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薊州區,古稱無終、漁陽,是聯合國命名的“千年古縣”,境內既有盤山、獨樂寺、黃崖關長城等人文勝跡,也有八仙山、九龍山、梨木臺等自然美景,旅游文化資源極為豐富,素有天津市的“后花園”之稱。游客來到薊州,最值得一看的景點,是位于薊州城區西北15公里處的盤山。
作為天津為數不多的國家首批5A級景區,盤山自古就是一處自然山水與名勝古跡并著的旅游休閑勝地,民國初年更成為與泰山、西湖、故宮齊名的中國十五大名勝之一。景區山勢雄偉險峻,峰巒秀麗清幽,不僅有“五峰”、“八石”、“三盤”之勝,還遺存著大量名勝古跡,因其雄踞北京之東,故有“京東第一山”之譽。
盤山初名無終山,在中國的眾多名山中雖不算出眾,卻有著十分厚重的歷史底蘊。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伐烏桓時請隱居無終山的名士田疇為向導,大破烏桓后,漢獻帝對其“表封亭侯,食邑五百”,但田疇不受封賞,仍然隱居于此,于是人們改稱這里為田盤山,簡稱盤山。
據《盤山志》記載,從魏武帝曹操開始,包括唐太宗李世民、遼太宗、遼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皇帝等歷代帝王都曾駐蹕于此,是中國歷史上帝王登臨次數最多的山。乾隆皇帝一生中曾32次登臨盤山,題寫盤山的詩多達1702首,在其第一次巡游盤山時,還發出過“早知有盤山,何必下江南”的慨嘆。
盤山上至今仍保存有曹操、唐太宗、康熙、乾隆等歷代名人的摩崖石刻300多處,為景區平添了許多人文景觀和歷史傳說。步入山門,迎面而至的“入勝”石刻,為晚清總管內務府大臣、文化殿大學士榮祿(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手書。“入勝”一詞,源于古詩“山色蔥蘢入勝境,空谷低回溪流聲”,寓意引人入勝、漸入佳境。
古人把盤山分為上、中、下、三盤:下盤山水環抱,中盤怪石磐臥,上盤勁松蒼翠。每當黃昏暮靄、煙霧朦朧之時,山中云氣彌漫,如雪海峰巒久久不散,呈現出“似晴非晴、不雨是雨”的罕見氣象景觀,被文人墨客稱為“三盤暮雨”。如今,“三盤暮雨”已成為津門十景之一。
盤山作為全國重要的佛教圣地之一,早在東漢時期,就創建了第一座佛教寺廟——香林寺。明清時期,山上陸續建起寺廟72座、寶塔13座,成為香火極旺的佛家圣地,因其與山西五臺山相呼應,又被稱作“東五臺”。而在云罩寺里甚至還能看到專供五臺山“五爺”的廣濟龍王殿。
始建于唐朝太和二年(828年)的盤山上方寺,最初只是一座普通寺廟,但由于在寺廟左側山峰上發現了一座一百多米高的天然財神石像,使得寺廟名聲大振。經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測算,“盤山大財神”,距今已有兩億多年的歷史。每年夏天,“財神”右手處還會開出黃花,呈現出“財神送金”的樣子。
海拔864.4米的掛月峰頂上,矗立著盤山風景區的標志景觀——始建于唐代的定光佛舍利塔。相傳古時候每年除夕,會有佛燈從通州孤山塔方向飄來,繞峰飛旋,至塔止息,“定光佛舍利塔”也由此而得名,假如有機會的話,您也不妨來這里走走轉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