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宋朝的經(jīng)濟十分地繁榮,但是在軍事方面卻一直飽受少數(shù)民族的侵擾,那么,南宋明知自己唇亡齒寒,為何仍然執(zhí)意要“聯(lián)蒙滅金”呢?
宋與蒙古之間并沒有實質(zhì)性的交往,但金國犯下一連串的錯誤,最終使蒙古坐大,成為一支新興的主導力量。這一軍事同盟政策的形成,對南宋而言。有其幾方面的原因:南宋的復仇意識;金朝錯估形勢,將可能的盟友推向敵方;蒙古勢力強大,南宋不得已而為之。
最終使南宋和蒙古走到一起,南北夾擊,使金朝走向滅亡,主要是金朝錯估形勢,無視南宋朝廷的爭論,根本沒有想到宋朝也會存在有利于金宋聯(lián)合的因素,更沒有想到去爭取宋人聯(lián)合抗蒙,相反在得知南宋要斷絕歲幣的輸納后,大為不滿。
盲目南下爭奪地盤,將可能的盟友推到了敵人一邊。為了解決金朝國內(nèi)的危機,也為了懲罰南宋拒交歲幣的行為,于1217年發(fā)動了對南宋的戰(zhàn)爭。
對南宋而言,此時的金國已經(jīng)沒有作為屏障的價值了。就在這時,聯(lián)蒙滅金開始成為主流觀點。眼見形勢不妙,金哀宗又派遣阿虎帶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說服南宋不出兵,可惜為時已晚,此時的金國已經(jīng)不具備作為“唇”的實力了。不過,史彌遠也很猶豫是否要跟金國“連和”,以致廷議未決。
于是,史彌遠之侄、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問計于孟珙,孟珙說了如下一番話:
“倘國家事力有余,則兵糧可勿與。其次當權(quán)以濟事。不然,金滅,無厭,將及我矣?!?/p>
這也就是說,南宋尚不具備坐觀成敗的實力,不如趁機“和蒙”,盡量拖延必將到來的宋蒙大決戰(zhàn),使南宋獲得足夠的準備時間。另外,這樣也可以趁機搶得一些地盤以增加戰(zhàn)略縱深,并向蒙古人展示自己的實力,使之不敢輕視自己。
而且,無論南宋出不出兵,金國都滅亡在即,因此,這次出兵的重點不是滅金而是“和蒙”,這是當時歷史條件下南宋唯一正確的選擇。
孟珙這番話打動了史嵩之。之后,史嵩之又說服史彌遠做出聯(lián)蒙滅金的決定。紹定六年,史嵩之最終下達了出兵的命令,孟珙、江海率忠義軍2萬運糧30萬石北上,抵達蔡州城下與蒙軍會師。
南宋出兵助糧,固然有“執(zhí)仇恥”的目的,但最根本的目的,在于“和蒙”,這是符合南宋利益的正確之舉,是南宋唯一正確的抉擇。
端平元年,宋、蒙聯(lián)軍攻破了金國最后的據(jù)點蔡州城,金哀宗完顏守緒匆忙傳位后自縊身亡,金末帝完顏承麟亦在亂軍中被殺死,金國滅亡。由于宋軍表現(xiàn)突出,最后分得了大部分戰(zhàn)利品,其中就包括完顏守緒的尸體。
對南宋來說,與蒙古結(jié)盟并非多么高明的舉動,只不過是送走一只暮年的狼,卻迎來一只壯年的虎罷了。但在當時的情勢下,朝廷上下報仇心切,而金朝也不能調(diào)整政策,自己打破與南宋的和平關(guān)系,再加上蒙古勢力確實強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南宋所能做的,也就是與蒙古結(jié)盟消滅金朝了。
參考資料:《宋史》
作者簡介 | 無風,95后女孩,想和你一起活得任性又自在。ID:wfqn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