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綠也
看了斯嘉麗·約翰遜的最新電影《婚姻故事》,我被其中過分真實的婚姻生活擊中了……
電影中有這樣一幕:
兩個曾瘋狂相愛的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幾年后,婚姻走向窮途末路。
他們本想坐下來好好聊聊,可說著說著,情緒徹底失控。
女方說:
我那時想要結婚,因為我已經迷失了!現在,你和你的自私融為一體。真不敢相信,你將是我一輩子認識的人。
男方不甘示弱:
每天醒來,我都希望你死了,如果我能保證孩子會沒事,我希望你生病,然后被車撞死!
在幾分鐘的吵架過程中,他們滿臉猙獰,拿最惡毒的話語詛咒對方。
當相愛變成了相互傷害,一地雞毛。
或許我們很難相信,兩個曾經在婚禮上立下神圣美好的誓言的人,分開時竟會暴露如此不堪、殘忍的一面。
而在這令人唏噓的巨大反差里,很多人看到了愛情無法圓滿的真相。
大概每一段破裂的婚姻,都曾有個完美浪漫的開始。
偶然的場合,偶然的時間,遇到了自己的命中注定。
或許TA其實并不符合你過往的所有期待,在你列下的理想型標準里,TA也幾乎沒有一條沾邊。
但你們的第一次相遇,心里就天崩地裂,立刻認定彼此是自己的命運,迫不及待地想要展開與對方有關的未來。
《婚姻故事》中的男女也是如此。
男主查理是個導演,一心以事業為重,從未有早早結婚的打算。
女主妮可是個小有名氣的演員,生活在洛杉磯,早已適應了這里的一切。
但因為對方,他們打破了自己堅守多年的原則。他給了她一場婚姻,她放棄事業跟他來到紐約。
他們的愛情,本來是可以圓滿的。可讓所有人始料未及的是,在經歷了十幾年的婚姻生活后,依然沒能逃過千瘡百孔的結局。
當兩個人意識到問題時,婚姻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是女方先提的離婚。
回憶起十幾年的生活,她的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我從來沒為自己活過。
我以為生小孩是我們的事,真正屬于我們倆的事,可后來我發現,這其實是我自己的事。
我也不屬于我自己,我屬于各種小事、蠢事和大事……
后來我意識到,他真的看不到我,他沒有把我當成獨立于他之外的東西。
一段話,戳中了多少女人心里的痛,想必很多人都能感同身受。
是的,在這段關系中,妮可從來都是妥協、遷就的一方。
多年來,為了支持丈夫的夢想,她放緩自己的事業,拿出更多時間來照顧孩子。
對妮可的話,查理總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用敷衍打發她。
她問丈夫自己新拍的電視劇怎么樣,對方看著電視說,“我不知道,我又不看電視。”
她有兩個小愿望,一是做導演,二是回自己家鄉洛杉磯住一年,但每次跟丈夫說起,對方總是說“下次吧,會的會的”,扭頭就忘記。
更可怕的是,在很多個瞬間,你都能感受到丈夫在婚姻中的缺席:
兒子已經8歲了,這個做爸爸的還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跟小孩相處;
他甚至,連妻子的電話號碼都記不住。
作為男人,查理可以把事業、抱負、才華掛在嘴邊。可在他理所當然地享受著妻子的付出時,卻忘了,他還是一個丈夫,一個父親。
不得不說,這樣自私的男人真的太多太多了。
他們本來有無數次機會,可以坐下來好好溝通彼此心里的不滿。
但查理自私到什么程度呢?
雖然他早已察覺到妻子的不快樂,但他并沒有正視妻子的情緒,而是選擇了出軌一個自己根本不愛的人。
這也成了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當雙方對峙、妮可一語道破他出軌的真相時,他甚至沒有愧疚,也沒有請求對方原諒,反而歇斯底里地發泄著自己的不滿,
“我和她上床,你不該生氣!我跟她開懷大笑,你該因此而生氣!”
