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徐宜業丨蘆柴情思

蘆柴情思

作者:徐宜業

“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家鄉到處是濕地,生長著一大片一大片的蘆葦。故鄉的人,都把蘆葦叫蘆柴、大柴。

開春,麥田的雪融化了,冰封的洪澤湖開凍了,水邊的蘆柴茬里,不知什么時候冒出了一點點尖兒,那尖兒略顯微紅,這是蘆柴芽子。

過兩天,這芽兒由微紫慢慢變成了淺綠。過十天半月,那綠點越來越多,不久連成了一大片。

湖岸上的桃花也偷偷鼓起了微紅,大雁、黑嘴鷗都湊熱鬧似的趕來了,在蘆柴嫩尖間嬉戲,這正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我們這些淘氣包,來到湖邊感受“春江水暖”。我拔了一根蘆柴芽兒放在唇邊舔了舔,涼津津的,吞進嘴里嚼起來嫩嫩的,甜甜的。蠻奶奶曾經說,蘆柴芽兒是一味中藥,蘆柴芽熬湯能治小兒麻疹癥呢。

不知不覺夏日來臨了,蘆柴長大了,個兒長高了。蘆柴遮擋著湖水,整個洪澤湖成了一片綠色的海洋。清風吹過,綠波蕩漾,柴葉子發出“沙沙沙沙”聲響。“呱呱呱呱”,間或從蘆柴叢中飛出一只或幾只柴呱呱。一群群野鴨在蘆柴叢里游來游去,一只只青蛙探出綠色的腦袋,眨巴眨巴小眼睛,“撲通!”“、”撲通!”跳入水中。

這是一片靜謐的世界!

我們背著篾簍,鉆進蘆柴深處找鳥蛋,無意中打破了這滿湖的寧靜。蘆柴一大片一大片,比人還高,密密匝匝,幾乎插不下腳。蘆葦蕩很大,進了深處就辨不出方向。

蘆柴叢里,有的是鳥,到處有鳥鳴,到處有鳥影,到處有鳥蛋。“唧唧”、“咕咕”、“嘰嘰”、“呱呱”,此起彼伏。這兒真的是鳥的天堂。

透過蘆柴縫隙,我們看到許多鳥窩,這是鳥們用葦絮為自己營造的窩。這些鳥蛋,大小不一,白的、灰的、花的,真是五顏六色。窩里鳥蛋有多有少,少的一窩個把,正常一窩七、八個,多的一窩十多個。

蘆柴叢里,還有一個一個小水坑,坑里有不少鯉魚拐子、鯽魚殼子,我們有時也會順手牽“魚”。

掏過鳥蛋,逮過魚,我們就去玩。二牛摘一片蘆柴葉兒,放在嘴邊,吹出各種聲音。栓柱折一根蘆柴,用小刀“咔嚓”、“咔嚓”削兩下,削成葦哨,“嗚嗚”,“嗚嗚”地吹。黑蛋揭蘆柴稈里的薄膜,貼在豎笛的笛孔上,吹出悠揚的曲子。哦,原來這滿湖的蘆柴,就是滿湖的歌。

我們這些小孩子在葦蕩里玩,那些大孩子也溜進葦蕩里玩。她們十八九歲的大丫頭,他們一二十歲的毛頭小子,玩著玩著,就玩出火花來。他們兩雙手牽到一起,兩張嘴咬在一起,兩張臉觸到一塊。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自古以來,蒹葭就是伊人談情說愛的地方。正因為有蒹葭,才有伊人;也正因為有伊人,才有蒹葭。殊不知,那遠古的蒹葭,就是故鄉的蘆柴;殊不知,故鄉的蘆柴,在古時還有詩一樣的名字“蒹葭”。

時光易逝,端午節匆匆趕來,蘆柴的葉子長得又肥又壯。大紅帶著妹妹二紅、三紅,大丫攜著二丫、三丫、四丫、五丫,躥進蘆柴地里,揀寬大的蘆柴葉子披。夜幕降臨,母親們將蘆柴葉子洗凈,放到鍋里煮了一開,撈出來,放到清水里浸泡。晚飯后,各家的母親忙著包粽子。

