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的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他是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于1976年出生,2012年時年僅36歲就完成該著作。該書一經出版就掀起一陣讀史狂潮,很快被翻譯成近30種文字。
一般史書都會按照時間順序詳細羅列史事,重在對歷史的高度還原,以求給后人留下真實。而本書打破常規寫法,重在表達他對歷史和人生的感悟。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高毅在中文版本的推薦序中寫道“系統的史事在這里隱而不見,流出筆端的都是些被用來說明某種歷史法則、人生道理的史事片段或現象”。這部歷史著作較我們常見史書少了些理性多了些感性。
赫拉利將此書分為認知革命、農業革命、人類的融合統一和科學革命四個部分,見微知著、以小寫大,引發人們思考,人類是時候重新審視自己了。
在幾十萬年前的地球上,至少有“尼安德特人”、“直立人”、“梭羅人”、“弗洛里斯人”、“丹尼索瓦人”、“魯道夫人”和我們自己這種人種“智人”。在7萬年前,智人不過是地球上微不足道的動物,和其他生物沒什么區別。
7萬年前智人開始認知革命,即出現能夠描述虛擬故事的語言,語言的出現將智人團結在一起,智人力量不斷增強,活動范圍不斷擴張,開始抵達世界各地。智人每到一處,都會造成當地人種和一些動物的絕種。直到1.3萬年前弗洛里斯人絕種,智人成為唯一存活的人類物種。
智人總自詡特別,可以主宰萬物,但也不過是大自然的產物。智人發展至今,仍然難以抵抗自然的怒火,在災難面前人類力量薄弱的不堪一擊。地震、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除了逃離無計可施。唐山地震、汶川地震讓成千上萬人流離失所;2004年印度洋海嘯奪取二十萬人生命;98年洪水致使我國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666億元。
1.2萬年前出現農業革命,智人開始馴化一些動植物,出現永久聚落。學者曾宣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人類從采集走向農業,生活變得愜意。事實真的如此么?“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松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采集這更辛苦、更不滿足的生活”
農業革命讓人類只鐘情于幾種植物,如小麥、稻米和馬鈴薯,種植它們需要耗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人類不僅生活的辛苦了,抵擋風險的能力也弱了。在過去的幾千年間,常會出現莊稼歉收致使人類死亡的事件。
在漫長歲月的發展中,人類最終只能依靠種植小麥這類植物生活,逐漸失去了采集和狩獵的本領,現在不是小麥離不開人類,而是人類離不開小麥。
無論農業革命是不是一場騙局,它的影響力都不可小覷。“農業革命之后,人類社會規模變得更大、更復雜,而維系社會秩序的虛構故事也更為細致完整”,這些虛構故事就是“文化”,是它讓數百萬計的陌生人合作無間。這些虛構故事的具體表現正是金錢、帝國和宗教等這些人為創造出來的事物。
人類愿意為這些虛構故事而努力。如若不然,金錢不會成為有史以來最普遍也最有效的互信系統,帝國不會興起,宗教也不會有人甘愿為之付出生命而戰。
人類走向融合統一已是大勢所驅,貨幣在全球流通讓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世界政治雖然各行其政,但沒有任何國家的經濟政策能不受別國影響,也不能任意發動戰爭;人類信奉的宗教也在從神明逐漸過渡到某一主義,人類的思想在逐漸趨于一致。
500年前出現科學革命,人類承認自己的無知,并開始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能力。整個地球形成單一歷史場域,資本主義興起。資本主義最初只是關于經濟如何運作的理論,但后來影響逐漸擴大,“對于現代科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科學研究背后的金主常常是政府或私人企業”。
赫拉利對科學的進步是擔憂的,他認為人類可能創造出完全無機的生命,而這種生命不再屬于人類,智人會被其取代。他舉了能夠自行獨立演化的計算機程序和計算機病毒為例。
對于未來,我們不必過于悲觀,人類擅長創造奇跡。科學進步的速度雖然遠超想像,但在可控范圍之內,且已有越來越多有這樣的擔憂,并愿意為了規范科學而發生。我相信智人會得以延續,人類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