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18年后,我還是很想他

又是一年4月1日,張國榮離開整整十八年了。種種聲勢浩大的懷念,來得熱烈,來得兇猛。我們懷念的,其實何止是張國榮一人,還有那些年輕的臉龐和回不去的年代。

張國榮、梅艷芳、張學友、許冠杰、譚詠麟......他們有的已經離世多年、有的已為人父,有的沉寂許久、有的仍在歌唱。我們作為旁觀者,以眼淚,以沉默,醞釀著一場盛大的懷念。

能想起的那些命運們,像吹在曠野里的風,不明所以,從不解釋。那時的香港樂壇,他們是用心做音樂的人,粵語歌于他們而言不再只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責任與情懷。過去幾十年間,香港樂壇上,從未缺少過神仙打架的傳說。

故事總伴以浪潮的涌動發生,時間沖刷著散了又聚的人群,但人們總會記得,那些不可被替代的聲音。遺憾的是,神仙打架的年代,再也不會有了。聽他歌的那一代人,也悄然老去了。

我們只能帶著對這個世界的寬容與不屑,匆匆離去。

2003年4月1日,香港下著淅淅瀝瀝的雨,冷冷清清。

張國榮給經紀人陳淑芬打去電話:“淑芬,你5分鐘后到文華東方酒店門口接我一下,正門,我很快就到。”

陳淑芬感覺不對勁,跑著到了門口,聽到“砰”的一聲巨響,那是晚上6時41分。

張國榮墜落了,他選擇和程蝶衣一樣的歸途。

看著他落下的人和人間,隨這聲響全部爛成碎片。

如果不是18年前在香港文華東方酒店的縱身一躍,如果能與抑郁癥所帶來的病痛斗爭到現在,張國榮今天就65歲了。

可惜一切都沒有如果。

張國榮曾經出現在1985年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與很多歌者一起唱了《明天會更好》,那是珍貴的群星閃耀時刻。

梅艷芳、張學友、譚詠麟、許冠杰......是怎樣的一群人,才能成就那個香港時代的絢爛。

過去的香港樂壇,輝煌了太久,也沉默了太久,越來越多的熟悉面孔倉促辭世。

人間,不過是抹去了脂粉的臉,歲月沒有饒過任何人。

1990年,張國榮出演的王家衛電影《阿飛正傳》里,有這樣一段臺詞:

“你知不知道有一種鳥是沒有腳的?它的一生只能在天上飛來飛去,一輩子只能落地一次,那就是它死的時候。”

阿飛的身上,有著太多張國榮的影子。被母親拋棄的不幸童年,原生家庭的支離破碎。

電影之外,他同樣孤獨:“沒有什么值得我去記得,沒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戀。”

1990年電影《阿飛正傳》阿飛(張國榮 飾)劇照

童年的不順遂只是開始,成為歌者、演員之后,縱使張國榮名氣極大,也不可避免地感受過坎坷的星途。

張國榮經歷了近10年的沉浮時期,面對朝自己扔帽子的人,他不服氣:“我只可以光榮離去,我知道你們不喜歡我,但我依然會努力的唱,直到你們喜歡我為止。”

直到那首《風繼續吹》讓他一夜走紅,在香港樂壇終有一席之地。

“風繼續吹,不忍遠離

心里亦有淚不愿流淚望著你”

在80年代的香港,他與譚詠麟上演了一出著名的“譚張爭霸”。

1989年,張國榮在香港紅磡舉辦了33場告別演唱會,面對成千上萬的歌迷,他說:“出道13年,我問心無愧,我多想在最多掌聲的舞臺上告別。”

1989年,張國榮告別演唱會《風繼續吹》,淚流滿面

一年后,張國榮正式告別歌壇。在這期間,他專注于電影。

“說好的是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1993年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張國榮 飾)與段小樓(張豐毅 飾)劇照