故鄉的洪澤湖河叉縱橫交錯,蘆柴地密密麻麻。陣陣清風拂過,葦蕩回聲激蕩,猶如埋伏著千軍萬馬。民國時期,洪澤湖的蘆葦蕩是湖匪們殺人越貨的地方。老魏三”、“九路軍”高鑄九、“十路軍”孫乃香等湖匪,橫行于洪澤湖上,殺人如麻,無惡不作。1941年5月,張愛萍、韋國清帶領新四軍第四師九旅官兵進駐洪澤湖葦蕩剿匪,消除了匪患。

茫茫的蘆葦蕩是湖畔人的避風港。大爺爺說,1939年,日本鬼子進了龍集,老百姓躲進蘆葦蕩里。鬼子在蕩外燒殺搶掠,人們在葦蕩里屏住呼吸,不敢出聲。鬼子不敢進葦蕩搜人,只能站在湖邊放一排空槍。故鄉的蘆葦蕩救了故鄉人的性命。

日本鬼子終于熬不住了。1942年11月,日軍第十七師團集合3000余人,在飛機、大炮、汽艇的配合下,對洪澤湖抗日民主根據地進行為期33天的大掃蕩。彭雪楓等指揮員運籌帷幄,指揮廣大軍民,利用洪澤湖天然蘆葦蕩和縱橫交錯的湖汊,劃著小木船,與日偽軍展開巧妙的游擊戰和運動戰,徹底粉碎了鬼子的掃蕩。

“白鳥一雙臨水立,見人驚起入蘆花。”中秋前后,洪澤湖葦絮飄飛,水鳥亂飛。那毛茸茸的蘆葦花,遠看一片雪白,近看有奶白色的,有微紅色的,有淡青色的。大風刮過,宛如下了大雪。

“八月蘆花信,九月重陽信,十月一信趕一信”。蘆花是大自然的信使,它告訴人們天氣涼了,要秋收秋種了。蘭子她們到蘆柴地撮著口袋摘蘆毛花。一袋蘆毛花摘完了,她們的身上也沾滿了蘆毛花。那些姑娘仿佛一個個白毛女了。

這時,柱子他們到蘆柴地割蒲草。蒲草回家曬干了,父親們裹著蘆毛花編毛窩子。當我們的雙腳插進毛窩子里,那種溫暖、那種舒服,真的不可言說。父親在毛窩子鞋底上,釘上一層高高的木塊,這就是木屐。冬天,母親在毛窩子里,鋪上一層厚厚的蘆毛花,非常暖和。蘭子姐把蘆毛花套在枕頭里面,枕起來十分軟和。 

冬天到了,西北風刮了起來,一群群大雁往南飛,看樣子要下雪了。“風吹蘆葦鳴,殘雪滿橋板。”老隊長說,下雪之前,一定要把蘆柴割完了。

割蘆柴是件很辛苦的事。寒風一吹,冰冷刺骨。社員們挽著長長的鐮刀,卷著褲腿,跳進冰冷的水里,將蘆柴收割回家。割蘆柴不可留太高的茬子,鐮刀要緊貼地皮兒,一撮兒一撮兒地割。割好的蘆柴打成捆兒,分層碼在牛車上。

故鄉的蘆柴,品種優良,用處廣泛。我小時候,我家蓋房子的草把子,就是蘆柴扎的。父親用苘皮子將蘆柴綁成虎口粗細,長長的把條。把子扎完后,他截成了一節一節的,每節兩三丈長。上梁那天,木匠伯、龜腰叔將把子擺在房子中脊兩側的底網板上,按順序擺放齊整密實,再在蘆柴把子上面抹上一層黃泥,鋪上厚厚的麥穰。我家還用茅草起脊呢。房脊上,茅草與兩邊的麥穰無縫對接,檐口用蘆柴抱爪,蓋起來的房子非常結實。只要不漏水,房子住上十年八年,絕對不成問題的。

父親每年都用蘆柴打箔子。冬天,箔子掛起來,就成了簾子,可以擋風遮雨。夏秋時候,箔子鋪在地上就成了氈子,可以曬干菜、曬山芋干、蘿卜干等。春天,母親用蘆柴搭瓜棚、扎豆架、扎菜園子。到了盛夏,架子上掛著一嘟嚕一嘟嚕絲瓜和豆角。

