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聲科技(股票代碼:2018)在中期業績中,幾乎用最大的篇幅訴說其光學業務進展迅速,并認為其WLG(晶圓級玻璃)業務一旦量產,勢必令公司業績大幅增長。
對投資者最大的問題是:當瑞聲科技傾盡全力進軍光學業務時,到底對舜宇光學(2382)是否構成多大威脅?
先回看舜宇光學的中期業績。公司上半年收入為188.6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21%;毛利36.76億元,按年增加28.4%,毛利率為19.5%;純利潤則增加24%至17.76億元。
瑞聲科技手機鏡頭出貨量強勁
公司表示,今年上半年手機鏡頭的出貨量達6.45億件,按年增加16.5%,其中6P(6塊塑膠鏡頭)及以上產品占出貨量約24.6%。同時,公司已完成F/1.27超大光圈及4,800萬像素超小畸變廣角(115o)手機鏡頭的研發,并實現多款高規格產品量產,包括4,400萬像素超小頭部自動對焦手機鏡頭、超小頭部(頭部尺寸為1.74mm)手機鏡頭、10倍光學變焦手機鏡頭及3cm專業微距手機鏡頭。
另一方面,公司則從「本集團憑借豐富的玻璃冷加工經驗,配合各智能手機品牌廠商開發及量產應用于潛望式模組的棱鏡,獲得較高的市場份額,并已開始預研新一代產品」中,宣布自己的玻璃開發能力。事實上,舜宇光學是由生產玻璃相機鏡頭起家的,在處理玻璃鏡頭,有一定經驗。
至于鏡頭模組業務,公司上半年共生產2.69億件手機攝像模組,按年增加近25%,其中潛望模組及芯片面在1/1.7
?及以上模組佔出貨量的比例約12.0%,令毛利率上升。公司表示,已完成超大光圈、一億像素大像面手機攝像模組、10倍光學變焦手機攝像模組及3cm專業微距手機攝像模組已實現量產,完成屏下光學指紋識別模組的研發。
對比瑞聲科技,目前僅實現64M鏡頭的量產,7P(7片塑膠鏡片)鏡頭將于2020年第四季度實現量產,可以比較出瑞聲目前的光學研發水平,仍然低舜宇光學一至兩代的水平。對比舜宇光學的研發開支,今年上半年達10.6億元,而瑞聲科技9.8億,略比前者少,但瑞聲科技業務更廣,涵蓋手機機殼、喇叭、揚聲器、觸控馬達及手機鏡頭,對比舜宇光學僅集中發展光學業務,似乎差距未必能夠在短期內追上。
另一方面,舜宇光學則發力在智能汽車上。公司指出,本集團完成了激光雷達核心部件的組裝設備的開發和生產試做線的建立,解決了激光雷達組裝的核心工藝技術難點,大幅提高了各部件的組裝精度和組裝效率。未來或在智能汽車市場當中,發掘大量潛在商機。
舜宇光學毛利受壓情況需留神
投資者需要留意,舜宇光學的相機鏡頭業務中,毛利率出現比較顯著的下跌,由去年同期的44.1%,減少至今年上半年的41.5%。這會有兩種解讀,一是公司受到瑞聲科技的相機鏡頭供應大增,而令低價鏡頭售價下降,毛利率減少;另個一原因是受疫情影響供需及手機規格升級情況,造成售價下跌。
如果是前者,則須留意到年底后毛利率是否仍然受壓,而瑞聲科技的光學業務則持續高速增長;若是后者,則須研究9月后華為如何銷售其手機,以及其他國內手機廠商能否消化華為的缺口,若消費者更新手機的速度減慢,舜宇光學及瑞聲科技的光學業務,下半年的產量及收入增長速度應大幅放緩。
目前而言,舜宇光學仍有充足的「護城河」抵御瑞聲科技的競爭,所以在股價及估值上仍然略勝一籌。不過投資者應觀察瑞聲科技一旦量產WLG鏡頭后,對整個光學鏡頭競爭格局,到底有怎樣的改變。
以上僅作為投資交流,不代表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