《霸王別姬》中的程蝶衣,不瘋魔不成活。

初次見面,張國榮拉著陳凱歌的手說,自己就是程蝶衣。

陳凱歌與張國榮

眼波流轉間,全是深情。

這部電影講述程蝶衣在政治動蕩時代里,與師兄段小樓糾纏數十年的恩怨愛恨。

他不只以戲臺作為人生的全部,甚至期望以戲子佳人的角色與師兄長相廝守,無奈最終徒留他一人無處歸落。

所謂“人戲不分,雌雄同在”,是程蝶衣的人生寫照,也是他與張國榮的鏡像關系。

1993年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張國榮 飾)劇照

妝容斑駁的程蝶衣,走在街上神情恍惚,望著段小樓眼中是全然的無助。

在片場,導演喊停,淚眼朦朧的張國榮坐在地上,久久無法平靜。

陳凱歌感慨:“真是人戲不分啊”。

1993年電影《霸王別姬》程蝶衣(張國榮 飾)劇照

他所飾演過的角色都帶有濃郁的“張國榮氣質”,每部電影的攝影機生猛地懟上他的臉,多情的、頹廢的、無情的、嫵媚的,皆是張國榮。

“我不想做明星,因為我已經是,我希望做一個真真正正的演員。”

除卻一身才情,張國榮是個極其重情義的人。

當年拍《霸王別姬》,他到北京后,第一件事是去拜祭梅蘭芳,他說:“有了京劇,才有程蝶衣。”

張國榮拜祭梅蘭芳

林青霞曾說:“在香港演藝圈,像哥哥這樣感恩重情的人不多。”

1993年,張國榮與林青霞一起拍王家衛的《東邪西毒》,那段時期兩人總是乘坐公司的巴士去片場。

有次,在乘車途中,張國榮溫柔地問林青霞過得好不好,開不開心。

霎時間,林青霞淚流滿面,沉默了許久,張國榮輕輕拍了她的肩膀:“我會對你好的。”

后來,很多年過去了,林青霞都無法忘懷那個溫暖時刻,也在自己的書中敘述了這個故事。

林青霞與張國榮

對待友情,張國榮真心,面對愛情,亦是如此。

遇到唐鶴德時,他還不是名人。

彼時的張國榮生活拮據,處于人生的低谷期,唐鶴德傾囊相助,從未嫌棄過對方的窘迫,將半年的積蓄全部給了張國榮,一心幫助愛人熬過去,自己吃了幾個月的泡面。

哥哥曾說:“那時的我,一沒名氣二沒財富,只有他。”

唐鶴德與張國榮

走紅之后,張國榮果不負他。

媒體們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拍下兩人相愛的證據,窺探他們的生活瑣碎。

那年7月,兩人牽手走在街上,不料被記者跟蹤。唐鶴德擔心哥哥被媒體傷害,趕緊松開了對方的手。

誰料,手剛松開,就被張國榮緊緊拉了回去,繼續牽手往前走,留給旁人一個決絕又果敢的背影。

這張照片后來被媒體稱為“世紀牽手”。

唐鶴德與張國榮

面對輿論,他冷冷地扔下一句:“見不得人的,從來都不是我。”

2003年4月1日,一個普通的愚人節, 張國榮在這天傍晚,選擇用跳樓這種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如果你太累,及時地道別沒有罪

牽手來空手去,就去”

這首在世時未發表的遺作《玻璃之情》,足以窺見飽受病痛折磨的張國榮,內心的悲涼與無助。

從24樓到1樓的水泥平地,短短幾秒鐘,卻是46年的一晃而過。

經紀人陳淑芬當時趕到場后,立馬用自己的衣服蓋住張國榮破碎的身體,她保全了哥哥最后的尊嚴。

張國榮與陳淑芬

在張國榮的悼念儀式上,唐鶴德泣不成聲,看著愛人的遺像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至今,他都沒有開始新的戀情。

張國榮曾經害怕被遺忘,后來的歲月里,人們覺得他似乎從未離開,每年的四月一日,照舊是全世界懷念他的日子。

2013年,張國榮去世整整十年,在媒體的簇擁追問下,唐鶴德在某期刊放出與昔日愛人的珍貴合照。

唐鶴德與張國榮

與此同時,還有他給張國榮粉絲們的一封回信,信的末尾寫著這樣一句話:

“傷口總算粘合起來,但仍是傷痕累累。最后容許我再次跟Leslie說一聲,愿意今生約定,他生再擁抱。 唐鶴德”今天凌晨,唐鶴德曬出一張哥哥的舊照,配文:“想你了!”在唐先生的世界里,張國榮永遠年輕,18年過去了,他活在所有人聲勢浩大的集體懷念里,也活在一個人的心頭。

唐鶴德ins

又是一年四月,讓人不禁想對張國榮道一句:

春天該很好,你若尚在場。

春夏秋冬張國榮 - 陪你倒數

2003年,香港痛失了兩大巨星,張國榮離世后,他的摯友梅艷芳也相繼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世時,她曾打趣張國榮:“如果我到40歲還沒有嫁出去,你娶我好嗎?”