蘆柴在故鄉是紅白喜事必需的物件。記得,狗兒結婚時,聾大娘在狗兒的新房門口整整齊齊地鋪上一層蘆柴。新娘桂芝進屋時,從蘆柴上走過,發出“噼里啪啦”的聲音。蠻奶奶說這叫盛盛旺旺。

在南徐莊,老人去世時,孝棒是蘆柴扎的。孝棒也叫“哭喪棒”,一般用十幾根蘆柴扎成一圈,然后糊上白紙,由死者五服之內的男親屬晚輩捧在手上,一人一根。如果某晚輩沒到,其他晚輩代捧,出殯時眾人按身份排序拿棒在手,在死者下葬后插在墳頭。男的去世貼火紙,女的去世貼白紙。龜腰叔扎孝棒很在行,莊上哪家老人去世了,都請他扎孝棒。哪家扎什么樣孝棒,扎多少根,他心里清清楚楚。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徐莊靠的是湖,吃的是“蘆柴”了。故鄉四面是大湖,到處是濕地,到處是蘆柴。蘆柴是故鄉的搖錢樹,是故鄉的聚寶盆。

故鄉人用蘆柴編席子,家家戶戶都靠編席子糊口。不過,編席子的蘆柴,要長要粗。我小時候,父親喜歡買小周口和順河灘的蘆柴編席子,他編的席子很好賣。

收回來的蘆柴個子都是堆在院子里的。蘆柴稈子干了,大家打掉葉子,剝去皮,用刀片剖成兩半,再用石磙碾壓,去膜,這樣就變成了柴篾子,可以編席子了。

剖柴稈最講技術。父親剖柴時拿捏到位。他右手拿著一把鋒利的刀片,左手執著一根蘆柴,彎彎的篾刀在柴稈與左手虎口間運行,把柴稈從根部到頂部剖成均勻的兩瓣。

編席子是一門藝術。柴篾子在父親的手中,左右穿插,上下翻飛,不知不覺就編成了整齊、緊密、花紋好看的席子。

柴篾子也可以切褶子。褶子的寬度大多六七寸,長度有三丈的,五丈的,還有七丈的。切出來的褶子圍成圓柱形,供生產隊囤糧食。蘆柴還可以編斗篷、編篾籮、扎花燈、扎風箏等,即使沒用的蘆柴下腳料,也可以當柴草。

對于故鄉,我就像一只風箏,無論我走多遠多久,都脫不了故鄉這根長長的纖繩。我幾回回夢回故鄉,夢回故鄉的蘆葦蕩。

文/徐宜業

編輯/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簡介:徐宜業,1966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蘇省泗洪縣龍集鎮人,1985年6月畢業于江蘇省淮陰師范學校,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被評為鎮首屆名師、縣中學語文學科帶頭人、縣政府優秀教育工作者、縣優秀班主任、市語文骨干教師,主持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并結題,有一百多篇文章發表于各級各類報刊、平臺。生于農村,長于農村,工作于農村,教育農家娃。喜愛農村,喜愛鄉土,喜愛鄉情鄉俗,喜愛鄉土生活,喜愛鄉土一樣的農民,喜愛書寫鄉土一樣的文字。

《金秋文學》? 授權發布、轉載請注明來源及作者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談古論今話湖北-24 大柴湖蘆葦蕩
蘆柴
北墨經典 I 一湖蘆葦
散文|蘆花勝雪
夢澤蒹葭楚雨深
葦蕩三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平利县| 四子王旗| 辽源市| 阿克苏市| 土默特左旗| 靖西县| 达尔| 南城县| 天台县| 黔西县| 灌南县| 潼南县| 太谷县| 寿光市| 错那县| 青浦区| 南召县| 临泉县| 屏山县| 保德县| 湘潭市| 昌都县| 乌鲁木齐县| 凌海市| 满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佛冈县| 赤水市| 屏东市| 汾西县| 麦盖提县| 乌海市| 林口县| 柳州市| 文山县| 米脂县| 积石山| 二连浩特市| 建阳市| 万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