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年來,在中華大地上,各個民族經(jīng)歷了漫長的發(fā)展、融合!在這個過程中,有的民族消逝在了歷史長河中,而有的民族卻頑強地生存了下來。最終,經(jīng)過幾千年的發(fā)展,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的五十六個民族。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滿族的前身——女真族的發(fā)展歷史。
眾所周知,清王朝的建立者是滿族人,這個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滿族是皇太極后來改的,它的前身便是女真族。而說起女真族,它雖然是居住在我國東北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但它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們具體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女真族的發(fā)展史,其實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們被稱作“肅慎”。而后,肅慎又經(jīng)歷了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分別是在后漢、三國時期,被稱為“挹婁”;在北魏時,被稱為“勿吉”;隋唐時期,被稱作“靺鞨(he)”;宋明時期,它才被稱為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女真”;但是在遼國遼興宗耶律宗真時期,為了避諱,女真又被稱為“女直”。
以上就是女真族在不同朝代的稱呼以及大概的歷史脈絡!下面我就不同的朝代具體介紹一下。
最早的稱呼——肅慎
公元前496年,有一天,陳國湣公正在宮中游玩,這時候,突然從空中掉下來一只老鷹,老鷹身上插著一支箭矢。湣公就納悶了,這鷹是從哪兒來的呢?這箭又是何人的呢?百思不得其解的他便派人去請教正在游歷秦國的孔子。孔子拿著箭看了一會兒,便斬釘截鐵地說:“這是肅慎人的箭啊!”
這便是滿族人最早的祖先,也同樣是女真族的祖先,這時候的他們居住在長白山以北以及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qū)。
其實,在傳說中的舜禹時代,他們就和中原地區(qū)的人民有了緊密的聯(lián)系。
據(jù)史料記載:
舜承堯禪,“肅慎、北發(fā)、渠搜、氐羌來服”。“二十五年,肅慎氏來朝,貢弓矢”;周武王克商,肅慎來“貢楛矢石砮”;成王既伐東夷,息慎來賀,王賜榮柏作《賄息慎之命》”;“康王之時,肅慎復至”。景王時,曾遣詹桓柏辭于晉:“肅慎、燕、亳,吾北土也”。
因此,從隸屬關系上來看,這一時期的肅慎是屬于中原王朝的管轄之下,受中央政權的統(tǒng)治,這便是女真族最早的由來。
兩漢、三國時期——挹婁
西漢時期,肅慎的后裔被稱為“挹婁”。在此期間,挹婁人長期遭受當時西鄰貊族人建立起來的夫馀政權的壓迫,一度被隔絕了同中原地區(qū)人民的往來。但是,挹婁人并不屈服,他們還是和中原地區(qū)進行交往,并把他們所產(chǎn)出的“赤玉、好貂”等物品送往中原進行商品交換。這更加強了中原地區(qū)與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也進一步證明了中原王朝對他們統(tǒng)治的合法性。
在曹魏時期,挹婁人奮起反抗,終于推翻了夫馀政權的統(tǒng)治,進一步恢復了同中原地區(qū)的友好往來。公元263年,挹婁人進貢“楛矢石砮、弓甲、貂皮之屬”,同時魏國給他們回贈以“雞、綿帛”等物,與中原地區(qū)的友好往來進一步加深。就算是在混亂的東晉時期,挹婁同中原地區(qū)的往來依然沒有斷絕,東晉元帝時,挹婁人曾“詣江左貢其石砮”。所以,無論局勢如何變化,他們始終隔斷不掉同中原地區(qū)的聯(lián)系!
北魏時期——勿吉
北魏時期,挹婁改稱為“勿吉”。這一時期,勿吉人同中原地區(qū)的交往更加頻繁,規(guī)模愈來愈大。北魏太和初年(477年),勿吉人曾給北魏政府一次性貢獻給了優(yōu)良馬匹五百匹,這對缺少戰(zhàn)馬的中原王朝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太和十七年(493年),勿吉一次就派遣婆非等五百余人朝貢。在他們的帶動下,當時的很多少數(shù)民族都開始向中原王朝進貢,比如大莫盧國、庫伏真國、羽真候國等,都前后各派遣使者朝貢。而北魏王朝對他們也予以了回報,太和初年,勿吉和鄰族高句麗發(fā)生沖突,正準備聯(lián)合百濟攻打高句麗時,北魏方知道消息后,立馬發(fā)出詔敕說:“三國同是藩附,宜共和順,勿相侵擾。”
因此,從以上可以看出,勿吉人對中國各族人民的交往做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促進了多民族的統(tǒng)一國家的發(fā)展。
女真人的生活
隋唐時期——靺鞨
隋唐時期,勿吉人改稱為靺鞨。這一時期,由于國家出現(xiàn)了大一統(tǒng)的局面,靺鞨與中原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了。
隋文帝曾對靺鞨的貢使說:
“朕聞彼土人勇,今來實付朕懷,視爾等如子,爾宜敬朕如父。”貢使當即表示:“既親奉圣顏,愿長為奴仆。”
隨后,隋文帝又調(diào)解了靺鞨與契丹族的矛盾,同時告誡雙方,勿相攻擊。這樣一來,靺鞨各部同中央政權的關系更加密切,對中原王朝更加感恩戴德。由此,也進一步加強了雙方的友好往來。
唐代,靺鞨又分為了七大部。這七大部中,又以粟末、黑水靺鞨最為強大。而在這兩者中,粟末靺鞨在到被遼滅掉前夕,一直與中原王朝來往密切。武則天時期,粟末靺鞨經(jīng)常派人到長安朝貢、學習先進的典章制度、文化藝術等,受中原文化的影響很深。而黑水靺鞨則跑到了黑龍江中下游一帶居住,公元722年,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黑水靺鞨派人首次到長安朝貢,唐玄宗封他們的酋長為“勃利州刺史”。同時,其都督還被賜為漢式姓名“李獻誠”。
而后,在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靺鞨受漢人的影響,同樣也創(chuàng)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如柵城的豆豉、率賓的良馬等,在歷史上都是出色的文明!
