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義為主要故事背景的英雄傳奇小說,其中梁山108好漢的故事十分出眾,每個人物都被刻畫得有血有肉,水滸人物的外號也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遍觀《水滸傳》可以發現,幾乎每個梁山好漢都有外號,比如黑旋風李逵,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花和尚魯智深等,107將幾乎一出場就有威風的外號!甚至連一些不甚重要的人物甚至無名小卒也有綽號。
武大郎是“三寸丁谷樹皮”,孔家莊的莊客也有綽號,分別是長王三、矮李四、急三千、慢八百、笆上糞等等。就連西門慶和王婆聊天時,談到買熟食的一個伙計,他也有“花胳膊陸小乙”的外號!綜合人物的故事,可以知道施耐庵取得綽號很形象地把這些人性格形容出來了。
然而,有一個人卻一直沒有一個像樣的外號,那就是打虎英雄武松,這實在讓人感到詫異!
可以發現,從武松出場醉打老虎、殺嫂報仇、十字坡、快活林、血濺鴛鴦樓等,做了無數令人熱血沸騰之事,作者卻始終沒有給他一個外號。后來偶然得到一個頭陀的遺物,才被稱為“行者武松”,不得不說這實在是一個草率的綽號。
行者指佛門帶發苦修之人,《西游記》中孫悟空也叫孫行者,由此可知行者真算不上綽號!
除此之外,武松還有兩個別稱,武二郎和武都頭只是對人物身份的簡單說明,都不算什么威風稱呼,自然算不上什么綽號。
那作者為何不給武松一個威風而響亮的綽號,關于這一點,有兩個關鍵。
第一,施耐奄對武松的著墨很多,梁山108好漢中除了武松、魯智深、林沖、宋江等少數人物,絕大多數都是一筆帶過,而在武松身上,作者花了很多心思,構思了許多武松的英雄事跡。這樣看其他人都有外號而武松沒有,也算是一種突出。
第二,武松一生過于精彩,水滸傳中很多英雄的外號源于生活一個事跡。武松卻不同,他一生經歷了很多:景陽岡打虎,血戰獅子樓,殺嫂報仇,快活林、十字坡等,僅一個外號根本無法概括武松一生的精彩!如此作者干脆就不給武松外號了,只了一個“行者”的稱號。
縱觀武松的一生,非常符合“行者”兩字。最后武松在六合寺出家為僧,成為一個真正的一個佛門中人,武松從刀尖上的行者變成了心靈上的行者,終于修成正果,找到心靈上的歸屬。
后來,武松被朝廷封為“清忠祖師”,成為梁山108好漢中少見的善終者,終年80歲。
參考資料:《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