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周至縣,是西安的西大門,因“山曲為盩,水曲為厔”而得名,距今已有兩千余年的建縣史。作為全國首批最具魅力生態旅游縣和千里秦嶺最雄偉且資源豐富的一段,素有“金周至”之美譽。而說到周至旅游,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有著“天下第一福地”之稱的樓觀臺生態文化旅游度假區。
樓觀臺旅游度假區分為山上的樓觀臺森林公園景區和山下的古樓觀景區,這兩個景區均位于周至縣城東南15公里的終南山北面,距西安約70公里。其中的終南山古樓觀景區,創始于西周,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和全球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
據《列仙傳》記載,公元前491年,我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老子因看到周朝衰微,決定辭官西行。函谷關關令尹喜望見東方紫氣繚繞,料定必有真人從此經過,不久后,老子果然騎青牛入關。尹喜挽留老子居住了半年,老子在古樓觀留下彪炳后世的《道德經》五千言,并在樓南高崗上筑臺授經,留下“說經臺”這一名稱。
相傳,老子在“說經臺”上為函谷關的百姓講授“道德之學”后便飄然而去,不知所終。而根據當地的傳說,老子此后一直居住在“古樓觀”西邊的大陵山,直至羽化升仙。后人把古樓觀與說經臺合稱為“樓觀臺”,使其成為道家思想的發祥地,素有“天下第一福地”、“道教祖庭”、“道源仙都”之美譽。
唐朝初年,大唐開國皇帝李淵為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追封李耳(老子)為遠祖,大力提倡道教,他先后三次率官員千余人至樓觀臺拜謁老子,并在古樓觀修建祖廟,將其更名為“宗圣觀”。此后,唐高宗李治又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經過多年的修葺擴建,宗圣觀規模空前宏大,進入興盛時期。
宗圣觀作為大唐的皇家祖廟,隨著唐武宗的興道滅佛,許多公主嬪妃也來此修道成為女真,堪稱歷代帝王宗廟的一大奇觀。據記載,唐睿宗的第九女、玉真公主李持盈也曾在宗圣觀修道。唐開元十八年(730年),詩人李白來道觀拜會玉真公主并賦詩兩首,在詩作中他極力稱贊玉真公主的氣韻與華彩,將其比作天上神仙。
金哀宗天興年間,樓觀臺因戰火被毀。金興定三年(1219年),因蒙古崛起,道教全真道掌教丘處機以74歲高齡,應邀赴中亞會見成吉思汗,并以“一言止殺”轟動世界。元朝立國后,成吉思汗三降詔書,敕令重修古樓觀,并升觀為宮,更名為“宗圣宮”,樓觀臺也進入第二個興盛時期。
整個景區建筑依山而建,充分結合地形南高北低的特點,坐南朝北依序展開,形成以中軸大殿為節點的道教“三清圣境”九進院落空間,各大殿集中供奉了道教三清尊神、四御尊神、民俗眾神及道教宗師等各路福神,充分彰顯了“道源仙都”的大道氣魄。
在宗圣宮三清殿旁,有一棵胸徑將近3米,高約15米的古銀杏樹,據說這棵古銀杏樹是老子親手所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上世紀七十年代,此樹曾遭遇一場火災,樹干被燒空,然而它僅靠著幾片樹皮提供的養分,依然生機盎然,被中國林業廳評為“十大最美銀杏古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