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這片土地上生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給后世的我們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故事,許多珍貴的經驗。中國人又是對子孫后代非常看重的存在,因此為了讓后世之人可以更好地生活,可以少走點彎路,他們用自己的人生經歷總結出了一些他們認為非常有道理的言論,比如“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問題來了,“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停雙”這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其實,從字面上而言,這句話非常好理解,都是對借宿文化的分析,前者主要與喪葬文化有關系,而后者則與夫妻有關系。
我們都知道,古人對于陰陽相隔的理念是深信不疑的,換而言之,在他們的眼中,來世是存在的,地獄是存在的,天堂也是存在的。因此,此時的人們對于喪禮是非常看重的,他們認為,一個人的喪禮辦得越風光,那么他在地獄的生活就會越好。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自古以來,無論一個家族是富裕亦或者是貧窮,喪禮一般都會大辦。
然而,這也產生了一些問題。試想一下,倘若一個人家中非常貧窮,家里的屋子面積也很小,那么辦葬禮的時候邀請的人甚至都裝不下是一種什么樣的表現呢?場景定然是非常尷尬的。而非常幸運的地方在于,中國人是講究群居生活的,也是講究鄰里關系,講究親戚血緣的,因此在如此困難的時候,街坊鄰居們往往會伸出援手,騰出家中空閑的地方給予這戶人家幫助。而這,指的便是“寧可借屋停喪”。在某種意義上,這是一種互幫互助的體現。
而對于第二句話“不可借屋停雙”指的是,人們往往不愿意將自己的房間借宿給一對夫妻。倘若真的不得不招待他們的話,一般也會將夫妻二人送到不同的房間去居住。
對于這個想法,如今的我們定然是很難接受的,畢竟這相當于是做了棒打鴛鴦的事情,可能會對人與人之家的關系產生一定不好的影響。但是對于古人而言,這卻是必要的,因為他們認為倘若讓一對夫妻住到自己的家中,并且住在一個房間的話,會有不吉祥的征兆。
試想一下,自己好心接待他人,卻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誰愿意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所以才會出現“不可借屋停雙”的說法。
顯然的,對于這句話而言,我們很容易接受前半句話,畢竟這體現了鄰里互助的一種友好相處模式,也是如今現代人生活中所最欠缺的東西,需要我們好好學習。
但是后者,卻是在迷信的想法中越走越遠,至少是用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觀念下形成的,因此并不討喜。所以,這句話告訴我們:古人給我們留下的東西,有糟糠也有精華,需要我們辯證看待,辯證吸收。
中國古人留下的俗語,往往都蘊含著許許多多的人生道理。民間流傳一句話叫:“讀了增廣會說話,讀了幼學走天下。”其中,增廣就是《增廣賢文》,讀《增廣賢文》,長人生智慧,讀完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如何更好地做人、行事、說話。
《增廣賢文》是一部融入了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圣賢書,更是歷代民眾為人、處世、治學的行為準則,里面既有孟子主張的“性善論”,也有荀子主張的“性惡論”,若把它作為人生的指路明燈,就能少走許多彎路和險路。
這樣一本“奇書”,在中國的古代環境下流傳下來實屬不易,是祖先給我們的少數珍寶之一,值得我們珍惜。
《增廣賢文》扯掉道德大旗,從人性出發,對人進行訓蒙:一是談人及人際關系,二是談命運,三是談如何處世,四是表達對讀書的看法。
在《增廣賢文》描述的世界里,人是虛偽的,人們為了一己之私變化無常,嫌貧愛富,趨炎附勢,從而使世界布滿了陷阱和危機。此書在思維上沒有桎梏,洞悉人性更加透徹和真實。讀之會發現幾千年來雖然社會不斷在變,人性是不怎么變化的,任何時代的人都從中吸取養料。
從廣義上來說,《增廣賢文》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賢文》同樣能領會到古人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讀這樣的書,不僅能學會為人處世的智慧,不被人際關系所困擾。更能讀懂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避免自己因為單純受到欺騙和傷害!
《增廣賢文》簡單易懂,不光可以自己讀,還可以在閑暇之余帶著孩子一起品讀,不僅能增加孩子的文學修養,更能讓孩子提前對社會、人生有所了解。這樣一來,不僅提升了孩子的認知能力,還增進了親子關系,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這本書看過之后受益終生!從書中學到的智慧,伴隨我們的一生,不管你是買來自己看,還是收藏,亦或是送給朋友,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由于不同平臺上書的價格經常變動,因此放了好幾個鏈接,大家可以點擊最便宜的鏈接購買:
參考資料:《增廣賢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