為哄她開心,張國榮連連點頭,說:“好啊。”

梅艷芳與張國榮

只是沒機會了,一人先行離去,留下的人在短短8個月后,也隨之離去。

“共創世界最美的音韻,勁歌金曲天天誕生。”

當年粵語版的《明天會更好》,唱第一句的,是當時22歲的梅艷芳。

彼時的她,已是香港樂壇不可替代的女歌手,她唱功了得,連續五年時間獲得香港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女歌星”。

“我記起當天的一個小歌女,她身軀很瘦小,我記起她于不高檔那一區,共戲班唱些古老調”。

女人花梅艷芳 - 芳蹤乍現(臺北演唱會實錄)

童年時期的梅艷芳

這首《歌之女》其中的歌詞,講述的是梅艷芳童年時期的真實經歷,4歲半就因家境窘迫在戲院賣唱,瘦小的她提著一個大茶壺,邊倒茶邊小心翼翼地問:“先生、小姐,要點歌嗎?”

小小年紀,梅艷芳就已在戲院參透人間冷暖。

梅艷芳與姐姐梅愛芳

在母親覃美金眼里,自己的女兒就是賺錢的工具。

覃美金重男輕女,女兒聲帶受損,她都不允許孩子休息。梅艷芳從小遭受到了無盡的白眼,同齡人總是向她投來鄙夷的眼神,這令她局促不已。

長大后,她說:“如果有機會,我想重新再過一遍人生,不過這個人生要從十幾歲開始,十幾歲前的人生就不要了,太苦。”

1982年,那場新秀歌唱大賽,梅艷芳憑借一首徐小鳳的《風的季節》,一舉奪冠。

那年,她19歲。

那是八十年代香港的黃金時代,美人層出不窮,梅艷芳憑出眾的氣質,一頭干練短發,一身不羈的江湖氣,讓人過目不忘。

自1985年起,她一年時間,開了15場個人演唱會,場場爆滿,打破香港歌手的個演記錄。

期間,還與張國榮拍了一部經典之作《胭脂扣》,這是梅艷芳第一次當女主角。

在電影中,兩人配合默契,梅艷芳一襲旗袍無不透露著嫵媚氣息,如花這個角色像極了真實的她,一身傲骨,是個清高的舞者。

1988年電影《胭脂扣》

如花(梅艷芳 飾)與十二少(張國榮 飾)劇照

而張國榮為了梅艷芳甘當綠葉,戲中,兩人黯然神傷;戲外,兩人是最懂彼此的摯友。

張國榮與梅艷芳

家庭感情的缺失讓梅艷芳很喜歡熱鬧,從不計較,遇到朋友借錢,她直接給一張空白支票,讓朋友直接填數。

梅艷芳為人真誠豪爽,重情重義,除卻一身的音樂才華,更是熱衷于公益,被稱為“香港的女兒”。

劉德華提起梅艷芳,說了一句:“寧可天下人負她,而她絕不會負天下人。”

梅艷芳愛過幾個男人,但最終都無疾而終。因為投入,所以真摯熱烈,因為情真意切,所以久久意難平。

梅艷芳與劉德華

1999年,梅艷芳被確診為宮頸癌,她仿佛變了一個人,面容憔悴,變得寡言。

之后,癌細胞不斷擴散,她的身體每況愈下。2003年11月15日,梅艷芳的生命進入彌留之際,她身穿摯友劉培基為自己設計的潔白婚紗,在香港紅磡舉行了告別演唱會。

“這婚紗不是首次穿,但是沒有一次是屬于自己的,這可能是我一生中的遺憾,但是我有你們的愛,我的遺憾都沒了,我將自己嫁給音樂,嫁給你們。”

在病入膏肓、身體極度孱弱的狀態下,梅艷芳穿著沉重的婚紗,她的聲線已是沙啞顫抖到難以控制,卻仍在用生命歌唱,聲音中滿是歷經世事后的滄桑與對于這個世界的不舍。

8場演唱會,每結束一場,她體內的積水都會變多,感受到的痛苦也會成倍增加。

好友劉培基心疼她,不斷勸說:“如果真的太累,遲些再做吧。”

梅艷芳堅定不已:“一定要做,不然就沒時間了。”

由左到右:張國榮、梅艷芳、劉培基

她用最紅的口紅蓋住自己蒼白的嘴唇,笑靨如花,想要體面地跟大家告別。

梅艷芳在告別演唱會,唱的最后一首歌是《夕陽之歌》。

“斜陽無限,無奈只一息間燦爛隨云霞漸,逝去的光彩不復還遲遲年月,難耐這一生的變幻”

2003年11月15日,梅艷芳在告別演唱會《夕陽之歌》

這首歌是她一生的寫照,一曲終了,梅艷芳提著自己長長的婚紗走到了舞臺最高處,眼角含淚,回過頭對大家說了句:“拜拜!”

