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心愿
文/梅兒(孟憲紅)
我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父親一直都有個心愿:蓋一幢小樓,一家人幸福快樂地住在里面。
父親兄妹三人,奶奶在父親十三歲時便去世了,爺爺是村里的支書,整日為工作而奔忙,照顧弟妹,耕田種地的重擔便早早地壓在了他稚嫩的肩膀上。
父親十八歲時迎娶了我的母親,接著哥哥和我相繼出生,一家七口人就住在兩孔小土窯中,既擁擠又很不方便,也到了叔叔適婚的年齡,父親就尋思著蓋幾間房子。
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填飽一家人的肚子都是問題,蓋房又談何容易?父親便起早貪黑地打蓋房的土坯,搜集椽木葦笆,終于蓋起了三間土坯小瓦房。
叔叔結婚后,隨著人口的增長壯大,父親便和母親商量著另尋地方搬出去住,把老宅留給叔叔。他雇了人洗土方打窯洞,在花費了幾百元錢時,又聽說別人賣老宅子(男的入贅了),父親又決定買下來,買那所宅子花了兩千一百元。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也確實不算小數目,大部分都是父親從親戚朋友那兒借來的。后來,父親推掉了宅子上的兩間小石頭瓦房,蓋起了五間大平房。由于供我們兄妹上學,又面臨著哥的婚事,父親說等緩幾年在上面再撂一層。
辦完哥哥的婚事后,欠了幾萬元的外債。為了還債和實現兩層小樓的夢想,父親除了自家的地,又租種了別人十幾畝地。父親還干著牲畜交易員的工作,有人來買豬買牛,父親便得放下手中的農活,跟著人家走村串巷,所以二十多畝的地,都是加班加點耕種的。父親不會開手扶拖拉機,拉莊稼拉糞全靠架子車。每年總要種六七畝朝天椒,由于常年勞累,栽辣椒腿不會打彎蹲下,便拿個小凳子拉著坐著栽。寒冷的冬天,摘辣椒有時摘到夜里兩三點。親戚朋友勸他:"兒女都成了家,兒子一家又都在澠池,住的那么寬展,你干著經紀人收入也不錯,種點地夠吃就行,那么拼命干嘛?"父親說:"你沒看嗎,老村里的人都紛紛上嶺搬路邊居住了,我不努著勁再在嶺上蓋房行嗎?""房子讓你兒子回來蓋不就得了?""他剛按揭買了車(大貨車),一個月要還幾千元的車貸房貸,一家五口人的花銷,生活已經很不易了,還是我自己攢錢蓋吧!"
轉眼之間,父親年已花甲,我們都以為他只蓋幾間房子夠住就行,蓋幢小樓的夢想已經擱淺在了無情的歲月中。去年的一天,父親給我打來電話說開始蓋房了,正在挖地下室打地基,大包給建筑隊了,錢也夠用了,告訴一聲省得掛念。我問準備蓋幾間,他說三間三層,帶兩間廂房和門樓。我本想勸他蓋一層夠住就行了,浪費那錢干啥?話到嘴邊又咽下了,蓋幢小樓一直都是父親的心愿,這個心愿靠他起早貪黑、節衣縮食才實現,到花甲之年才實現,完全憑他們自己的努力,不肯叨擾我們小輩一點,除了由衷的敬佩,還好意思說些什么呢?!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父親就像陶行知說的這樣,有夢想,有追求,憑借自身的頑強努力和拼搏,實現了自己的愿望,給兒孫們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
作者簡介:梅兒,原名孟憲紅,QQ昵稱朦朧,洛寧縣西山底鄉人,喜歡讀書,喜歡運動,喜歡用文字點綴清清淺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