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灣灣
假如小孩子偷了東西,作為家長,應該怎么辦?
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大家各有所見。
而當這種事情真實發生時,廣東佛山的一位母親,她的選擇是報警。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某天,女孩母親突然接到了一通電話,是女兒的電話手表打過來的,但聲音卻不是她。
母親猜到了可能是發生了什么事,就聽見電話那邊說:
監控里拍到前幾天,這孩子偷了他們商場里面的玩具。今天碰到女孩路過,就把她叫進來詢問,但她就是不承認。
聽到這些,母親急匆匆趕到商場。
見到女兒后沒有指責,也沒有打罵,只是讓她承認自己的錯誤。但無論媽媽怎么問,女孩還是不說。
情急之下,媽媽想到了報警,算是給女兒一個教訓。
警察趕到現場后,發現這個被舉報的“小偷”,竟然是一位七歲的小女孩。
看到了身穿制服的警察叔叔,小女孩嚇得哭了起來。為了安撫她的情緒,民警讓媽媽和周圍群眾全都回避。
一再詢問下,小女孩終于承認,幾天前見到商場里的扭扭蛋,覺得很喜歡。但知道家里沒錢,不好意思跟媽媽開口,就偷偷揣走了。
警察叔叔見狀,半嚇唬半認真地教育起來:
犯罪聽說過沒有?坐牢聽說過沒有?
知不知道做偷竊這種事情是違法的,要去坐牢的。
坐牢就是把你關小黑屋子里,再也見不到爸爸媽媽。
小姑娘聽到這些,才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且保證,以后再也不偷東西了。
最后,媽媽按照商品原價進行了賠償。
而就在不久前,浙江溫嶺恰好發生了一起類似的事件。
一位5歲的小女孩,來到派出所「投案自首」。見到民警后,她奶聲奶氣、戰戰兢兢地說:
警察叔叔,媽媽讓你們把我關5天,好嗎?
聽到這句話民警哭笑不得,詢問得知:
女孩的一個幼兒園同學到她家里玩,把手表落下了。但她特別喜歡,就偷偷藏起來,沒有歸還。
媽媽在整理書包的時候發現了這塊表。問清楚來龍去脈后,嚴肅批評了女兒,并嚇唬她去自首。
民警了解情況之后,對媽媽的做法表示認可。
同時溫柔、耐心地勸小女孩歸還手表,向小伙伴道歉,還普及了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
小孩偷竊,親媽報警。這種新聞一經曝光,瞬間成為輿論的焦點。大家爭議不斷,其中也不失反對的聲音。
一眾「唯我獨醒」的旁觀者,又一次站在道德制高點上。
有人指責媽媽的做法“心智低下”:
“苛求完美,無法忍受孩子犯錯,這樣會導致孩子沒自信、社恐、被迫害妄想癥”;
還有人為孩子鳴不平,認為純屬小題大做:
法律的約束只是對于超過18歲的孩子。
出了這樣的問題,不反思自己作為父母的錯,怎么還有臉報警呢?
甚至有人聲討,這就是家長甩鍋,不負責任:
這位母親只是在向世人表達和表榜:你們看,孩子犯錯與我無關,我是高尚的。
諸如此類的觀點,還有評論區成千上萬的人,一股腦地表示贊同。
其實,何須如此口誅筆伐?至少,母親的出發點是完全正確的。
自古以來,雞鳴狗盜之事一直為人所不齒。中國有兩句古話這樣說: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這位母親的做法,向孩子傳遞了一種明確的態度:
小偷小摸,嚴重了也是致命的錯誤。觸碰法律的底線,是絕不可以的。
在當時的情況下,在反復詢問女兒還是拒不承認,這個無奈又焦灼的母親,一時也是無計可施,所以選擇報警。
這種三觀正的舉動,也遠比羞辱打罵,或是放任包庇好得多。
或許做法簡單粗暴了一點,但從結果來看,有了警察叔叔的循循善誘,效果的確立竿見影。
對于一個7歲的小女孩來說,可塑性是極強的。及時糾錯,是為了避免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再犯同樣的錯誤。
趁早說服教育,總比以后被送進監獄更好吧?
對于母親的想法,更無需惡意揣測,是為了標榜或彰顯什么。
作為女孩的親生母親,遠比任何一位路人都更加心疼自己的孩子。
但母愛不是無界限的,教育小孩遵守社會規則,是最基本的一課。
同樣是孩子偷東西,有的父母主動報警,有的父母幫忙銷贓。
去年9月份,江蘇南京的一名男士,在泳池游泳時手機被盜。
警方調查破案后發現,盜竊者是一個未成年的高中生。更過分的是,這竟然是父子聯手作案。
男孩被警方抓獲,同時拘留了他的父親。
在警察的反復追問下,這位父親說漏了嘴,說自己已經把手機賣給朋友了。
當天他在已知兒子偷了別人手機的情況下,非但沒有制止,反倒站在門口放哨盯梢,給兒子打掩護,最后還幫忙銷贓。
對待「熊孩子」無底線地縱容和溺愛,其實是在親手把孩子推向罪惡的深淵。
最終釀成的惡果,甚至會遠遠超出想象。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之前有這樣一則新聞。
本是普通的一天,35歲的安醫生和丈夫去泳池游泳。
在泳池中,兩位13歲的小男孩,故意游到了她的身邊,并摸了她的屁股。
13歲,一個已經知道男女避諱的年齡,做出這種舉動,讓安醫生生氣而羞憤,要求他們兩位道歉。
但這兩位男孩非但不道歉,反而嬉皮笑臉、一臉不屑,還朝安醫生扮鬼臉,吐口水。
安醫生的丈夫在一旁看到忍不下去了,推搡著兩位男孩,并把他們推下了泳池。
本只是想簡單給孩子一個教訓,但他們打電話叫來了父母。
誰曾想,父母非但覺得自己孩子沒有錯,反而覺得孩子被恐嚇,受到了傷害。
他們把安女士堵在洗手間里,還喊人過來進行毆打,并要求安醫生丈夫道歉。
事情到了這里,仍在繼續發酵。
這兩位刁蠻的父母,打著「保護孩子」的旗號,不擇手段地要把安醫生置于死地。
他們跑到工作的醫院里去造謠生事,把安醫生罵得顏面無存,還要求領導開除處理;
他們在網絡上散發輿論,發布剪輯過的視頻,誤導群眾聲討怒罵。
事件的發展越發不可控制,飽受非議的安醫生無法正常生活,不堪壓力。
一天夜里,她吞下了500顆安眠藥,經搶救無效死亡,一個年輕的生命就此結束。
這樣的新聞,真的令人毛骨悚然。
小錯不糾,釀成大錯,悔之莫及。
這種三觀不正的家長,自以為要為孩子撐起一片天,就不論是非對錯,漠視公德;
小孩在父母無理由的庇護下,為所欲為,肆無忌憚,終將變成可怕的惡魔。
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各不相同,教育的方式亦千差萬別。
我們無法要求每位父母,都是大教育家或是心理學家;
但至少在大是大非面前,一定要明確立場,引導方向。
違法亂紀的錯誤,是原則問題,絕不能姑息縱容,一犯再犯。
當然,在糾正這種錯誤時,也可以轉換一種更加溫和的方式。
小孩子在看到新鮮事物時,天生充滿著好奇心。
但如何讓孩子認清界限,并讓孩子得到滿足,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每個孩子來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
其中之一,就是幫助父母成長為更好的生命。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不犯錯的小孩。
為人父母,誰又不是在和孩子們共同成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