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感知互聯網出現?我們可能會不分虛擬和現實
近日,愛立信發布了一項調研報告,調研結果是“消費者期望到2030年出現感知互聯網”。報告指出,到2030年因AI、VR、AR、5G等技術的發展,感知互聯網將成為可能。在消費者的設想中,通過感官和思想就可以實現與互聯網的交互,讓設備根據不同的情況作出反饋。感知互聯網將會為人類提供一系列有益的服務,并且這種服務將會成為普遍現實,能夠與基于屏幕的交互體驗一爭高下。
其實不用等到2030年,當下我們已經可以在許多地方體驗到這種“感知交互”。例如近幾年很火的VR游戲,只需打開電腦,戴上頭盔,就可以體驗到一個沉浸式的游戲世界,不管你在哪個方位,如何轉動視線,都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除了頭盔,還有可以震動的游戲手柄,不僅能夠按照人體工學,設計成完全貼合手掌握持的形態,還能根據游戲中的場景產生不同的震動效果。這種能夠提供盡可能多的感官刺激的設備不只局限在游戲領域,隨著技術的進步,真實與虛擬的界限也愈加模糊。在愛立信的調研結果中,可以看到消費者希望戴上眼鏡就能看到想象中目的地的詳細路線圖、希望通過設備和數字手段增強食物口感和模擬真實的旅游場景、甚至希望在2030年可以體驗到與現實世界高度相似的虛擬游戲。這些期望可以反映出人們對新技術可提供的結果的一種期待,而且從現在的技術發展狀況來看,2030年這些期望有很大幾率可以成為現實。可是這對我們來說是好事嗎?誠然,感知互聯網讓我們的意愿更加迅速地傳遞給設備,讓技術更加深刻地了解人類,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類的需求。然而人天生就是感官動物,如果虛擬的世界過于接近真實,甚至達到真假難辨的地步,人類恐怕會陷入一種尷尬而怪異的境地。就像是美劇《西部世界》中展現的那樣,一座用機器人作接待員的成人樂園,為游客提供發泄人性之惡的空間。作為接待員的機器人們起初沒有感情和意識,但人類卻沉迷于向它們發泄欲望,甚至會對它們產生感情,即使這些機器人每天都是重復的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在“演戲”。人類依然無法自拔。這雖然是科幻片中的故事,但也能夠反映出人類面對高度接近真實的虛擬世界時所表現出的狀態。當人類的感官得到充分的刺激,就能夠產生極大的愉悅感。或者說,我們不必等到十年之后,在現實中有多少人沉迷游戲無法自拔,在國外還有人和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結婚,或者是沉迷于虛擬伴侶而不愿經營現實中的情感,這些都屬于分不清虛擬和現實的表現。更普遍的現象是如今人類對手機的沉迷。當前我們與手機的交互還只停留在文字、語音、視頻這種較弱的階段,人類尚且無法抗拒手機的誘惑。不難想象,當感知互聯網成為交互方式的主流,本就高度依賴互聯網的人類會更加沉迷其中。為人類服務,讓人類的生活更加便捷,是技術發展的重要意義之一。但是技術帶來的“便捷”也會更多地喚起人類自身的惰性,讓人類在虛幻中盡情體驗世界的美好,但在現實中卻越來越懶,越來越無法感知到真實的世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