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和朋友家人溝通講話是沒有緊張感的,而面對陌生的聽眾則會比較緊張,這是因為我們對他們幾乎一無所知,而他們在幾十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內便會對我們做出評價。在臺上一樣需要得到聽眾的反饋信息,除了一問一答部分外,演講在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單向的。你無法像平時交談一樣從對方處獲得反饋。你甚至不能確定人們是不是確實聽到了發言并且了解你的思想。 事實上并非僅僅只有演講者如此,每個人都希望別人能有所反應。
其實,只要我們看清造成自己緊張、恐懼心理的原因,科學地分析它,就會意外地發現根本沒有什么好怕的。有的人怕自己的才疏學淺被別人知道,于是就裝出一副什么都懂的樣子,結果弄巧成拙,被人貽笑,實在可憐可鄙,而且根本沒有必要。
轉移自己的思路。把思路完全放到講話的內容上,第一應該講什么,第二應該講什么,如何開頭如何結尾,焦點在講話的結構內容上,而不要管下面聽眾的反應,把他們當作蘿卜青菜木頭腦袋。只是專注于自己講話內容,雖然有點生硬無法互動達到激情演講的效果,但初學者對于解除緊張確實效果顯著。
如果聽眾比較少對于演講者的影響也會比較小。一般人都愿意在“小范圍”內講話。如果聽眾人數很多,演講者便會倍加謹慎。因為他們覺得一旦出錯或表現不佳,“那么多人”一下子就全知道了。過分的小心謹慎往往加大了怯場的可能性和程度。
在聽眾中找到專心聽你講話的聽眾,多和他們進行眼神交流,會給你增加一些自信,不敢看聽眾的時候,可以把眼神投向桌前的電腦,或者手中的提詞紙條,這些也會讓你減少一些對緊張的關注,適當的拋出不同的問題,把關注點由“你”轉向“聽眾”,也會減少你的緊張。
再有一點,要開始在心理上接受我是不完美的,認可自己,在講臺上也是一樣,全然接受自己可能會有的失誤,比如口誤、講的內容沒有解決問題。沒什么大不了的,對吧,我又沒有犯罪。這樣就不會給自己造成緊張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