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中,關羽可謂是世人眼中的一代名將,此人不僅武藝超群,軍事能力突出,最為重要的是在三國之中堅守心中的一個“義”字,因此被世人所推崇。關羽一生征戰沙場無數次,曾經與呂布交戰,更是不畏懼曹操這一個奸雄人物,可以是說一個有膽有謀之人。然而,關羽也并非是一個無所畏懼之人,他最害怕的人當屬甘寧,此人一咳嗽,關羽便立馬被嚇到落荒而逃。
赤壁之戰過后,曹操實力大損,幾年間無力大軍南下,因此,孫權和劉備間的矛盾便顯現出來了,而最大的矛盾當屬荊州了。荊州本是孫權借給劉備的臨時大本營,然而當劉備攻打下了益州之后卻耍起了賴皮,不愿歸還荊州,這讓孫權十分生氣。孫權多次討要,劉備均以不同的借口拒絕了孫權,甚至將自己的得力干將關羽派去鎮守荊州。
孫權見此徹底憤怒了,于是派遣各路兵馬,企圖用武力奪回荊州。此時的孫權,先是讓自己手下大將呂蒙派兵攻打長沙、零陵、桂陽等三郡,并拿下了長沙、桂陽二郡,只剩下零陵太守郝普堅守城池。此后孫權又讓魯肅率領萬人軍隊屯兵益陽,從而阻止關羽援軍的到來。為了保障萬無一失,孫權又將防守曹魏的大將甘寧派去協助魯肅。
關羽并非是一個沒有計謀之人,他趁著黑夜進軍益陽,想要攻破吳國的防守。此時,東吳軍隊發現了關羽的蹤跡,而甘寧則自請出軍,此時的他手下只有三百個士兵。
魯肅見此,覺得十分不妥,于是想要多派遣士兵幫助甘寧。然而甘寧卻拒絕了,他說自己只需要再來五百人就好了,因為他認為只要自己一咳嗽,關羽便不敢過河偷襲。事情果然如同甘寧所料,關羽就這樣放棄了偷襲的計策,而劉備也被迫與孫權議和。
其實從這件事情來說,并不能就此斷定關羽怕了甘寧。我們都知道,偷襲一事講究攻其不備,而此時的甘寧出現在了河的對岸,并且毫不顧忌的發出咳嗽聲從而暴露自己的位置,而這對于久經沙場之人來說很容易便想到了“陷阱”一詞。此時的關羽心中便認為自己的計劃已然被東吳人知曉,或許自己的這場偷襲會變成羊入虎口,甚為不妥,于是選擇了撤軍。
參考資料:《三國志》、《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