這聲再見豪情萬丈,聲音堅定有力,令人心疼。

漫漫長路,驟覺光陰退減,歡樂總短暫未再返。

一個多月后的12月31日,梅艷芳與世長辭,真的與這個世界道了再見,年僅四十歲。

在即將閉上眼睛的最后時刻,她只留下7個字:

“別哭,別叫我名字。”

梅艷芳在短暫的時間里盡情地發光發熱,告訴我們如何才能沒有白活一場。

梅艷芳去世后,高曉松說:

“感覺一夜之間老了很多,就好像一個年代逝去了,因為他們那個時代是香港最真誠的時候,真誠地在做事、唱歌的年代。”

譚詠麟與梅艷芳

1995年,梅艷芳在巡回演唱會上,面對臺下聽眾,說:

“如果有一日,我離開舞臺,又有多少人記得梅艷芳這個人?”

二十六年過去了,后來時間給了她答案,可梅艷芳再也無法看見。

在梅艷芳的告別演唱會上,張學友在后臺哭成了淚人,兩人合唱了一首《祝福》。

“不要問 不要說

一切盡在不言中

莫揮手 莫回頭

當我唱起這首歌

怕只怕淚水輕輕地滑落

愿心中 永遠留著我的笑容

伴你走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字里行間,都是不舍與悲傷。

因為張學友清楚,與梅艷芳今朝這一別,便是永別了。

祝福(Live)張學友;梅艷芳

梅艷芳與張學友

張學友是個極度重情義的人,在梅艷芳去世后,梅家人為了爭奪遺產鬧得不可開交,以至于忘記給女兒結清醫藥費。

張學友悄悄將85萬元的欠款交上,保全了梅艷芳最后的尊嚴。

郭富城曾說:“張學友是娛樂圈最后一個好人。”

梅艷芳與張學友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張國榮、譚詠麟的逐漸淡出,以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為代表的新人,開始嶄露頭角,香港樂壇迎來了輝煌的四大天王時代。

張學友,一代歌神,有人說他是奇跡,是天才。

他卻清醒得很,說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愛唱歌的神經病。

1990年,張學友在拍攝王家衛的電影《阿飛正傳》,空余時間忙于籌備新專輯,只要戲一拍完,立馬跑去錄音棚,整日奔波。

見狀,劉嘉玲對他說:“錄音棚和片場之間隔得那么遠,你跑來跑去不累嗎?不如別唱歌了,專心演戲吧。”

張學友抿著嘴,笑了笑:“不行,不讓我唱歌,我會死掉。”

自1984年出道,張學友憑借極具辨識度的歌喉穩居樂壇中心位置,他唱出了一首又一首經典,《如果這都不算愛》、《你最珍貴》、《她來聽我的演唱會》……

2007年張學友演唱會,演繹《一千個傷心的理由》

原本只是航空公司的小職員,一夜之間成了備受關注的歌壇新星,他享受唱歌的過程:“只有唱歌的時候,我才是我自己。”

只是好景不長,張學友的第三張專輯開始,唱片銷量跌到最低谷,他開始心慌。

《舊信,舊夢!》中有一句歌詞:“驟變的風,微寒在送,視線變得朦朧”,這完全符合當時張學友的心境。

從高處一下跌落到谷底,他無法承受,開始酗酒、買醉、逃避,各種負面消息不斷涌來。

在梅艷芳的生日聚會上,張學友拿起一塊蛋糕就扔到朋友臉上,在媒體的大肆渲染下,他成為了“壞脾氣”的代名詞。

“那個時候,我在臺上唱歌,在臺下唯一不會噓我的,只有羅美薇和我媽。”

