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復
1月29日,李開復接受了英國媒體的采訪,談到了人工智能的現狀以及對《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的一些觀點做出了評價。李開復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已經來臨,我們還有15到20年時間來做好準備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但李開復也認為人工智能也會創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
對于《人類簡史》赫拉利的人工智能創造出“無用階層”的觀點,李開復毫不留情的進行了批判,他以AI科學家的身份直言赫拉利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應該專心去研究歷史,而不是在人工智能領域散播恐慌性的觀點。李開復相信任何一個人在人工智能時代都不應該被打上“無用”的標簽。他也相信任何人都能在人工智能時代找到自己的位置。
李開復:
我認為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了更成熟的階段,而業界對這項技術的討論已經得出了一些很清晰的結論,我覺得讓大眾了解這些結論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大眾很容易會掉進某些知識的陷阱中,一些有關AI的說法過于聳人聽聞了,比如技術奇點,機器人控制人類等等。另外一種極端的說法則是AI不會帶來任何改變,它會創造更多工作,一切都會很美好,我們會迎來“人機共生”的時代,我認為這些說法都不太對,不準確,充滿了誤導,背后有著各種隱秘的利益驅動。
對于人工智能,我們當下最需要討論的問題是AI只能在單一領域發揮優勢,它確實非常強大,能幫助人類,但更有可能取代人類技能,我們得接受這個現實,為15到20年后人類技能被AI取代做好準備。我們確實只有15到20年時間了,這個時間只是工業革命的三分之一,因為AI是一種優化器,它并不能取代人類的創造力,沒有情感,沒有自我意識,只有有限的靈活性。
人類還可以繼續勝任和創造出大量工作,因此人們非常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真相,我在積極地傳播這些真相。當然圍繞AI還有很多其他議題,比如安全、隱私、貧富差距加大等這些問題都值得討論,還有歧視問題等等。但此刻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是AI技術的快速興起,以及它可能奪走人類的工作。即使你能保住工作,有一部分也會被AI所取代,有人說機器能做的只是部分任務,不是全部工作,但即便只是部分任務被取代,逐漸的疊加起來,也會影響到人們的收入和成就感。
總的來說,如果相當比例的工作都由機器完成,就意味著很多工作的流失。
尤瓦爾·赫拉利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曾說:我們可能是掌管地球的最后一代人類,尤其是當人工智能與生物技術相結合,開始介入基因編輯時,AI或許能制造出擁有心智的怪物。
赫拉利曾出席人工智能主題的大會并發表演講
對于這種說法,李開復表示:
我認為這個觀點過于夸張,在科學上沒有依據,你要如何將信息“插入”大腦?我們還不清楚,當然我也認同像基因編輯這樣的技術與人工智能一樣都是影響深遠的技術突破,一定會給人類帶來變化。但我認為赫拉利教授作為一位歷史學家,我希望他專注于歷史研究和寫作,那是他最擅長的領域,但是科學并不是他的專長領域。
而且他還有一個非常危險、可能會帶來嚴重傷害的觀點,那就是在他的書里,他預測會出現一個“無用階級”,我覺得把任何一個人稱為“無用”一定是不成熟的說法,也絕對不正確。我認為人類有存在的意義。有很多事情是AI無法做的,比如人類的同情心,有愛心,創造力,有合作意愿,有靈活性,可以解決復雜的問題等等,這些絕非是AI所能做到的。我以一個AI科學家的身份這樣說,我身邊的AI科學家們也都是這樣認為的。
我們不應該讓不是真正專家的人來制造這樣的大規??只徘榫w。也不應該這樣有失尊嚴的給任何人打上“無用階級”的標簽。我認為這是不負責任的,也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