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隨著社會的變遷,西方的思想也逐漸進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讓封建社會統治最終走向了滅亡,而跟著一起解放的,還有人們對于男女平等問題的看法。
正是因為如此,一些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人開始關注女子的發展,也因此在近代歷史上出現了一些優秀的女子,比如張愛玲和林徽因便是經典的存在。然而,她們雖然都是有能力的人,但是卻遇到了不同的婚姻,并過上了不同幸福程度的人生。
張愛玲和林徽因的一生都是非常經典的,她們都是當時著名的白富美,張愛玲的曾祖父是李鴻章,祖父是張佩綸,都是晚清重臣;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早年留日,是著名政客,曾任段祺瑞內閣司法總長。
同時,張愛玲和林徽因都有幸接受過新式教育,因此在當時的社會中脫穎而出。顯然的,這樣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她們的人生卻大為不同,林徽因一生都活在了有愛的世界中,而張愛玲而生活在無愛的黑暗里。
林徽因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存在,不僅僅是因為她的外表,她的氣質,她的家世,還因為她的才華,她的性格,所以林徽因一生之中遇到的人,都對她一往情深,細心呵護。
林徽因一生之中,遇到了三個重要的男子:梁思成、金岳霖和徐志摩。梁思成是她的丈夫,是她最終決定攜手終生的人,而金岳霖是她的忠實追隨者,徐志摩則是她年少輕狂之時所愛之人。
顯然的,林徽因是個非常理性的人,她愛徐志摩,但是卻也無法接受自己成為小三的事實,所以瀟灑離去,嫁給了與自己門當戶對的存在,過上了較為順遂的生活。而這樣的選擇,在某種意義上,是理性大于感性的,而這也是林徽因人生中沒有遇到渣男的重要原因,因為在愛情之中,她依舊保持著自己的思考能力。
相反的,張愛玲便是一個非常感性的存在。張愛玲對于胡蘭成的喜歡,是發自肺腑的,是深入骨髓的,因此在她的眼中,胡蘭成是她的天,是她的一切,是她生命中的太陽,即使飛蛾撲火,也沒有關系。
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張愛玲在給胡蘭成的照片上寫下了這樣的言語:
“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
顯然的,張愛玲是個不理智的人,她愛上了胡蘭成的時候,其實胡蘭成是有家室的,而此人最終選擇了離婚,并且迎娶張愛玲,就說明了他大概率是個花心的人。
然而,張愛玲依舊不管不顧地嫁給了對方,在結婚同年的十一月的時候,胡蘭成便與一個周姓的護士過上了同居的生活。而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的第二年,張愛玲從上海到溫州尋找胡蘭成,又發現他身邊有了另一個女人——范秀梅。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張愛玲最終對這段婚姻心灰意冷,并在1947年的時候和胡蘭成離婚了。顯然的,這樣的人生,相較于林徽因而言,要悲慘得多。
張愛玲與林徽因雖然都是才女,但卻有著天壤之別的愛情、家庭生活,而這與她們對男人的選擇不無關系。從文學上講,盡管張愛玲的文章更出色,但是論選男人的眼光,張愛玲比林徽因可是差遠了。
潘柳黛《論胡蘭成論張愛玲》
陳子善 編. 《說不盡的張愛玲》.
陳學勇 2004《林徽因尋真 - 林徽因生平創作叢考》
無風起念,一個專注于分享中國古代史,偶爾分享近代史的歷史愛好者~
如果你對中國古代史感興趣,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無風起念。
關注后你可以獲取:
1、古代史交流群,限歷史愛好者加入~
2、中國古代史相關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