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不一
有這樣一個女人,
邁克爾·薩維奇表示:“這個人是女巫,是惡棍,是女魔頭”;斯科特·麗夫利表示:“毫無疑問,她就是邪惡的化身”;特朗普表示:“她是最高法院里的恥辱”.....
然而在更多美國人民甚至全球人民的心中,她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評價。
“她是獨一無二的女王”;“終其一生為平等平權而戰斗”;“她才是最有資格被稱為超級英雄的人”.....
Ruth Bader Ginsburg
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她是目前美國最高法院9位大法官之一,也是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第一位猶太裔女性法官。
對于不熟悉她的人,可能很難想象,這位已是85歲高齡的奶奶,不僅當選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更成為了一名美國流行文化偶像。她的形象被印在T恤、書本、杯子等各個地方,成為無數青年人爭相模仿的對象。
他們借用傳奇說唱歌手“The Notorious B.I.G”之名,霸氣的稱呼她為“The Notorious R.B.G”(臭名昭著的RBG)
金斯伯格的周邊在美國相當火爆
《生活大爆炸》里,Raj(左)模仿金斯伯格的造型
前不久她因摔跤摔斷3根肋骨時,直接引起了整個美國的震動,無數人在網上祈福,數萬網民表示愿意給她捐贈肋骨和器官。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何帆曾表示:
金斯伯格大法官之偉大,與性別標簽和女權立場無關,也與自由、保守之爭無涉。她的人生,有大起大落的波折,也有金石可鏤的堅持,始終貫穿著正直、頑強、善良、敬業等人類美好品質。
我希望將她的故事傳達給更多的人,更無比希望她的故事,能給對人生、對工作、對愛情、對男女平等有所困惑的你,帶去一些新的感受和啟迪。
01
1933年,金斯伯格出生在紐約一個普通的猶太人家庭里。17歲那年,她的母親因病去世,但她所傳達給女兒關于“淑女”與“獨立”的理念,卻影響了金斯伯格的一生。
一個女人,必須先學會獨立生活,才有資格追求快樂、幸福、理想。
在那個年代,對女性的歧視無所不在,而多數女性對自己的認知也是做個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甚至她們上大學的目的,也只是為了更好的尋覓一個對象。
其實以金斯伯格的容貌,追她的富家子弟不在少數,她完全可以找一個有錢人,過上旁人羨慕的闊太生活。但她卻始終不愿將就、不愿妥協,不愿按照別人的安排過完這一生。
明明可以靠顏值,偏偏要拼才華說得大概就是金斯伯格這樣的人吧!
先是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康泰爾大學,在班上成績名列第一。后來又進入哈佛法學院,成為500名新生中,僅有的9名女生之一,更成為著名法律期刊《哈佛法律評論》第一位女性成員。
但不管她的成績多么優異,因為她是女生,就注定無法享受和男生平等的權利。
她沒有資格去閱覽室,沒辦法住校,而她的課本上赫然寫著這樣一句話:“土地,和女人一樣,是用來占有的!”
在哈佛大學時,課堂上,老師從來不會喊她起來回答問題,因為總擔心她回答不出來;她被要求去圖書館核對一些資料時,門口的男人告訴她:“你不能進去,因為你是女人”。
后來金斯伯格又去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進修,當她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后,全紐約卻沒有一間律師事務所愿意聘用她。即使有同學和老師,甚至是校長的推薦,得到的回復總是:“我們這間事務所不雇傭女人”。
而當時的各州及聯邦法律成百上千的條文,也是都是帶有性別歧視的。“那些阻止女性充分參與政治、商業和經濟領域的法律常常被描繪成‘保護女性’或是為女性著想……女性看似是被捧在高臺上細心呵護,但細看確實被關在了偽裝成高臺的牢籠之中。”
丈夫是家庭的主人,由他選擇家庭的住處,女性必須無條件服從他;大部分州的雇主可以以懷孕為由合法地解雇孕婦;銀行可要求女性在申請信貸時提供丈夫的共同簽名;十二個州的法律規定,丈夫不可因強奸妻子而被起訴......
