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中,農村地區依然保留著很多古老的傳統。就拿俗語這件簡單的事情來講,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已經忘得一干二凈,但是農村人卻一直堅守所謂的陣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幾乎離不開俗語,這也是勞動人民最值得尊重的智慧。
從俗語的含義來講,幾乎每一句俗語都蘊含人生道理。而且毫不夸張的說,正是因為這些俗語的支撐,才使現代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在眾多農村俗語中“家有四樣、人丁興旺”,一直都流傳一些農村人的生活圈。
從簡單意義上來講,“家有四樣、人丁興旺”,其實就是對家庭和諧的祝福。在古代社會中由于勞動力需求較大,所以“人多力量大”是一條亙古不變的生活真理。但由于時代發展與觀念轉變,現代社會中即使開放二代政策,人們也不再對生孩子這件事情感興趣。
如果將時間向上推四十年可以發現,即使是在計劃生育的打擊下,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百姓,也會想方設法的多生子女,這就與俗語“人丁興旺”息息相關。因為對于一個家庭或國家來說,只有人口達到一定數量,才是家庭與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最重要的是和諧,如果家庭成員的關系特別密切,那么就會一起面對困難。如果遇到“父不慈,子不孝”的現象,不僅會導致家庭關系變得僵化,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四分五裂的狀況。要想改變這種不良現狀,就應該“家有四樣”。
第一、兒女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父母就是最基本的道德底線,《孝經·紀孝行章第十》中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這段文字的大概意思非常簡單,主要強調的就是一個孝字。
孝子賢孫在侍奉父母或長輩的時候,一定要做到畢恭畢敬、和顏悅色。而且在盡孝道的時候也應該事無巨細,尤其是在父母生病的時候,更應該感受到他們的痛苦。如果父母去世也應該極盡其悲,只有做到這些還可以稱為孝子。
第二、兄弟和睦
如果家庭中的兄弟姊妹比較多,為人父母者一定要悉心教導,應該讓他們了解到手足同胞之情。而作為子女也應該了解父母的苦心,在日常生活中與兄弟姐妹相處的時候。兄長或姐姐一定要多照顧弟、妹,而弟、妹只要尊重兄長和姐姐。
只有像孔融讓梨一般和諧,才能讓一奶同胞的關系更為親密?,F在社會中有很多親兄妹,為了爭奪父母留下的財產而反目成仇。這其實就是缺少了兄弟和睦這一條,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只?能讓家庭支離破碎,而且也會導致親情蕩然無存。
第三.夫妻融洽
夫妻之間一定要相互尊重,平時在做事或說話的時候,最好能夠做到以禮相待。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夫妻關系更為融洽,而且在天長日久的相處中,也可以從愛情變為密不可分的親情。只有夫妻關系融洽才能教育好子女,這對于家庭建設來說十分重要。
如果平時經常拌嘴吵架,就很容易對孩子造成不良影響。而且在孩子將來長大之后,甚至也會出現婚姻不幸福的情況。所以在這里奉勸廣大夫妻朋友,一定要極力克制個人的不良情緒,只有這樣才能讓家庭更幸福美滿。
第四、勤儉持家
正所謂“置家需千日,毀家僅一時”。任何一個家庭在建立的過程中,其實都要歷經很多磨難和痛苦。尤其是對于普通老百姓家庭來說,如果夫妻二人平時總是鋪張浪費,不僅無法使自己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溫暖。
畢竟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勤儉持家的良好習慣,才能夠不斷積攢財富并過上幸福生活。在這種前提下才能夠做到“人丁興旺”,以及“家和萬事興”。
“家有四樣、人丁興旺”, 不僅是勞動人民的智慧,而且也是千百年來老祖宗留下的人生哲學。如果一個家庭中能夠擁有這“四樣”,日子一定會過得越來越好。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社會,都應該秉持良好的家風,只有這樣才能夠“人丁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