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我們離開校園,辦了入職,開啟職場生活,堅信“只要努力,就有回報”。就像之前在學校,只要好好學習,就能得到老師青睞,上好學校。
然而,一晃10年過去了,仍在原地踏步的你我,piapia地被現實打了臉。
這時再想換個活法,卻發現已人到中年,論體力,拼不過新人;論能力,公司有你沒你兩可。反而,一大堆賬單天天等著自己,形影不離。
怎么辦?
俗話說,弱者喝雞湯,強者見真章。
只有早一天看清職場的真相,才能早一天掌握主動權,把自己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哪些道理需要早一點明白呢
馮唐的 "做什么成什么",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馮唐是誰?
他25歲時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然后在32歲時棄醫從商。
37歲成為麥肯錫公司的全球管理合伙人,40歲成為華潤醫藥集團的創始CEO,44歲成為中信資本的資深董事總經理。
在此期間,他利用業余時間寫了二十多本書,并進入了富豪作家名單。
這位在商界摸爬滾打幾十年的猛人,去年總結了自己的職場經驗,寫了一本名為”有本事“的書。
在這本書中,馮唐提到:凡是混得好的中年人,都早早明白了職場的3個道理,比傻乎乎地努力能干得好得多!
如果你對未來感到迷茫,或者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卻沒有好的轉機,不妨根據這3個道理重整旗鼓,讓自己盡快走上正軌,積累更多財富,過上好日子
01 聰明人都會挑工作
你可能會想,"馮唐其實并不準確,他以后會這樣做,那樣做。好運,他們都成功了。
其他人就沒那么幸運了!
其實,馮唐雖然跨界了很多行業,但都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先要有主業。
你只有擁有足夠穩固的核心競爭力,才有資格跨界,為自己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球隊喜歡在主場比賽,因為獲勝的幾率很高;同樣,在自己熟悉的領域競爭,就不會浪費自己的優勢,自然就容易出成績了。
所以啊,你真的不能 "領導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你得先有個計劃。
這樣一來,即使領導的安排和你的計劃不一樣,你也可以通過溝通,慢慢調整到自己的核心領域,從而迅速成長為專家,后面的發展也就穩定了。
那么,如何制定這個計劃呢?
各行各業都有很大差距,但有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分清欲望和野心。
很多人把欲望誤認為是野心,結果拼了半天,只為掙個 "寂寞"。
我以前有兩個徒弟,一個性格外向能說會道,一個喜歡研究少言寡語
不太愛說話的這個人很有心機,一上班就找我談了幾次,說想成為技術專家,以后走技術推廣路線。
那另一個人,卻總是明里暗里和這個同伴自己較勁。
"我出去跑了一天,累死了,可他倒好,在單位坐了一天,就算上班了。"
"我拉了那么多單,他憑什么當勞動模范?"
......
顯然,這位朋友被自己的 "勝利 "牽著鼻子走,完全忘記了自己的志向和計劃。
結果可想而知,這個沉默寡言的同伴,現在是公司的領導,而他,還只是個跑業務的。
不要以為這是一個特例,很多有能力的人,因為只看到眼前的名利,而放棄了長遠的發展,從此泯然眾人矣。
所以,請你現在拿出一張紙,把你【喜歡做,能做好,還能換來社會價值】的領域列出來。
然后根據現有的工作做一個比較,后面怎么調整,你心里有數。
02以拙為本
馮唐說:"不急不躁,緩緩稱王,才是正確的態度"。
凡事成大事者,都不能過早地暴露出鋒芒。
畢竟,誰都會有一個積累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你不需要表現得太聰明,相反,應該 "以拙為本"。
我們來談談你剛剛整理出來的 "核心競爭力"。
你怎樣才能在你的領域中名列前茅,成為你公司中不可替代的人?
這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做到的,而是真的需要下苦功夫,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例如,"跨界專家 "馮唐用三種非常接地氣的方法來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了解該領域的100個關鍵詞。
馮唐曾做過一個 "移動通信計費 "的項目,而他對通信的知識基本為零。
于是他找了100多個相關的關鍵詞,在家里反復研究了兩天多,第三天出門的時候,就基本能和專家對話了,問的問題相當專業。
其次,你也可以找3到5個專家,跟他們聊半天或一天。
不要怕問傻問題,怕問問題真的很傻。
把你能接觸到的專家拉過來,一個一個地談,從第一個問題開始,一層一層地往深里問......,等你連續問了幾個人,你會發現他們的回答總是有幾個共同點。
這些都是讓你開始掌握的關鍵。
最后,找3~5本專著,認真讀完。
馮唐的主要業務是咨詢,他會接觸到各種稀奇古怪的項目。
有一次,他接了一個關于液壓挖掘機的項目,公司里沒有人明白這是怎么一回事。
他買了兩本關于液壓挖掘機的書,花了一個星期從頭到尾看了一遍,然后判斷出這個項目的市場需求,非常肯定。
但這,還僅僅是入門,想要做到專家級別,你還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重復,積累經驗,探索新知……都說馮唐是個牛人,可誰知,他的牛都是這樣一步步積累出來的。
莊子說:“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如果積累不夠,即使一時名利雙收,也不會支持太長時間。
不要怕我付出了辛苦,領導卻提拔了別人,這不是白費力氣嗎?
這個東西長在你身上,能成事的時候就成事,不能成事的時候就繼續躲在某個地方修煉。
只要你的能力有價值,總有一天會派上大用場,只是早晚的問題。
03 看破不說破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我覺得自己的智商很高,能看清楚事情。所以對有些人的 "暗箱操作 "很不適應。
其實與我無關,但我出于 "正義 "將事實告訴對方,提醒他小心有人在背后捅刀子......,結果,不但沒有落好,我還逐漸被孤立。連我幫助過的人,都離我很遠。
為什么呢?
后來我才明白:看透了不說,原來做大人的應該是成熟的。
畢竟,公司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獲得利潤,維持運營,給員工發工資。有些手段是戰略性的,是必要的,而不是有人看到了 "不公平"。
因此,馮唐建議我們--眼睛要能容得下沙子。
千萬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別人的 "陰謀詭計 "上。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是組織的常態,如果你不能接受,注定會混得不好。
此外,也會讓自己越來越痛苦。
與其把精力花在這些 "無可奈何 "的事情上,還不如多花點時間提升自己,深挖自己的護城河,來的更實際。
04 寫在最后
職場是一個小社會,各色人等混雜在一起。
有的人迅速崛起,而有的人,辛辛苦苦干了半輩子,還是混得渾渾噩噩,不求甚解。
一個很大的區別在于:他是否能看清職場的真相,將時間和精力花在正確的地方,好鋼用在刀刃上。
馮唐的智慧精華
當然,馮唐的智慧還有很多,如果你想看破更多成事、財富上的真相,建議你讀讀馮唐的作品《有本事》。
馮唐把他40多年的人生感悟,對人性的透特分析,如何跨界轉型?如何實現財務自由?如何做人做事,成為一個有本事的人?都毫無保留地揉碎了地寫進了《有本事》里,讓每一個小白都能通俗易懂地讀懂,在成事與財富上更進一步。
在《有本事》一書中,馮唐從“財務自由了解一下、從請客吃飯開始成事、如果還有后一天可活、和好玩好看的人消磨時光、一個人的樂園”5個部分,深度解讀了做人做事,為人處世,財務自由,生命態度等的思考,能全面的提升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不論你是創業者、職場人、自由職業者,寶媽,亦或自媒體人,都可以去讀讀馮唐的《有本事》,借用大佬的智慧,來賦能自己。
對《有本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點下面的“商品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