親身經歷這種種不公平,從最開始的不理解和憤怒,到后來成為金斯伯格終身為之奮斗的方向。
“你自身的權利,需要自己來爭取。”
02
1963年,金斯伯格在羅格斯大學擔任法學教授,并執教一門性別與法律的新課程。也是從那個時候起,她開始處理有關性別歧視的案件,這是她日后成為訴訟律師邁出的第一步。
1973年,金斯伯格開始了在最高法院第一次辯護。
“弗朗蒂羅訴理查德森案”。
莎朗·弗朗蒂羅是一名空軍少尉,當她申請像其他男性同僚一樣獲得住房和醫療津貼時,卻被告知能獲得參軍的資格已是幸運。這次案件最終以8:1的投票結果,金斯伯格一方獲得了勝利。
辯論中,金斯伯格援引了著名廢奴主義者Sarah Grimké,闡述自己堅定的立場:我不求女性能獲得什么額外的好處,我所求的僅是,讓男人把他們的腳從我們的脖子上挪開。
金斯伯格試圖通過這個案件,讓性別歧視獲得與種族歧視同等的憲法地位,但卻因為一票之差而無疾而終。但他卻并沒有沮喪,她已經做好了重復千百次辯論的準備,一步一步推動變革,帶來真正的平權和民權。
“人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一個觀念。社會變革需要逐步累積、循序漸進。真正的、可持續的改變需要一步一腳印才會發生。”
1975年,溫伯格訴維森菲爾德案。
這一次,金斯伯格為一名男性辯護。這名男性的妻子因生育去世,他想要申請一份單親家長能獲得的社會保障金,卻被告之這是“母親的補償”。金斯伯格希望借此表達,性別歧視不僅存在在女性,對男性的刻板認知也是一種歧視。
1975年,愛德華茲訴希利案。
1977年,卡利法諾訴戈德法布案
在金斯伯格上訴最高法院的6個案件中,她打贏了5個。要說服一群并不認同性別歧視存在的法官和群眾承認問題的存在,這其中經歷的艱辛和嘲諷,不言而喻。
但人們幾乎看不見金斯伯格憤怒或者不耐煩的樣子:“當你聽到無知或者刻薄的言論時,最好的做法就是不去理睬它們。以憤怒或不耐煩的態度去反駁無法讓你變得更有說服力。”
03
1980年,吉米·卡特擔任總統期間,金斯伯格獲提名成為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的法官。
1993年,比爾·克林頓擔任總統期間,他親自提名金斯伯格成為美國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法官,參議院以90票對3票的結果確認了對她的任命。
2005年,美國首位聯邦最高法院女法官桑德拉·戴·奧康納宣布退休后,金斯伯格成為最高法院唯一一名女法官。
身高只有1米52的她,站在其他男性法官之間,顯得格外嬌小,但沒有人會再忽視這個女人的聲音。并且當她認為某個很重要的案件判決出錯了時候,會果斷站出來在自己的異議意見書中表達自己的看法。
2006年,莉莉·萊德貝特訴固特異輪胎公司案。
在固特異輪胎工作19年的莉莉,發現自己薪水低于相同崗位的男同事,于是提起訴訟。但因為沒有在收到歧視性工資后按時上訴,訴訟時效已過,隨即金斯伯格宣讀了異議意見,最終推動了2009年《莉莉·萊德貝特公平薪資賠付法》的通過,直接推翻了最高院的判決,這也是奧巴馬上臺后簽署的第一項法案。按照最高院的“舊法”,訴訟時效從雇主做出歧視性工資決定開始計算;按照新法,訴訟時效可以從最近一次收到薪水時開始計算。
在金斯伯格的辦公室,掛著一幅《莉莉·萊德貝特公平酬勞法》的復制品。這是奧巴馬送給她的,在上面寫了這樣一句話:“感謝您為創造一個更平等、更公平的社會而做的工作。”
在2011年,白宮舉辦的年度光明節慶祝活動中,奧巴馬提到,“魯斯·巴德·金斯伯格法官在這里,我們對她的到來極為激動。她是我最喜愛的人之一。我在心中為金斯伯格法官留有一個小小的柔軟角落。”
2013年,伯維爾訴好必來案。
多數法官同意雇主可以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向雇員提供避孕醫療保障。此后,金斯伯格發表了長達35頁的異議意見書。
她無所畏懼說出自己最真實的意見,與偏見不平等做斗爭。
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東京女子圖鑒》中有這樣一句話:“你根本不知道,我們這一代人受了多少苦才換來男女平等”。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你覺得理所應當,甚至不屑一顧的平等開明與自由,是無數像金斯伯格一樣的人一步一步抗爭所爭取的得來的。
如今85歲的金斯伯格,她嬌小,瘦弱,衰老,
但在人們心中,依然是不折不扣的斗士與女王!
04
社會上有一種固有偏見,一個女人倘若在事業上取得突出成就,便總會被議論“女強人”,“冷酷”,“強勢”,揣測她的婚姻生活必定不那么圓滿。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在康泰爾大學讀書的時候,金斯伯格和她后來一生的伴侶,馬丁相遇了。
“他是我認識的第一個關注我學識的男孩,和他相處我很自在,因為他從未把我視作某種威脅。”金斯伯格無數次的坦言:“我擁有一個幸運的人生,但沒有什么比得上我與馬丁·金斯伯格的婚姻帶給我的幸運。”
在同時考進哈佛大學時,兩個年輕人就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有了一個可愛的孩子。
只是幸福的生活沒有持續多久,一場猝不及防的風暴突然降臨。
馬丁被診斷得了癌癥。
頃刻間,所有壓力都壓在了金斯伯格身上,而她展現出了一個女人最強大的堅韌。不僅擔起了照顧馬丁和2歲女人的重任,還要完成自己的學業。并且找來馬丁班上的同學,給病中的馬丁輔導。
在很長一段時間,金斯伯格每天都只睡兩個小時。在她的陪伴和照顧下,馬丁不僅奇跡般的恢復了健康,而且學業上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個女人可以有多柔軟,就可以有多堅強!