羅美薇不離不棄地陪伴在愛人左右,幫張學友重新找回自信。

羅美薇與張學友

1991年,梅艷芳在香港開告別演唱會,同年,張學友連發兩張專輯,一掃各大獎項。

一首《吻別》紅遍海內外,憑借136萬張創下驚人紀錄,年度銷量突破400萬,成為樂壇之最。

“我和你吻別,在無人的街。”

張國榮曾評價張學友:

“我中意他,在樂壇上,學友是我最喜歡的歌手。聽他的現場是一種很大的享受,他對自己要求很高,這一點令我非常欣賞。”

張學友與張國榮

在唱歌這件事上,張學友是認真的,觀望四周,時代不再,他還是緩慢而固執,專注于內心的聲音。

歌神年紀越來越大,卻也成為了真正的“不老傳說”。

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張學友是“表情包”,是“逃犯克星”,對于這些,張學友毫無偶像包袱,樂在其中。

張學友表情包

在一次采訪中,他現場向大家示范自己的經典表情包,還對坐在旁邊的劉德華說:“我有表情包,你沒有吧。”

這樣的秉性是性格使然,亦是童心未泯。

張學友與劉德華

張學友的演唱會上,幾乎每次都能抓到逃犯,他一度被稱為“國泰民安張學友”,有網友打趣:“年少不聽張學友,聽懂已是獄中人。”

眼看,張學友就要步入60歲的人生門檻,他曾說:“到了80歲如果你們還愿聽我唱,那我就唱到80歲!”

因為熱愛,所以長情。

張學友像一面鏡子,更像一個審視者。

他與梅艷芳、譚詠麟、許冠杰等人,一起見證了香港流行樂壇的變遷,洶涌短暫的黃金時代,新舊更替的千禧年。

一番熱鬧之后,只剩漫長的沉默。

張學友與梅艷芳

張學友曾說:“我覺得在許冠杰面前,沒有人可以稱得上天王巨星。”

張學友

80年代是香港流行音樂的黃金歲月,有實力的歌手輩出,只是各位明日之星,在面對許冠杰時,只有敬仰。

1971年,他在TVB特別節目《雙星報喜》中演唱了自己作曲的第一首粵語歌曲《鐵塔凌云》,改變了粵語歌的質感,令人震撼。

鐵塔凌云許冠杰 - 浪子心聲

“俯首低問 何時何方何模樣回音輕傳 此時此處此模樣何須多見復多求 且唱一曲歸途上”

在這之前,六十年代的香港認為粵語歌曲登不上大雅之堂,許冠杰在歌曲上引起的粵語新興之風,影響了很多人:有林子祥、譚詠麟、張學友……

許冠杰被認為是粵語歌曲的開創者,他以一己之力扭轉了香港樂壇的流行趨勢。

1974年,他發行自己的首張專輯《鬼馬雙星》,買到全靠搶,許冠杰一時叱咤香港樂壇,無人能及。

作為“戰后嬰兒潮”的一代人,他從小生活在貧苦的香港蘇屋村,數以萬計家庭生活在狹小的單位,他們在洶涌的潮流中,歷經著凌亂不堪的時刻,一點點被推進邊緣地帶。

這些片刻瑣碎,之后都出現在了許冠杰的歌曲中,他的音樂關乎底層人民、市井百態,極具人情味兒,是一代香港人的集體記憶。

許冠杰曾說,自己喜歡寫這些草根味重的歌,是因為他從小和草根階層一起成長,習慣了他們的方言、口頭禪。

輕松的曲調中,透出的是小人物不服輸的樂觀勁兒,譚詠麟是很多人的偶像,他卻說:“我的偶像只有一個,他是許冠杰。”

由于在香港樂壇的江湖地位,1990年,許冠杰出演《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成為一代人不可磨滅的記憶。

1990年電影《笑傲江湖》

令狐沖(許冠杰 飾)劇照

這是他首次演古裝劇,在淋漓盡致的江湖中,許冠杰的快意逍遙,也許是很多人向往的人生,少年武俠夢,一笑泯恩仇。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由黃霑作曲作詞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也由許冠杰歌唱。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清風笑,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1988年,許冠杰作詞,張國榮作曲,寫了一首《沉默是金》,成就香港樂壇一段佳話。

“夜風凜凜,獨回望舊事前塵

是以往的我充滿怒憤,抹淚痕輕快笑著行”

那年,張國榮32歲,許冠杰40歲,兩人意氣風發。

三十三年后,徒留后者一人獨唱。

張國榮與許冠杰

1992年,許冠杰宣布退出歌壇,一首《急流勇退》大有惜別之意。

“求名逐利時常多爭斗,嘗盡圈中的歡笑淚流

留住這光輝,今天不再等候”

