲目的“35歲限制”不僅會造成社會上對35歲的“歧視病”,還會造成人才資源的極大浪費。一個人能否對社會有所貢獻,不該以年齡為標準,而應以他的學識及責任心為最起碼的標準。
有關專家指出,“年齡恐慌癥”是一個心理現象,也是一個社會現象。已過而立之年的普通白領可以多學知識,增加自身“含金量”,同時要讓自己的心情放松下來,學會以平和心態面對現實,消除不良情緒。(瑞玲宏江)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