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到了末代之時,王侯將相們的身世從榮華富貴走到窮困潦倒一直讓后人唏噓不已。大多數的他們到了王朝末期過著相互救濟,得過且過地度過余生。
而清末第二代恭親王溥偉在經歷了人生的起起落落后,卻因溥儀不愿接濟,最后卻孤獨地死在了旅館里,這背后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要說起恭親王奕訢的家庭,也是頗多坎坷,共育有四子,卻有兩子在幼時不幸過世。而次子載瀅在幼時過繼給了奕訢的弟弟鐘郡王奕詥,襲貝勒爵位。卻在庚子事變時,因卷入義和團運動被奪去一切職銜。
這樣一來,便只剩下了長子載澄,恭親王這個長子倒是天資聰穎,詩文俱佳。這樣好的條件本可以培養成一介人才,但無奈載澄放蕩頑劣,任性妄為,令人頭疼。于是即使作為親生父親,在載澄生病之時,甚至不憂而喜了。
而奕訢如此絕情又是因為何事呢?相傳載澄成年之后常常流連忘返于青樓妓院,在宮外聽聞了很多宮內不曾了解的奇聞趣事之后,載澄便把宮外的經歷講給小皇帝載淳聽,小皇帝聽了禁不住宮外的誘惑便也如載澄般前往聲色犬馬之地,不幸的是最后染病早逝。
因而在載澄病重之時,奕訢見載澄虛弱地躺在床上,氣若游絲,便憤憤地留下一句:“就這一身匪衣,也該早死了!”載澄聽聞此言,當即氣絕身亡。
再說到第二代恭親王溥偉,他是載澄去世之后被過繼奕訢。而不久奕訢也逝世了,而年少高傲的溥偉自以為祖父功高,本以為自己可以登上帝王之位,沒料到慈溪太后竟讓3歲的溥儀繼位。
怒氣沖天的溥偉久病成疾,但仍不改貪奢享樂的生活,每月開支三五千元,仍不夠花銷,后來錢花完了,本想投靠德國人,但又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無奈之下的他又想著去借日本人的力量,復辟皇位。
不過日本當時忙著傀儡政策,竟讓溥偉穿上“王服”,在眾人的視線下進行祭祀活動。溥儀得知這一消息,匆忙趕來,從此順從地當了日本的傀儡。
也是在此之后,溥儀對溥偉心存戒慮,生怕皇位被奪,連個職位都不給他。溥偉沒了經濟來源,余生過得窮困潦倒。
民國二十五年,第二代恭親王溥偉就這樣匆匆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孤獨地死在了新華旅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