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北靜王和忠順王爺搶奪戲子,為啥導致賈府被抄家?怎么理解黛釵合一?
文/姜子說書
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
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鑒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
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婳,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莊子》!
——《石頭記》序
《紅樓夢》故事里,有一個名馳天下的戲子,喚作琪官,又叫蔣玉菡,這個戲子和賈寶玉第一次見面,就一見如故,關系非常親近。
少刻,寶玉出席解手,蔣玉菡便隨了出來。二人站在廊檐下,蔣玉菡又陪不是。寶玉見他嫵媚溫柔,心中十分留戀,便緊緊的搭著他的手,叫他:“閑了往我們那里去。還有一句話借問,也是你們貴班中,有一個叫琪官的,他在那里?如今名馳天下,我獨無緣一見。”
后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賈寶玉與蔣玉菡交好,惹來忠順王的非醋,忠順王派人到賈府要人,導致賈寶玉被父親賈政打了個臭死。
那長史官便冷笑道:“我們府里有一個做小旦的琪官,一向好好在府里,如今竟三五日不見回去,各處去找,又摸不著他的道路,因此各處訪察。這一城內,十停人倒有八停人都說,他近日和銜玉的那位令郎相與甚厚。下官輩等聽了,尊府不比別家,可以擅入索取,因此啟明王爺。王爺亦云:'若是別的戲子呢,一百個也罷了;只是這琪官隨機應答,謹慎老誠,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竟斷斷少不得此人。’”
賈政聽得一臉懵,喊來自己的兒子,張口就訓斥他招惹忠順王爺駕前承奉的人,禍及賈府,賈寶玉見父親發怒,卻掩飾說自己不知此事,不認識琪官,偏生那長史官連賈寶玉和琪官交換汗巾子的機密事都曉得。
那長史官冷笑道:“現有據證,何必還賴?必定當著老大人說了出來,公子豈不吃虧?既云不知此人,那紅汗巾子怎么到了公子腰里?”
于是乎,賈政氣得目瞪口歪,賈寶玉不覺轟去魂魄,唬得骨軟筋酥,那寶玉聽見賈政吩咐他“不許動”,早知多兇少吉,賈政只喝令:“堵起嘴來,著實打死!”
結果是,賈寶玉被打壞了,賈母心疼得當眾揚言不認賈政這個兒子,又說要帶著王夫人回金陵??上攵Z寶玉與蔣玉菡的這一場交情,遺禍甚大。
那么,與忠順王爺爭奪戲子的人,真的是賈寶玉嗎?還是另有其人?除了賈寶玉,蔣玉菡還和誰交好呢?且看蔣玉菡送給賈寶玉的奇物,究竟是何來歷?
(賈寶玉)向袖中取出扇子,將一個玉訣扇墜解下來,遞與琪官,道:“微物不堪,略表今日之誼?!辩鞴俳恿?,笑道:“無功受祿,何以克當!也罷,我這里得了一件奇物,今日早起方系上,還是簇新的,聊可表我一點親熱之意?!闭f畢撩衣,將系小衣兒一條大紅汗巾子解了下來,遞與寶玉,道:“這汗巾子是茜香國女國王所貢之物,夏天系著,肌膚生香,不生汗漬。昨日北靜王給我的,今日才上身。若是別人,我斷不肯相贈。二爺請把自己系的解下來,給我系著?!?/p>
顯而易見,北靜王和忠順王爺是兩個不同的陣營,于是乎,很多人猜測,忠順王爺是當今天子的人,北靜王和賈府是太上皇的人,北靜王和忠順王爺搶奪戲子,本質上是陣營之爭,賈府則卷入了這場爭斗之中。
其實,北靜王和忠順王爺之爭,便是當今天子與前朝帝王之爭,便是賈寶玉與薛蟠之爭,便是林黛玉與薛寶釵之爭。蔣玉菡,便是將玉含,即銜玉而生的賈寶玉,琪官者,其官為王也,通靈寶玉本是傳國玉璽。
也就是說,北靜王和忠順王爺之爭,他們爭奪的戲子琪官,便是漢人的江山社稷,而釵黛之爭,亦是如此。
怎么理解黛釵合一呢?關鍵詞是“時空”,榮國府和寧國府原是同一個都城,只是時空不一樣,一個是草木之源,是昨夜朱樓夢,昨夜的月,朱明;一個是冷之之演,是今朝水國吟,是今朝的雪,滿清。所謂釵黛合一,便是瘟神爺占據了茗玉小姐的廟堂,江山改易,故曰“白骨如山忘姓氏”,所謂“懷金悼玉”。
林黛玉是榮國府(朱明)的主人,薛寶釵是寧國府(滿清)的主人,同一個北京城皇都,換了主人而已。你看茗玉小姐的故事,本質就是榮源寧演,榮寧更替,懷金悼玉。榮國府和寧國府都是賈府,這便是所謂的“黛釵合一”,都是賈府。假也,一個是過去時,一個是非正統。
輿圖換稿,主仆顛倒,作者認為此事荒唐至極,所以,人人都以為老人家愛熱鬧,《紅樓夢》故事里的賈母,卻嫌《八義》鬧得她頭疼,《八義》怎么就得罪作者了呢?非湯武而薄周孔,作者對滿清那套替朱明報仇的“送宮花假花”格外不滿罷了。
(賈母)便吩咐道:“咱們好歹別落了褒貶,少不得弄個新樣兒的。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提琴至管簫合,笙笛一概不用。叫葵官唱一出《惠明下書》,也不用抹臉。只用這兩出叫他們聽個疏異罷了。若省一點力,我可不依?!?/p>
這一出《尋夢》,尋的是“昨夜朱樓夢”,是《哀江南》所謂“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是《石頭記》所謂:“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抹臉的薛家與寧國府,在作者眼里,終究是不如林家和榮國府的,正所謂:“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鼻寰幍摹睹魇贰?,與這部掰謊的《紅樓夢》,正是要世人聽個疏異,而幾百年來,世人終究是讀不懂林黛玉的九連環。要讀懂,只看我一篇文章即可,欲知詳情,請聽下回分解。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程高本、《脂硯齋全評石頭記》、《哀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