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線是差離值(DIF),黃線是訊號線(DEA),紅綠區塊柱形圖(MACD bar / OSC)是兩者的差(D-M)。
MACD即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macd)是股票交易中一種常見的技術分析工具,是從雙移動平均線發展而來的,由Gerald Appel于1970年代提出,用于研判價格或指數變化的強度、方向、能量以及趨勢周期,以便把握買進和賣出的時機。
MACD指標由一組曲線與圖形組成,通過收盤時股價或指數的快變及慢變的移動平均值(EMA)之間的差計算出來。“快”指更短時段的EMA,而“慢”則指較長時段的EMA,最常用的是12及26日EMA。
MACD圖形的計算方法
綠線是差離值(DIF),紅線是訊號線(DEM),白色區塊柱形圖(MACD bar / OSC)是兩者的差(D-M)。
一、差離值(DIF值):[2][3]
先利用收盤價的移動平均值(12日/26日)計算出差離值。[4]
〖公式〗DIF = EMA(close,12) - EMA(close,26)
二、訊號線(DEM值,又稱MACD值):
計算出DIF后,會再畫一條“訊號線”,通常是DIF的9日移動平均值。
〖公式〗DEM = EMA(DIF,9)
三、柱形圖或棒形圖(histogram / bar graph):
接著,將DIF與DEM的差畫成“柱形圖”(MACD bar / OSC)。
〖公式〗OSC = DIF - DEM
簡寫為D - M
MACD在應用上應先行計算出快速移動平均值與慢速移動平均值。以這兩個數值作為測量兩者(快速與慢速線)間的"差離值"依據。所謂"差離值"(DIF),即12日EMA數值減去26日EMA數值。因此,在持續的漲勢中,12日EMA在26日EMA之上。其間的正差離值(+DIF)會愈來愈大。反之在跌勢中,差離值可能變負(-DIF),也愈來愈大。
MACD的反轉信號界定為“差離值”的9日移動平均值(9日EMA)。 在MACD的指數平滑移動平均線計算公式中,都分別加T+1交易日的份量權值,以現在流行的參數12和26為例,其公式如下: 12日EMA的計算:EMA12 = 前一日EMA12 X 11/13 + 今日收盤 X 2/13 26日EMA的計算:EMA26 = 前一日EMA26 X 25/27 + 今日收盤 X 2/27 差離值(DIF)的計算: DIF = EMA12 - EMA26 然后再根據差離值計算其9日的EMA,即"差離平均值","差離平均值"用DEA來表示。 DEA = (前一日DIF X 8/10 + 今日DIF X 2/10) 計算出的DIF與DEA為正或負值,因而形成在0軸上下移動的兩條快速與慢速線。為了方便判斷,用DIF減去DEA,用以繪制柱狀圖。
MACD指標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
1、當DIF和DEA處于0軸以上時,屬于多頭市場。
2、當DIF和DEA處于0軸以下時,屬于空頭市場。
3、柱狀線收縮和放大。
4、震蕩行情中MACD指標將失真。
缺點
1、由于MACD是一項中、長線指標,買進點、賣出點和最低價、最高價之間的價差較大。當行情忽上忽下幅度太小或盤整時,按照信號進場后隨即又要出場,買賣之間可能沒有利潤,也許還要賠點價差或手續費。
2、一兩天內漲跌幅度特別大時,MACD來不及反應,因為MACD的移動相當緩和,比較行情的移動有一定的時間差,所以一旦行情迅速大幅漲跌,MACD不會立即產生信號,此時,MACD無法發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