馬丁剛開始成為律師的時候,金斯伯格負責照顧家庭。
后來女權運動興起,馬丁對于金斯伯格工作的重要性給予相當大的認同,當妻子成為美國聯邦巡回上訴法院的法官時,已是全紐約最優秀稅務律師的馬丁選擇將重心轉移到家庭中。
他從不認為自己成為家庭里的二把手有什么羞恥的,當別人拿這件事來詢問調侃他時,他總是驕傲而坦然的表示:“我的妻子找到了一份好工作,這有什么不好的嗎?”
馬丁始終堅信,一位女性,無論是家庭主婦還是職業女性,她的工作都和男人的一樣重要。
這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曾經提到:愛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愛著與被愛著都不是對方的附屬品。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對象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在家里,馬丁負責做飯,而金斯伯格負責思考吃什么?金斯伯格撰寫的無數文章、講稿和訴訟狀,馬丁都是第一位讀者和批評者;在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后,馬丁四處奔走,聯系那些得到過金斯伯格幫助的政界、法律界、學術界的諸多女性,為妻子助力......
金斯伯格是個眾所周知的工作狂,但馬丁總會在晚上7點開始催妻子吃飯,想盡辦法誘惑她回家。
只有在他面前,她才會像個小孩子一樣吐槽抱怨;而他看向她的眼神里全是暖和愛。
只是這份讓所有人羨慕的愛情,最終沒有走到最后!
2010年,馬丁因病去世。而就在前幾天,兩人還相擁慶祝了結婚56周年。馬丁病重的時候,給金斯伯格寫下了一封信:
我親愛的魯斯,你是我一生唯一愛過的人,如果暫且不算上父母、孩子和孫輩們的話,見證你一步步走到了法律界的巔峰,我真的開心極了。從五十六年前我們在康奈爾大學相遇后,我從未停止過對你的欣賞和愛慕。
得知丈夫生病時她沒有哭,一個人兼顧家庭學業每天只能睡兩小時的時候她沒有哭,職場上遇到嘲諷歧視時她沒有哭,但看到這封信的時候,金斯伯格落下了眼淚。
05
但丈夫的去世,并沒有讓金斯伯格一蹶不振,悲傷過后她將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工作中。她用一種柔和、安靜的聲音,說出了那些挑戰權威,具有“毀滅性”的東西。
事實上,人們好像從來沒看到過她被打垮。
很多人不知道這個強大的斗士,自己也曾兩度患癌。1999年金斯伯格被確診得了結腸直腸癌,并經歷多次化療和放射線療法,2009年,她又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在這整個過程中,她沒有錯過任何一個庭審的日子。
79歲的時候她曾摔斷過2根肋骨,同時接受了心臟手術,不久之后又接著工作。
前不久她摔斷了3根肋骨,但只在醫院住了一天院,她就又立刻開始了工作。
“只要我頭腦還清醒,我就要一直工作下去。”她說道,“我會一直堅守崗位,只要我還能全力以赴,當我無力繼續時,那就到了該我讓位的時候了!”
第一次患癌后她就開始了鍛煉,直到今天。不管庭審多么繁忙,依然堅持每周兩次的訓練。
自律者得自由,自控者得自己。
85歲,她依然可以一口氣做20個標準俯臥撐。看到她才知道,那些將年齡、時間作為借口不去鍛煉的人,不過是懶而已。
85歲,她依然無懼發出自己的聲音,不奉行任何主義和教條。而她的每次出場,總能引起激動。
當男人佩戴不同的領帶,她則佩戴不同的頸飾,并且此表達自己的看法,
宣讀判決書時,她通常佩戴金色頸飾。
當佩戴著珠光閃閃的扇形頸飾,則表示持有意見。
還有報道稱,當她佩戴頗有民族風的頸飾時,表示即將發表激進言論。
她曾經評價自己:“在我的一生中,最讓我心滿意足的事情,是我參與了一場能讓生活變得更美好的運動,而這場運動的受益者不僅僅是女性。”
“再小的個體也應被傾聽和尊重!”
這個世界并不是一開始就這么歲月靜好的,不過有人在背后負重前行,而現在,這些人依然,去幫助這個世界走向正規。
這才是當之無愧的偶像。
圖片來源:紀錄片《魯斯·巴德·金斯伯格》
中字翻譯@備刃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