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Go團隊原創
近年來隨著晚婚、不婚族的人數增多,婚姻的重要性在不斷下降,從默認的必需品變成了可選項。現在婚姻對我們來說依然是一件大事,是人生中重要的關鍵節點,但“終身大事”的概念正在逐步淡化。
不過當今社會婚姻還是主流,仍然是很多普通人的選擇。
觀念進步,選擇依舊,帶來的就是更多的煩惱。有報告顯示,我國19.7%的已婚女性后悔結婚,男性后悔結婚的比例為6.93%,36歲-45歲的女性改變婚姻的意愿最強。
如何經營好一段婚姻,怎樣才能讓婚姻更幸福,成為了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幸福從來不是理所當然的。今天這篇文章我想以婚姻經營為話題,談談我們該如何在事情變得難以挽回之前,覺察并及時處理婚姻關系中的問題。
常見的婚姻問題有哪些?
在親密關系中,我們常常會對伴侶抱有不同程度的期望:希望他戒煙早睡,希望他遵守承諾,希望他努力上進……
有的落空,期望變成失望。
有的如愿實現了,我們會感到幸福,為對方而驕傲,然后默默在心里原有的期望上再添一層……直到某次期望落空。
當發現伴侶無法滿足自己期望的時候,不愿放手的我們,開始思考如何改造伴侶,潛臺詞是“你不夠好”。
沒有誰是為了滿足他人期待而活著的,即使作為伴侶也沒有資格要求對方改變。
改造是控制欲,從心理動機上就是不切實際的執念,是對伴侶的否定。
沒有人喜歡被否定,改造伴侶的結果,只會讓感情出現裂痕。
夫妻間長期沉默、缺乏感情交流是出現情感沉默癥的重要原因。
常常感到聊天無聊,不愿意溝通,兩個人各做各的事,就算氣氛尷尬,覺得不舒服也絕口不提。長此以往情感情緒的感受能力會有所下降,導致情緒表達上的困難,等發現問題變得嚴重時,即使有心想修復關系也已經變得積重難返了。
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說,親密關系中的沉默就是絕境,像是陷入了無底沼澤,越掙扎,越惡性循環。
很多迫于催婚壓力,選擇一位不太滿意的伴侶匆忙成婚的人,以沉默去表達無聲的抗議,一個人的錯誤決定導致兩人不幸,實在是害人害己。
華盛頓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約翰·戈特曼(John Gottman)是一位研究親密關系的學者和臨床工作者,他發明了“信任標尺”的概念,這是一種用于計算忠誠度的數學模型,戈特曼將其發展為研究信任度和伴侶間忠誠度的數據研究方法。在他出版的《愛的博弈》一書中就有多次強調,信任是愛的解藥。
有承諾關系的伴侶之間的信任是愛的基礎,作為情感咨詢師,我可以通過信任缺失判斷出一段親密關系中出現的危機信號,甚至比他們自己發現得還要早。
當伴侶雙方愿意為了對方的利益而改變自己的行為時,信任就產生了。隨著信任的次數增多,親密關系中彼此的關愛就越多,這意味著雙方的幸福是相連的,他們都會分別努力去改變自己來增加對方的收益,關系就進入了良性循環。
在相反的情況下,失去信任的夫妻關系無法長久維系。因為一旦起了疑心,人們就會想盡辦法去測試,只為了找到證據去證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確的。“疑罪從有”的判斷方式會使人們陷入主觀臆斷,信任滑坡后連著的就是一個持續崩潰的過程。
當夫妻某一方忍不住說出“要是當初沒結婚多好”的時候,婚姻就結束了。
后悔結婚的人不會去想象兩人的共同未來,對方也會覺得該死心了。
有些時候人們不是不愛了,是不敢再往里投入,即使前面再堅定,失去勇氣就是那么一瞬間的事情。
那是真的累了。
WeGo
實戰高效,手把手教你挽回
婚姻是一種伴侶雙方在平等自愿基礎上建立的長期契約關系,由多種復雜因素加權之和決定能否收獲幸福,后續能維系還是會破裂。其中因素包括但不僅限于陪伴、互助、共鳴、歸屬感、安全感、性體驗、物質利益、信任程度,以及共同撫育下一代的利益捆綁。
我們需要采取恰當的方式進行婚姻經營,下面有一些可通用的積極策略,作為婚姻維護建議供大家參考。
溝通包含內容維度和關系維度,內容是討論的信息,關系指溝通者對對方的感受。
