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為啥孫悟空不變小逃出五行山?看看如來的舅舅做了什么你就知道答案了!
文/姜子說書
《西游記》故事里,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為啥不變小逃出去?這要從以下幾個細節說起!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五行山是一座山,孫悟空被壓在山下的某個縫隙中,其實不然,事實上,壓住妖猴的是五座聯山,而且這山的原型是西天如來佛祖的五根手指。
好大圣,急縱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撲,把這猴王推出西天門外,將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聯山,喚名“五行山”,輕輕的把他壓住。
看官聽說,孫悟空惡作劇,寫下“齊天大圣,到此一游。”這八個字是寫在如來的中指上的,而孫悟空在佛祖手上撒猴尿,所選位置乃是第一根柱子根下,即大拇指底部。而他后來與如來對話,又回到了如來的掌心之中。
翻轉筋斗云,徑回本處,站在如來掌:“我已去,今來了。你教玉帝讓天宮與我。”如來罵道:“我把你這個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離了我掌哩!”
至于壓住孫悟空的五指山到底有沒有包括如來的掌心部分,我們不得而知,反正大家要明白一個道理,壓住妖猴的是如來的手,既然是手,自然可以隨心所欲,改變松緊度,不信你看如來的舅舅金翅大鵬雕的手段!
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萬里,兩搧就趕過了,所以被他一把撾住,拿在手中,左右掙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脫,即使變化法遁法,又往來難行:變大些兒,他就放松了撾住;變小些兒,他又揝緊了撾住。
看官聽說,云程九萬的大鵬雕生得:“金翅鯤頭,星睛豹眼”,他“振北圖南,剛強勇敢。變生翱翔,鷃笑龍慘。摶風翮百鳥藏頭,舒利爪諸禽喪膽。”
《西游記》故事里,金翅大鵬雕扇開兩翅,就趕超了會駕筋斗云的孫悟空,十萬天兵哪有這個速度呢?所以,大鬧天宮的孫行者栽在了云程九萬的大鵬雕手上。即便孫悟空一會兒變大,一會兒變小,奈何人家照樣撾住不放。
既然西天如來佛祖是金翅大鵬雕的外甥,自然也有一脈相承的手段,孫悟空既然在大鵬手里左右掙挫不得,在如來的手里自然也是逃不出來,五指山也是會隨心變化的,這是其一。
再者,如來鏈索妖猴之后,坐了安天大會的首席,但孫悟空在五指山下并未完全消停。
眾各酩酊。只見個巡視靈官來報道:“那大圣伸出頭來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抽出一張帖子,上有六個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遞與阿儺,叫貼在那山頂上。
于是乎,西天如來佛祖在臨走前,又讓他的弟子阿儺給孫悟空送了一張符,這便是觀世音菩薩的六字定心真言。
這尊者即領帖子,拿出天門,到那五行山頂上,緊緊的貼在一塊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縫,可運用呼吸之氣,手兒爬出,可以搖掙搖掙。阿儺回報道:“已將帖子貼了。”
孫悟空被壓五指山,手和頭都能夠伸出來,具體證據,得從五百年后尋找,首先是觀世音菩薩與他相見的場景,且看菩薩眼中的孫行者。
看時,他原來壓于石匣之中,口能言,身不能動。菩薩道:“姓孫的,你認得我么?”大圣睜開火眼金睛,點著頭兒高叫道;“我怎么不認得你。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承看顧!承看顧!我在此度日如年,更無一個相知的來看我一看。你從哪里來也?”
在觀音眼里,孫悟空是可厭睜眼、點頭的,而在唐僧等人眼里的孫悟空又是什么形象被壓五指山呢?且看第十四回“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
行不數里,只見那石匣之間,果有一猴,露著頭,伸著手,亂招手道:“師父,你怎么此時才來?來得好!來得好!救我出來,我保你上西天去也!”還喜得眼睛轉動,喉舌聲和。語言雖利便,身體莫能那。正是五百年前孫大圣,今朝難滿脫天羅。
《西游記》故事里,陳老兒小時候在孫悟空面前扒柴,還在他臉上挑菜,當時的孫悟空,頭上有草,臉上有泥。
總而言之,孫悟空這五百年來,都動不了身,連變大變小的本事都被鎖住了,若問為何會如此,那是因為佛家的六字定心真言比玉帝所設的安靜、寧神二司好使。
玉帝即命工干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圣府,府內設個二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司俱有仙吏,左右扶持。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賜御酒二瓶,金花十朵,著他安心定志,再勿胡為。那猴王信受奉行,在于天宮快樂,無掛無礙。正是:仙名永注長生錄,不墮輪回萬古傳。
《西游記》故事里,孫悟空是包括心猿這個識心和心君這個天心在內的人心,玉帝著他安心定志,不起心猿意馬,以此便是長生不老的真諦。再看齊天大圣自己怎么說?
大圣道:“且喜這番玉帝相愛,果封做'齊天大圣’,起一座齊天府,又設安靜、寧神二司,司設仙吏侍衛。向后見我無事,著我看管蟠桃園。
所謂心猿無事,便是心猿歸正,天心在位,故此堪當重任,看管蟠桃園,那蟠桃便是識心。但到底這猿猴修為不夠,又遭反復,偷吃蟠桃,是識心再起,六賊紛紛之寓。何為六賊?且看孫悟空自報家門!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說與你聽:一個喚做眼看喜,一個喚做耳聽怒,一個喚做鼻嗅愛,一個喚作舌嘗思,一個喚作意見欲,一個喚作身本憂。”悟空笑道:“原來是六個毛賊!你卻不認得我這出家人是你的主人公,你倒來擋路。”
五蘊六識,是天神降格為凡夫的罪魁禍首,而“唵、嘛、呢、叭、咪、吽”是另一種形式的《心經》,可以定心寧神,打破頑空,祛退六賊,使人成佛,身不動者,不起心動念也!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西游記》
須菩提祖師真身是誰?其下山的弟子有多少?西游世界里出現的就不止三個
孫悟空到了天竺國才知道,豬八戒撒了謊,他跟嫦娥郎情妾意,那他為啥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