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首頁
好書
留言交流
下載APP
聯(lián)系客服
2020.07.24
今天在星巴克工作,我正在看書。有幾個媽媽帶著三歲左右的孩子一起也來到這里,孩子們很開心,一會這里跑跑,那里摸摸,很好奇。媽媽們在一旁聊天,孩子在一起玩耍。
有個小男孩想往高凳上爬,嘗試了幾次終于快成功了,聊天的媽媽發(fā)現(xiàn)了,立刻橫眉立目地過去訓斥他的孩子:你這臭小子,怎么那么不聽話,跟你說了多少遍了,不能往上爬。孩子沒有意思要下來,媽媽立刻揮舞著巴掌過來:下來,又欠揍了是不是,孩子立刻下來了。媽媽繼續(xù)回到朋友中間去聊天,我聽到她跟其他人說:現(xiàn)在的孩子就是欠揍,打一頓就好。我再看那個孩子,眼神里流露出了不滿,還有不屑,那表情明顯就是告訴我,等著以后我長大了,看你怎么管我。
這邊剛發(fā)生這一幕,旁邊又路過一個奶奶,推車里坐著兩歲左右的小孫子,奶奶大聲嚷嚷著:別哭了,你就會無理取鬧!這個時候,孩子跟奶奶哭著說:你別生氣了,你別生氣了,但是那語氣也是氣鼓鼓的。我不知道他們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但是我的心里真的一陣難過,我能看出孩子眼神里的委屈和無奈。
還記得今天早上送果果去幼兒園的時候,我聽到一個家長跟孩子說,別哭了,再哭我馬上就把你扔在這里,還哭,還哭是不?孩子委屈地憋著不敢哭,但依然還是在抽泣著……
可以說這些場景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上演著,一個成人面對著弱小的孩子的不當行為,并沒有理解孩子的感受,也沒有感同身受孩子的感受,僅僅從自己的方面出發(fā)去考慮問題,指責,辱罵,呵斥,打,種種的表現(xiàn)都能看出家長的無奈,面對著這個孩子,好像只有用這些方式才能管教好我們的孩子。
每當這個時候發(fā)生的時候,我的心真的一直在滴血,我能看到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我也能看到孩子的感受,但是處于事情當中的父母,沒有能力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不會用共情的方式來處理,然后就把這些發(fā)泄在孩子身上,等事情發(fā)生之后又特別懊悔自己行為的失當。
最近一直在線上線下很多地方講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接納孩子的感受,和孩子建立親密的聯(lián)結。但是家長的疑問依然是,只接納感受就夠了嗎?我除了接納感受之外還能再做些什么?老師,你告訴我,到底我要做些什么,才能管教好我的孩子?
每當這個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家長來學習的時候,一定是遇到了問題,遇到了挑戰(zhàn),他期待著能用一節(jié)課的時間來解決他遇到的所有問題。但是,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育兒手冊,如果說養(yǎng)育孩子是可以程序化的事情,那么我們聰明的人類早就可以開發(fā)出育兒寶典,還可以按照ABCD排序,大家遇到問題去查手冊就行。
正因為我們每個家庭環(huán)境不同,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家長的養(yǎng)育方式不同,所以一個問題拋出來,我可以給出很多建議,但是究竟適用不適用,究竟適合不適合你的孩子,我都不知道。因為父母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只有父母有了覺察,想去改變,一切的問題才能找到答案。
接納感受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貴在堅持,貴在踐行,而且你會發(fā)現(xiàn),一旦你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多從感受層面出發(fā)去解決問題,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會越來越密切。我們都應該知道,孩子對他喜歡的人的話是奉為圣旨的,只要他喜歡的人說的話,他都是愛聽的。我們一定要從接納感受的角度出發(fā),讓孩子感覺好,這樣才能引發(fā)他好的行為。
以后當你面對孩子的挑戰(zhàn)時,希望我們能先放下大人的身段,感同身受一下孩子當時的感受,跟他共情,跟他同理心,這個良好的開始,你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當然,我們和孩子之間關系的修復是需要時間,也是需要方法的。我們不停地學習,就是為了在實踐中去成長。
我也希望以后看到這類的事情的發(fā)生能再少點兒,再少點兒……
PS 我一直在考慮公眾號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傳播科學的理念給大家,我想以后我會多嘗試去推送各種各樣的理念給到大家,引發(fā)大家積極的思考,這樣我們才能走得更遠。
美國HHT“如何說孩子才會聽”首批認證講師
美國注冊CPDPE正面管教家長講師
PCFI父親參與指導師
青豆書坊公益講師
兒童閱讀推廣人
微信登錄中...請勿關閉此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