宋明時期——女真
在遼代,稱靺鞨人為女真,這種稱呼一直沿用到明朝滅亡。遼太祖時期,公元926年,這時候遼國將一部分女真人遷往東平,在這個過程中,這部分女真人與松花江以南的女真人、被遼朝同化進步到定牧生活與耕作生活的,被稱為“熟女真”;而未被遷移的,居住在黑龍江中游和烏蘇里江的以東,未被遼朝同化的、還停留在游牧生活之中的女真人被稱為“生女真”。
而后來的金朝皇帝的建立者完顏阿骨打就屬于生女真,清朝皇帝的祖宗也是生女真。
再后來,元滅金之后,對女真人的管理更加細化。為了鎮(zhèn)守庫頁島和黑龍江一帶,在黑龍江口的奴兒干設立了東征元帥府;沿途又設置了許多驛站和狗站。除此之外,元朝政府還把女真族以外的囚徒流放到奴兒干,并且派兵屯田管理,這樣一來,使東北邊疆的女真人與內(nèi)陸各族人民的聯(lián)系更加緊密不說,同時也加上了文化的交流與碰撞,進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融合和發(fā)展。
明朝時,女真又分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這里面,尤其以海西女真的實力最強,與明朝關系最好。永樂年間,為了進一步加強對黑龍江流域的管理,明成祖決定元朝的東征元帥府舊址設立奴兒干都司,在庫頁島、外興安嶺的廣大地區(qū)實行衛(wèi)所制,建立衛(wèi)所。而衛(wèi)所的主要首領則大多數(shù)是女真人,努爾哈赤和他的父親以及祖父都先后擔任過這類官職。永樂十一年,明朝太監(jiān)亦失哈曾主持修建永寧寺,在此地刻碑紀念,碑文先后用四種語言記述了建立奴兒干都司的經(jīng)過以及明確指出黑龍江下游和庫頁島地區(qū)屬于明朝管轄(現(xiàn)在可笑的是,以前屬于中國的領土卻被日本和俄羅斯爭來爭去)。
以上就是女真族的由來以及大概的發(fā)展歷程。
最后,我們再說一下關于“滿洲建部”以及愛新覺羅姓氏的由來。
長自山之支峰日布庫哩山,通古斯族人居其麓焉。當南宋時,女真為蒙古所滅,通古斯族人勢力之衰,幾二三百年。有女日佛庫倫者,系出女真。不夫而孕,產(chǎn)一男。世傳佛庫倫與長姊思古倫、次姊正古倫同浴于池,有鵲銜朱果置其衣,取而吞之,遂有娠。語涉荒誕,不聞《史記.三代世表》附有褚先生之說乎?“鬼神須人而生 ,奈何無父而生.''斯語足為千古破疑。茲就(東華景)所載,姑以為不夫而孕云.既長,佛庫倫將他去,命是男以愛新覺羅為姓,名日布庫哩雍順。置之小舫中,令順流而下。至河步,是男乃登岸端坐。其地有三姓,方構釁。或汲于河,見而問之,詭以我乃天女所生,來定汝亂對。汲者趨告眾,眾驚異,遂迎異至家,決議息爭。推是男為部長,以女百哩妻之。于是布庫哩雍順居鴨綠江源,長白山東,鄂謨輝之野鄂多里城。在寧古塔西三百余里,由女真變音而號日滿洲,是為滿洲建部之始。
后來,在努爾哈赤的努力下,最終將長期分裂混戰(zhàn)的女真族統(tǒng)一了起來,建立了“后金政權”。但在努爾哈赤死后,他的兒子皇太極即位后,改國號為“大清”,并將女真之名改為“滿洲”。所以,從這一方面來說,大清國雖然是滿族創(chuàng)建的,但卻源于女真族!
【完】
作者:王不二
本文參考資料:《清史簡編》、《清朝史話》、《細說清朝》、《清史稿》、《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