隱退宴會上,他提起這首歌,原本是因張國榮退出歌壇后為其寫的作品,后來知道哥哥給自己寫了《風再起時》,這首《急流勇退》便成為許冠杰自己退出歌壇前寫的最后一首歌。

他站在臺上唱著“不奢望天長地久,只要是曾經擁有”,眼眶里晃著熱淚,是感傷也是不舍。

后來,人們將許冠杰的此次離開稱為“殿堂級的告別儀式”。

那個夜晚,至今仍讓許多人回味。臺下坐著那個時代的天王天后,他們一起致敬歌神的謝幕。

許冠杰邀請張國榮,一起唱《沉默是金》

迷弟譚詠麟幾乎不能自已,對著臺上的許冠杰說:

“很久之前,不知是一九六幾年,在香港大會堂,你在臺上脫了衣服大唱特唱,臺下有一個很瘦有些齙牙的朋友,坐在那兒一直看著你,這位朋友那時覺得你很偉大。

他簡直想變成女人來追隨你,后來他發現變成女人不行,于是他自己就努力奮斗,而成為了一名天王巨星,他就是譚詠麟!”

譚詠麟

退出歌壇的張國榮,為了許冠杰首開金口,兩人一起唱了《沉默是金》。

1992年,告別宴會上張國榮與許冠杰共唱《沉默是金》

坐在臺下的梅艷芳和譚詠麟,跟著曲子打拍,隨著歌曲歌唱。

那時,他們風華正茂,親密無間,是神仙打架的美好年代。

之后的很多年里,許冠杰幾乎是全然退出江湖,他將更多的機會留給年輕人。

直到2004年,張國榮和梅艷芳相繼離世,許冠杰復出歌壇。

闊別歌壇多年的他,說

“我見到許多朋友很不開心,當時有非典,也有很多樂壇的朋友一一去世,我突然間覺得有一種使命感,希望出來逗大家開心。”

那年,他56歲。

那個年代的歌者,身上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許冠杰想讓彼時香港樂壇的氣氛不再那么灰色,讓大家快樂是他的初衷。

2020年,已過古稀之年的許冠杰身穿皮衣,抱著吉他,出現在香港海港城,開了一場沒有觀眾的演唱會,老人家想要給身處疫情中的人們,帶去些許信心。

這年,他已是72歲。

許冠杰的身上并無年老的感覺,全程唱了二十首歌 ,沒有中場休息,沒有絲毫疲態。

2020年,72歲的許冠杰演唱《最佳拍檔》

久違的歌聲中,承載著一代人的當年情懷。

這天,共有225萬人觀看了這次演唱會,相當于204場紅館演唱會場場爆滿的數字。艱難時期,維港之畔,許冠杰的歌聲,時常回蕩在此。

回首當年,許冠杰在香港樂壇的光環過于耀眼,是他的勇敢,開創了用粵語唱流行歌的先河,才成就了日后無數的歌壇新星與經典之作。

幾度告別,幾度回歸,不知歸期是何時。

張國榮與許冠杰

35歲的譚詠麟在《明天會更好》中唱道“明天鋒芒必會更露”,彼時的他其實已經鋒芒畢露。

1984年,在香港無線電視舉辦的十大勁歌金曲40首季選歌曲中,譚詠麟一人獨占10首,并在年終獲得了香港樂壇的多項大獎。

他在香港紅館連開20場個人演唱會,四年后再次刷新個人記錄,這樣的盛況至今無人能超越。

那是譚詠麟獨步天下的時代。

黃霑曾戲稱“譚張之爭”是一個張國榮追趕譚詠麟的游戲。

可是,譚詠麟和張國榮二人在公開場合,并沒有顯示出競爭或排斥的姿態,斗爭激烈的是他們的兩派歌迷。

張國榮與譚詠麟

觀乎這場“戰爭”,不難看出80年代香港的偶像文化趨勢,當時年輕人是人口結構中重要的構成部分,譚詠麟的音樂生命,關聯著香港樂壇的盛衰起落。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去世。

在悼念會上,譚詠麟難過到雙手顫抖,最后唱起了《風繼續吹》,送別這位昔日的好友。

張國榮與譚詠麟

過去幾十年間,香港樂壇上,從未缺少過神仙打架的傳說。

故事總伴以浪潮的涌動發生,時間沖刷著散了又聚的人群,但人們總會記得,那些不可被替代的聲音。

譚詠麟就是其中之一。

時光從不饒人,如今的譚詠麟已經70歲,白發爬上頭,然而他仍沒有放棄歌唱。

兩年前的夏天,譚校長在杭州舉行演唱會,那天磅礴大雨,工作人員為其送上雨具和毛巾,他果斷拒絕:“觀眾都沒穿,我為什么要穿?”

