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樸
最近看《三十而已》簡直不要太上頭。
沒那么多狗血、童話或者無厘頭的幸運,它足夠真實、心酸,也勵志。
記得三人一起去校園時,看著眼前一群20+的女生們竊竊私語。
才猛然發現,或許成長的環境不同,但當時的“我們”都有著一樣的想法。
20+時我們總會努力去保養,因為常聽人說:女人一過25就開始迅速衰老。
可到了30+才發現,原來美好的愛情才是女人最好的保養品。
20+時老覺得說全職太太累的,都是些經濟條件不夠好的。
至于那些有錢人家的太太,有錢、有房、有保姆,好像什么事都不需要自己操心。
可30+才知道,不管你有沒有錢,全職太太這個職務注定不會輕松。
更別提再有一個孩子,全天零零七開工,連上個廁所都要排盡時間表里。
在大眾的眼里,30+就等于一個女人已經完成了人生大半的工作,要不結婚生子,要不已經在公司里有一席之位。
若兩者都沒達到,就會被說成“高不成低不就”。
可仔細想想,明明我們的人生,連一半都還沒到啊。
01
Selina
我開始懂得審視自己
“受傷10周年,我還打算辦個流水席”
看似風輕云淡的一句話,可眼角的淚水卻出賣了她。
原以為她很堅強,早已從悲傷中走了出來。
可沒想到傷痛一直都在,只不過30+的年紀,讓她在沉淀之余學會了和它們共存。
38歲,在大眾眼里本該是一切都塵埃落定的年紀,可她卻興趣大爆發,接連報了好幾個班。
20+時太過忙碌,導致她都不會去聆聽自己的聲音;可30+時,她才發現好好愛自己比什么都好。
有人說:歲月催人老。
變老,似乎是所有女生都格外忌諱的單詞。
可她卻能一笑置之。
“畢竟,我連身上的傷疤都能接受,那皺紋對于我來說,也只能是驕傲”
30+的年紀,也許她沒有活成大眾理想的樣子;可現在的她卻比任何時候都要自信、美麗,也更有勇氣。
據她的妹妹回憶,當時聽到Selina與前夫離婚時,她很是驚訝。
不是驚訝二人的感情,而是姐姐的語氣,沒有想象中的痛哭流涕,反而異常的平靜。
最強大的溫柔,也許就是30+給她最好的禮物。
02
陳喬恩
我找到了自己的歸屬感
20+的時候所有人都很努力,因為總聽上一代人說:趁著年輕不打拼,老了有你苦頭吃。
就像陳喬恩。
年輕時她無時無刻不在拼命賺錢,甚至為了事業只身來到北京,為此還不得不放棄了一段較好的姻緣。
在很多人眼里,事業總會有,可一段好姻緣,卻是可遇不可求。
尤其是對于女生,結婚生子是多少人評論一個女性的人生是否完整的標準。
所以當30+的她還沒有嫁出去時,就成了人們口中的“大齡剩女”。
無論她是不是有顏有才又有錢,可只要沒嫁人,好像就是不完整。
可沒結婚的陳喬恩過得很差嗎?
說實話,比大部分人都要好。
在北京住著自己買的豪宅,養著喜歡的寵物,年輕時拼命賺的錢,讓她早已有了挑劇本的底氣。
一些角色,她不想演就不接,閑暇時,再叫上幾位好友到家里煮火鍋。
有錢,是真的很有底氣。
這里說的有錢未必是富可敵國,而是自給自足。
只有你把自己照顧好了,幸福來找你時,才不會顯得很狼狽。
現在的陳喬恩,不僅有錢,還有一段新的戀情。
而這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著20+的努力換來的。
結婚或是生子,也許都不能解除你的焦慮,但工作和錢可以。
所謂歸屬感,不一定要是婚姻,它也可以是自給自足的底氣。
03
秦嵐
愛情絕不能將就
其實不止是陳喬恩,只要是30+的女人,都會被“結婚生子”所定義。
不管你的事業有多成功,生活有多豐富,只要沒結婚生子,在大眾眼里就是個失敗者。
就像秦嵐。
催婚這件事,在她身上時常發生,尤其是近幾年大火之后。
甚至讓一向好脾氣的她,都開始霸氣怒懟:“我的子宮使不使用,關你什么事?”
不管外界怎么去說,她依然堅持著自己的戀愛觀,那就是——絕不將就。
有時候想想,我們國家的一些行業對女性還真是不公平。
就拿演員來說。
同樣是30+,可女演員就算拼命保養健身,也得不到一個好機會;反觀男演員,就算身材走形,滿臉油膩,也依然能跟小10幾歲的女生談戀愛。
好不容易30+的姐姐們遇到了好角色,被大眾所認可,可又會冒出來一堆拿你單身為由,說你人生不完整的人。
30歲也許是一個女人最成熟、最美、最有勇氣的年紀,但絕不是你最該結婚的年紀。
就像秦嵐說的:人生是你自己的,好好想想,你要為了誰而將就呢?
