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文章-
社交情緒是人際交往中個體的一種主觀體驗,是個體的社會需要是否獲得滿足的反映。人的社會需要獲得滿足,就會伴隨積極的情緒體驗,否則就會引起消極的情緒體驗。在社交情緒當中,經常會出現一種社交焦慮情緒。
社交焦慮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時候,覺得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社交情緒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很多人為了回避導致社交焦慮的情境,通常減少社會交往,選擇孤獨的生活方式。但其實這樣會讓社交焦慮的癥狀更加嚴重。
那么社交焦慮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造成哪些影響呢?
首先:人際關系的緊張。因為有社交焦慮情緒,那么在和他人溝通的時候,就會緊張焦慮,這種情緒體驗會傳遞給到對方,讓對方也能感受到一種不自在。從而容易引發話題的尷尬,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能夠干什么或者做什么。這樣如此反復,就會讓自己的人際關系越來越差,朋友越來越少,就顯得比較孤獨了。
其次:個人生活的影響。因為處于社交焦慮狀態,大多數的時間自己都是回避狀態,不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來改變目前的狀態,從而就會引發個人對自己的否定,而這種否定情緒的體現容易誘發自我的偏激。這樣反復就會造成自己生活的不便而尷尬。
其三:影響個人職業發展。如果自己想要升職或者要做團隊管理,那么就會涉及到人際關系的處理,以及說話的藝術展示。如果存在社交焦慮情緒,那么就會把這種焦慮情緒傳遞給下屬或者整個團隊,這樣就會喪失積極性,不能勝任。畢竟團隊領導者是需要社交能力比較強,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比較強的人。
對于有了社交焦慮情緒,那應該如何來進行改變呢?從而讓自己擺脫社交焦慮的困擾。
第一:具備強烈的自信心。人的自信心是自己給到自己的,當自己在某一方面非常優秀的時候,以此為契機,以此為依托,去發展自己,去塑造自己。讓自己在其它方面變得越來越優秀。這樣人的情緒每天都是積極向上的,都是具備強烈的向上力,從而讓自己變得不再那么焦慮,愿意和更多的人進行人際互動。
第二:敢于說話,發表自己的觀點。一個人不管能力如何,關鍵一點在于自己是否敢于說話,一個敢于說話的人,就會有更多的機會給自己展示,就會帶有煽動性和引領性。長時間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就會讓自己更加愿意說話,獲得的機會也會更多,從而戰勝社交焦慮。
第三:多和社交能力強的人交往。人是愛學習的,也是積極向上的。而且和自己所處的環境相比較,人的環境適應能力很強。在和社交能力強的人交往過程中,可以學到對方多方面的優點優勢,在接觸的過程中,對方身上的正能量磁場會影響自己,會讓自己也要有這樣的表現,那么在其它社交場合中,自然而然就會變得社交能力強,從而忽略了社交焦慮的情緒體驗。
社交焦慮情緒是一種非常消極的情緒體驗,所以需要自己經常來自省,去反思自己有沒有這種社交焦慮情緒?如果有,那么就要及時進行改變,改變自己原有的思維和原有的生活環境,去更換一種新的環境氛圍。
我們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大白紙,在這張大白紙上,很多人有各種各樣的煩惱和憂愁。社交焦慮情緒是其中的一點,出現了,不要緊張,想辦法把它擦除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