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比起尤二姐、賈迎春,現(xiàn)代女性更喜歡尤三姐、賈探春!
文/姜子說書
青埂峰下一頑石,曾記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見《石頭記》!
榮即華兮華即榮,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紅樓夢》!
聲能兩歌手兩牘,兩鑒風月兩生花!以詩傳史石上墨,誰識畫眉昭風流?
女兒未嫁將未降,末世忠義明閨閣!先時名號通靈玉,來時姓氏原是秦。
源為二玉演二寶,慷慨雋逸作姽婳,榮源寧演隱甄氏,《胠篋》《南華》續(xù)《莊子》!
——《石頭記》序
“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大概便是大多數(shù)人對待尤二姐和賈迎春這樣的女性角色的真實感情。
《紅樓夢》故事里,一生為人心癡意軟,花為腸肚雪作肌膚的尤二姐,習慣性自降身價,自長奴性,她那“受磨折、受暗氣、任人擺布、任人宰割”的一生,卻竟然過得無怨無悔。
且看尤家兩姐妹兩輪對話的名利場,手捧鴛鴦寶劍前來托夢的尤三姐,勸不動尤二姐,最終還是以長嘆而去收場,只留下尤二姐繼續(xù)煎熬到油盡燈枯的那一天。
尤三姐道:“姐姐,你依我將此劍斬了那妒婦,一同歸至警幻案下,聽其發(fā)落。不然,你則白白的喪命,且無人憐惜。”尤二姐泣道:“妹妹,我一生品行既虧,今日之報既系當然,何必又生殺戮之冤。隨我去忍耐。若天見憐,使我好了,豈不兩全(第一場對話)。”
尤三姐道:“姐姐,你終是個癡人。自古'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還。你雖悔過自新,然已將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亂,天怎容你安生。”尤二姐泣道:“既不得安生,亦是理所當然,奴亦無怨(第二場對話)。”
《紅樓夢》故事里,尤三姐固然剛烈,但是因為品行有虧,被心愛之人誤會,最終拔劍自刎,可憐“揉碎桃花紅滿地,玉山傾倒再難扶”,倒也算是當不成人杰當鬼雄。最有意思的是,是尤三姐死后,尤二姐的反應(yīng)。
尤老一面嚎哭,一面又罵湘蓮。賈璉忙揪住湘蓮,命人捆了送官。尤二姐忙止淚反勸賈璉:“你太多事,人家并沒威逼他死,是他自尋短見。你便送他到官,又有何益,反覺生事出丑。不如放他去罷,豈不省事。”
可知尤二姐是個省事的,寧可自己和自家人吃虧,也要當個老好人,生怕自家理虧出丑,生死于她而言,遠沒有臉面重要,實在是一個結(jié)結(jié)實實的封建禮教模仿女人的大成品。
但換句話說,尤三姐死于柳湘蓮的鴛鴦劍下,倒也算是求仁得仁,她要的不過是以死明志,倒沒想過要柳湘蓮為此受牽連。尤二姐之舉,也算是遂了尤三姐的心愿。
雖說兩姐妹都是以悲劇收場,但是,尤三姐目光如炬,對賈寶玉、柳湘蓮、賈珍、賈璉、賈蓉等人的性情人品看得一清二楚,為人又敢作敢當,倒是比憋屈受窩囊氣的尤二姐更加討喜。
《紅樓夢》故事里,賈迎春和賈探春這一對姐妹,同樣是尤家姐妹的翻版,尤二姐和賈迎春這樣的人物,自古就多如牛毛,如今也不乏少數(shù)。
《紅樓夢》故事里,懦小姐賈迎春出嫁之前的名利場,在于累金鳳事件中她莫名其妙的佛系局外人視角!
迎春勸止不住,自拿了一《太上感應(yīng)篇》來看。究竟連探春之語亦不曾聞得,忽見平兒如此說,乃笑道:“問我,我也沒什么法子。他們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討情,我也不去苛責就是了。你們?nèi)粽f我好性兒,沒個決斷,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們生氣,任憑你們處治,我總不知道。”眾人聽了,都好笑起來。
《紅樓夢》故事里,迎春素日懦弱,家里的婆子丫鬟都不把她放在心上,在自家尚且不能裁治下人,等到出了閣,失去了家族的庇護,那就更慘了,回家去找王夫人哭訴,太太卻勸她認命。
迎春方哭哭啼啼的在王夫人房中訴委屈,一行說,一行哭的嗚嗚咽咽,連王夫人并眾姊妹無不落淚。王夫人只得用言語解勸說:“已是遇見了這不曉事的人,可怎么樣呢。想當日你叔叔也曾勸過大老爺,不叫作這門親的。大老爺執(zhí)意不聽,一心情愿,到底作不好了。我的兒,這也是你的命。”
《紅樓夢》故事里,比起賈迎春,庶出的賈探春的命運,看起來就揚眉吐氣多了,許多人說她遠嫁當了王妃,只遜色于皇妃賈元春,其實,若論原型,三姑娘是藩王級別的王爺,二姑娘倒還是偏安一隅的帝王。
賈探春道:“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yè),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階陛尚談因果’。若使二姐姐是個男人,這一家上下若許人,又如何裁治他們。”
如何藩王倒不及根正苗紅的皇帝了?怎么迎春倒不如探春了?邢夫人的疑問,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大抵是迎春是父母祖宗給的江山,而探春卻是自辟一片天地,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古自助者天助,自強不息的探春,如何不讓人高看一眼呢?既然不能靠別人蔭庇,那就自強自立,自己為自己爭取唄!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紅樓夢》程高本、《脂硯齋全評石頭記》
吃螃蟹、吃鹿肉,別人大快朵頤,林黛玉卻沒有口福!到底誰才是那只鹿呢
寶黛是什么時候去世的?為啥襲人說寶二爺死了大半個了?這量詞用得太絕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