04
馬麗
因為“丑”,我曾被換角
有多少人被馬麗在《夏洛特煩惱》里的表現驚到了?
在當時以巴掌臉、A4腰、少女感為主流的時代,她的出現無疑讓人們眼前一亮。
原以為搞笑藝人演不了煽情橋段,因為當觀眾看到他們時,真的太容易出戲。
可馬麗的演技,卻把我看哭了。
有人說是“馬冬梅”成就了馬麗,可我倒覺得是馬麗成就了“馬冬梅”。
據悉,原本角色定的人就是她,可后來卻被通知要替換掉,原因是長得太丑,形象不好。
后來還是因為,定的人選沒來,她才重新拿到了機會。
似乎是從時起,她變得格外自卑。
原本30+的年紀就不受市場重視,再加上外貌被排擠,她真的很擔心自己有一天會被徹底遺忘。
于是,她便開始迎合大眾的審美。
大眾喜歡長發,她就算再喜歡短發,也不敢剪;
大眾喜歡瘦的,她就拼命減肥,一個月不吃肉不吃油。
那時的她比任何時候都要努力,卻也比任何時候都空虛,她討好了所有人,卻唯獨忽視了自己。
直到有一天,她看到鏡子里的自己,因過度減肥而變得面容憔悴,臉上的皺紋也越來越明顯。
她才忽然明白:自己為什么要為了別人而活呢?
于是,她改掉了以往不健康的減肥方法,換成了自己喜歡的拳擊類運動;也剪掉了留了多年的長發,換成了自己喜歡的短發。
30+的年紀,所有的一切都要重新來過。
這個時候大家才發現,原來剪了短發的馬麗,竟然這么美!
以前總聽人說,要努力走出舒適圈。
20+時覺得自己年輕,所以毫無顧忌;可30+時,卻發現每個決定都格外謹慎。
但其實活出自己,任何時候都不算晚。
要知道,每次抱怨的時候,正是你鼓起勇氣樂觀前行的最好機會。
05
謝娜
憑什么過了30,當了媽,就不能嘻嘻哈哈
許多人對謝娜的印象,就是快本里那個不顧形象,嘻嘻哈哈的樂天派。
她喜歡這個舞臺,也享受這個舞臺,本就是綜藝節目,嘻嘻哈哈也無可厚非。
可這一切,自從她當了媽之后就全變了。
當媽之前,人們覺得她只是因為職業,所以才故作“瘋癲”;
可當媽之后,她就變成了人們口中的“不正經”。
都當媽的人了,還嘻嘻哈哈;
都過30了,還不穩重;
都有兩個孩子了,還這么咋咋唬唬。
似乎當了媽,她就要賢良淑德,做一個無所不能的“好媽媽”。
可是憑什么呢?
在母親之前,她首先是自己,為了爬到現在的位置,她背后付出了多少汗水?
為了給大家呈現最好的樣子,她上一秒還在跟朋友打電話痛哭,下一秒就要立刻換上微笑。
而這一切,就因為過了30,當了媽,就要全部抹去。
是誰規定的呢?
選擇做母親,只是多了一個身份;年過30,也只是自然現象。
什么時候這些成了定義女人的標準了?
女人過了30,人們稱你“大齡剩女”;
結了婚,又嫌你不生孩子;
當了媽,又說你不夠賢良淑德。
好像無論你怎么做,都會有人不滿意。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屏蔽掉一切沒用的聲音,去做想做的事,看想看的風景,愛想愛的人。
畢竟,年齡只是數字,不代表邊界。
無論是《三十而已》還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它之所以會這么受歡迎,就是因為它明確的告訴觀眾:
你優不優秀,跟你的年齡無關。
這個社會給女性的標簽有很多,大齡剩女、A四腰、巴掌臉、溫柔賢淑、持家有方、為母則剛……
無論哪一個都不算“好話”,可說它充滿惡意吧,又有多少女人以此來作為自己的生活準則。
但其實每個女人都應該有不同的人生,沒人能說它是對的,它是錯的。
因為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自己的選擇。
無論你是30+、40+,還是50+,都要記住你的每一個0+,都是靠著前10年的積累。
所以別自卑、別后悔,也別放棄。
不斷為自己去努力,為10年后的自己鋪路,為過去的自己總結。
講真,年齡能代表什么呢?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沒到終點之前,咱們誰也別笑誰!
圖文來源于《30+的女人》、《三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