是的,直到這一刻,他依然下意識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指責對方沒能讓自己快樂。
理直氣壯到讓人心碎。
從愛得天崩地裂,到最后互相凌遲、筋疲力盡……
很多人感慨,婚姻二字,對愛情而言是太過沉重的話題。
自私的一方永遠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另一方卻在這個過程中攢夠了失望,終于有一天,下定決心離開。
相愛的人,為什么會走到這個地步?
查理無法相信。
當他聽到妻子要離婚的消息,下意識以為她只是在鬧脾氣。直至收到正式的離婚文件……措不及防。
站在男人的角度,或許真的很難理解:
他已經給了她婚姻和穩定的生活,她還有什么好不滿足的!
即便妮可說“我是你老婆,你也該考慮我的幸福”,他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當妻子因為婚姻變得疲憊而絕望,浮現在她腦海中的,早已不是當初相愛的細節,反而是多年來,讓她的怨氣不斷積累的「小事」。
是她心不夠大、不可理喻嗎?
當然不是。
記得看過一組數據:
2018年,我國的結婚率僅為7.2‰,創造了近5年來的最低數值。
而與此同時,去年全國的離結比(離婚對數/結婚對數)高達38%,離婚率連續15年上升。
這絕不是聳人聽聞。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中國家庭的婚姻關系越來越難以維系?
另一組數據顯示,導致婚姻崩坍的,不是我們常提到的貧窮,也不是所有人痛恨的家暴,而是「生活瑣事」。
婚姻中本沒有對錯,只是零零碎碎的感知和錯位的期望,當多巴胺褪去,柴米油鹽、生活習慣的差異、對某件事的看法……讓兩個人越來越疏離。
回想起來,恰恰是生活里的細枝末節,才是最讓人無法承受的痛苦。
故事的最后,妮可終于成為了導演,在洛杉磯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
而查理終于學會放下自私、為了家人做出犧牲和改變。
原來,有的人并不是天生自私,只是在無法挽回之前,根本沒有改變的意愿。
分開后,看到查理的鞋帶松了,妮可依然會下意識跑過去,幫這個抱著孩子的爸爸系上鞋帶。
“我永遠都會愛你,只是現在沒有意義了。”
這一場相遇和錯過,所有人都體會到一種無力感。
李宗盛曾在《陰天》里,寫過這樣一句歌詞,
“開始總是分分鐘都妙不可言,誰都以為熱情它不會減,除了激情褪去后的那一點點倦。”
說盡了愛情中的悲歡離合。
在漫長的婚姻生活里,每對夫妻總有無數次想掐死對方的沖動,疲倦常有。
所以常有人問,如何給婚姻保鮮,如何度過那些癢癢癢的時刻。
要知道,每一段愛情都有激情退去的時候,水開了會涼,可樂開久了會跑氣,面對一個人久了也會有疲倦期。
但是,這不就是經營的樂趣嗎?
我想,其實離婚的原因從不是結婚,而是我們在漫長的歲月中漸漸失去了初心。
有時候不是不愛了,而是忘記了應該如何去愛。
馬伯庸曾對初為人父的爸爸們說過一句話:
要多體諒一下你的妻子。你被剝奪的只是時間,你妻子被侵占的可是半個人生和健康。
媽媽付出的永遠比爸爸多。爸爸遭遇任何問題,媽媽都要乘以三倍。
所以啊,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把對方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
當你忘記了給TA多一點體諒和尊重,婚姻便已名存實亡。
而且仔細想想,生活的柴米油鹽并沒有消磨掉最初的愛情,反而讓夫妻情分越發深重。
你們一路攜手相伴、砥礪前行,是最親密的愛人,也是同甘共苦的戰友。
“般配是愛情的成就,而不是前提。”
婚姻最重要的意義,就是我未來的每一天,我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都有你的參與和陪伴。
我們一起面對世事無常,相互扶持,共同經歷柴米油鹽,最終淬煉成彼此生命中最般配、難以分隔的存在。
希望你們都能少一些抱怨和不理解,多一些包容和溝通。堅守著初心和用心,繼續相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