每個人都會說話、能表達,但是不一定懂得如何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包含四大要素。
1.1 明確溝通目的,知道自己想要傳達的信息,是為了滿足怎樣的需要;
1.2 溝通過程中始終保留一部分自我覺察的余裕,防止在表達中被情緒帶著跑,同時留意自己采取的肢體動作語言,避免產生歧義和誤會;
1.3 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表達對對方的重視,肯定對方的情緒感受;
1.4 學習多樣的溝通方式,不同情景下采取不同的溝通辦法,學會分辨哪些情景是有利于溝通的,避開不適合溝通的場合。
擁有共同的興趣,共享不同種類的活動并交流體驗,是有效維系婚姻關系親密感的不二法門。
即使沒有共同興趣愛好,很多夫妻的結合也能做到維持關系的恩愛穩定,似乎這條并非是必須的,但只要留心我們就會發現,積極地參與到伴侶喜愛的事物中,并邀請對方下次體驗你感興趣的活動,可以讓兩個人達到最大化的情感交融。
所謂三觀相合并不是要求夫妻的喜好都同步,而是我不會貶低你的興趣,你懂得尊重我的愛好。努力融合尋找交集、積極地參與其中增加同步。
悲哀的婚姻關系是相互看不起。
你說我看書裝文藝,我嫌你打游戲不上進;
分享快樂,我覺得你在顯擺;
傾訴難過,你看來我是矯情。
雖然有說法“用孩子來挽留對方,就代表這對夫妻結束了”,但其實這句話反而證明了,孩子是維系家庭婚姻關系的紐帶。
夫妻關系是一種合作,共同撫育下一代是雙方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說起來很悲哀卻由不得我們忽視的現實是,孩子的存在本身就足以促進婚姻的和諧。
注意,如果在出現婚姻危機的時候你們尚未有共同生育的孩子,絕不提倡用孩子的出生作為挽回婚姻的籌碼,孩子不該帶著“特定使命”出生,ta不是維護你們夫妻關系的附屬品。
在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都應重視共同分享生活中的責任,彼此相互扶持,在對方需要的時候及時給予幫助和建議,這被認為是增進信任、促進感情的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哈佛大學的公開課《幸福課》里,積極心理學教授Tal Ben Shahar曾談到過這樣一個研究結果:最和睦融洽的夫妻關系,不是從來不吵架,而是在吵架的同時,也能嘗試積極溝通的關系。
沖突不是問題,問題是不懂得如何解決沖突。得不到解決,下次還會重復同樣的狀態,直到其中一方筋疲力盡、死心選擇放手。
任由沖突升級不予干涉,不愿作出讓步,無視伴侶的感受,逃避沖突,得過且過地忽視矛盾,強行把對方情緒壓下去,這些小細節處理手法上的問題往往會釀成大麻煩,最終讓矛盾變得無法調和。
維系一段良好的婚姻,需要夫妻雙方有意識地培養共同面對問題的責任和能力,遇到矛盾時及時討論,想出積極的方法去解決。
WeGo
實戰高效,手把手教你挽回
和戀愛不同,婚姻中有太多的相互牽扯和捆綁,在遇到太復雜的關系難題時,人們無法簡單地合則來不合則去。
這時候選擇求助婚姻情感咨詢(Marriage Counseling)不失為一個好的解決辦法。通過專業的咨詢設置,由咨詢師引導學員,讓每個人更好地了解自身和彼此,切實解決婚姻關系中雙方無法自行處理好的問題和矛盾。
但我們不會勸你挽回,咨詢的基本原則是「不求不助」,個體尋求改變是涉及動力性的工作,我們格外關注一個人接受咨詢的動機,一個合格的咨詢師是絕對不會推銷服務的。
有效的情感咨詢其過程必然是建立在學員和咨詢師平等互信的模式下,一起討論問題、商議解決方案,在執行方案后總結改進。咨詢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發現問題本質,并且指導學員找到正確的邏輯與角度去解決問題。
“上等婚姻互相成就,中等婚姻互相遷就,下等婚姻互為人質。”當婚姻觸礁,最終是要選擇挽回、一起走下去,還是離婚收場,都是每個人自己做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