近三個小時的演唱會,他只喝了一口水,在唱到《講不出再見》時,被雨水淋透的譚詠麟有幾句沒有唱好,到了副歌部分,高音部分有些哽咽。

2019年,68歲譚詠麟含淚唱《講不出再見》

一曲終了,69歲的譚詠麟全身濕透,他給臺下一起合唱的歌迷豎起了大拇指:“你們太好了,我永遠25歲。”

極力的控制后,他還是沒忍住哭了出來,唱到 “我最不忍看你,背向我轉面,要走一刻請不必諸多眷戀”時,譚詠麟用雙手捂住臉,他講不出再見。

近日,他出現在一個商演現場,臺下人數寥寥,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知道譚詠麟當年有多紅了,也多了很多不友好的聲音,

“這么大年紀了,怎么還在四處走穴,很缺錢嗎?”

其實,他不缺錢。

人們津津樂道著一個“過氣歌星”的境況,卻不知譚詠麟只是喜歡唱歌,遲遲不愿走下舞臺而已。

從出道到現在,漫長的53年間,譚詠麟總保持一種隨和、謙遜的姿態,那是天性使然,也是底氣所在。

曾經意氣風發的他,如今變成了溫和的老年人。

不是譚詠麟的歌老了,而是聽他歌的那一代人,悄然老去了。只是有的人,不論歲月如何磨礪,也會在記憶中歷久彌新。

梅艷芳與譚詠麟

2021年的春風同樣不解風情,吹動著少年的心,而當年唱歌的人兒早已不再是少年,他們不可避免地老了。

能想起的那些命運們,像吹在曠野里的風,不明所以,從不解釋。

事隔經年,當我們回看80年代的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歌唱《明天會更好》時,那一張張年輕的面龐寫滿希望。

梅艷芳與張國榮

他們有的已經離世多年、有的已為人父,有的沉寂許久、有的仍在歌唱……

而我們作為旁觀者,以眼淚,以沉默,醞釀著一場盛大的懷念。

那個年代,時光真好,人們臉上的笑容還沒有什么目的,快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這首歌的眾多評論中,有一條這樣寫道:

“在那個歌手還沒有假唱,做歌手還沒有助理時刻跟班,落后的麥克風還要連著線的香港樂壇。他們才是用心做音樂的人,粵語歌于他們不再是一份職業,而是一種情懷和責任。也只有他們有資格唱這首歌,也只有他們有資格唱出那'歌聲多吸引,多高興見到新軍’。”

后來人們期待的新星是否誕生,不言而喻。

張國榮與許冠杰

歲月只不過是輕輕嘆息了幾聲,而距離《明天會更好》的人間已經過去了36年。

1997年,張國榮在《春光乍泄》里有句著名的臺詞,“不如我們,從頭來過”。

可是,誰都無法重來。

我們只能帶著對這個世界的寬容與不屑,匆匆離去。

1997年電影《春光乍泄》何寶榮(張國榮 飾)劇照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港樂30年:張國榮走了,許冠杰老了
32年前,一個美麗女人放棄做「天后」。
他們走了,風流雨打風吹去,再也不回頭
香港杰出歌手排行榜
1985年的紅磡,串起了香港樂壇的黃金時代
港樂十大代表性歌手,陳慧嫻力壓葉倩文上榜,羅文未上榜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乡县| 获嘉县| 克东县| 通河县| 秦安县| 甘谷县| 宁津县| 科技| 邵东县| 成安县| 思茅市| 江源县| 汤原县| 怀宁县| 旬邑县| 金堂县| 馆陶县| 寻乌县| 眉山市| 固原市| 萝北县| 金山区| 武鸣县| 乌鲁木齐市| 潢川县| 遵义市| 洛隆县| 新宾| 溧水县| 深泽县| 额济纳旗| 荣成市| 钟祥市| 晋江市| 上栗县| 贵溪市| 玉田县| 清水县| 石门县| 南安市| 元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