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原著中,唐僧經常感概自己一生水災,其實,還有兩個人,比唐僧更怨恨水災,這兩個人死于水災,一個死去十八年,一個死去三年,最后居然還魂了。
陳光蕊死后十八年還魂
死于水災的其中一人,就是唐僧的父親陳光蕊。陳光蕊在洪江渡口遭難,被劉洪打死,又推入洪江。
結果,洪江的龍王正是陳光蕊所放金色鯉魚,于是龍王派夜叉往洪州城隍土地處,取陳光蕊魂魄,陳光蕊的魂魄就在這洪江水府中,做了十八年的都領。此處可以看出,人死后,魂魄先是到城隍土地處。
而陳光蕊的尸身,被龍王安置一壁,口內含一顆定顏珠,休教損壞了,日后好還魂報仇。
后來,唐僧長至十八歲,替父報仇,與母親外公俱在江邊祭陳光蕊。龍王就令夜叉將光蕊身尸送出江口還魂。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陳光蕊魂魄尸身俱在,豈不是陳光蕊隨時都能還魂?為什么一定要等到十八年大仇得報之后?為什么要用定顏珠?不能直接還魂了在龍宮當差嗎?
既然陳光蕊的魂魄可以在龍宮當差?要肉身何用?孫悟空等人會不會就是行走在三界的魂魄呢?
定顏十八年還魂,唐僧與陳光蕊形容無二,西天取經的唐僧,會不會就是陳光蕊?唐僧默認樵子“出家人上無父母”之言,可是光蕊本是唐僧?
烏雞國王死后三年還魂
死于水災的另外一人,是烏雞國王。三年后,唐僧師徒將要路過烏雞國,夜游神一陣神風,送烏雞國王到唐僧夢中。烏雞國王渾身水淋淋的站在唐僧面前,求唐僧讓徒弟孫悟空為他斬怪降魔。
唐僧問烏雞國王,既然你死的明白,何不在陰司閻王處具告,把你的屈情伸訴伸訴?”
烏雞國王說假國王神通廣大,官吏情熟,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岳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因此這般,我也無門投告。
有趣的是,烏雞國王投告無門,十代閻羅是妖怪的異兄弟,陰司閻王處卻沒有收著他的魂魄,都城隍與妖怪常會酒,卻默許井龍王取走烏雞國王的魂魄,與他定顏珠定住,使烏雞國王容顏依舊,給他還魂的機會。
《西游記》原著中,孫悟空道:“兄弟啊,這人死了三年,怎么還容顏不壞?”八戒道:“你不知之,這井龍王對我說,他使了定顏珠定住了,尸首未曾壞得。”孫悟空道:“造化!造化!一則是他的冤仇未報,二來該我們成功,兄弟快把他馱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