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胖瓜柳柳
知乎上曾有人問:什么是長大?
有人回答:“算了。
沒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覺得得不到,就默默走開了;
沒有什么非吵不可的架,覺得傷身體,就默默閉嘴了;
沒有什么非愛不可的人,覺得受委屈,就默默放手了。”
瞬間就被戳中了。
本以為長大之后會更有底氣任性,卻不想最先失去的就是不管不顧的勇氣,大人的世界,真的更多時候就是委曲求全而已。
正如近期,許飛在《貴圈老友記》中表述的那樣:
30歲之后,開始學著收斂,因為即便自己可以不工作,可是團隊不行,他們需要養(yǎng)家,自己就如同一個大家長,有必須要負的責任。
她還說:“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情況下,誰不是一邊擦眼淚,一邊說我還行,我再試一試。”
這些言論一出,網(wǎng)友紛紛表示這說的就是自己。
不由衷的妥協(xié),不自主的抑制,多數(shù)時候卻并非為了自己,而是因為背后的責任。
正如張愛玲所言,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你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你的人,卻沒有你可以依靠的人。
大多數(shù)成年人的世界,都是單槍匹馬,摸爬滾打。
可又都是一邊訴苦一邊挺住,一邊痛哭一邊背負。
只有拼盡全力之后才會懂得,所謂成長就是越長越“慫”。
01
后浪來襲,再想乘風破浪談何容易
網(wǎng)上曾有HR直言:現(xiàn)在在公司里,不能大聲責罵那些年輕人,因為他們會立即辭職,但是你可以往死里去罵那些中年人,尤其是那種上有老、下有小,背負著房貸車貸的中年人。
這聽來讓人心酸,可這在中年人的世界又隨處可見。
我同學,曾經(jīng)拖著高燒39度的身體去談業(yè)務,最后因為體力不支提前退場,雖然最后沒有造成什么影響,但是年輕的頂頭上司非常不滿,嫌棄她給公司丟了臉,罵她一把年紀了卻這么沒用。
馬上奔四的年紀在大庭廣眾之下受如此羞辱,她委屈地向我哭訴了一晚上,說這樣的公司沒法呆了,明天就辭職。
等我第二天打電話過去安慰的時候,她卻正在加班。后來她跟我說:“當我回家一看到孩子,就再也說不出辭職的話。車貸、房貸、孩子的興趣班費用等等都拖不得,辭職再找工作哪有那么容易,特別是我這個年紀。”
是啊,中年人哪有資格任性呢?那些不能間斷的責任和不能耽擱的期許,時刻提醒著他們要挺住;那些虎視眈眈、充滿活力的年輕人,也讓他們認清,自己試錯的機會和選擇的余地早已遠去,想要辭職只能說說而已。
曾經(jīng)看過一句話:一個人是否成熟,就看他是否能在恰當?shù)臅r間知進退。
用在中年人身上再恰當不過,中年人的身后是多少雙信任和期盼的眼睛,他不能說自己不行,必須把握好進退的尺寸。
年輕人可以“啃老”可以“等靠要”,可是作為一個成年人,必須放下沒必要的自尊心,保證溫飽不增負擔才是首要。
誰不曾深夜痛哭屏住聲音,誰不曾咬緊牙關(guān)繼續(xù)努力,誰不曾寫下辭職信又默默刪了去,現(xiàn)實面前,職場的委屈不值一提,失去工作才是最大的打擊。
成年人想要乘風破浪并不容易,翻盤的機會越來越少,能夠重新來過的時間都已流逝,而生活還要繼續(xù),這一切都迫使他們只能慫著走下去。
02
有了軟肋,不惜成為討厭的自己
哲學家桑塔耶納有一句名言:“我們的尊嚴不在于我們做什么,而在于我們懂得什么。”
年輕時總把尊嚴當做最了不得的東西不容有失,年過中年才知道,余生最大的尊嚴和體面就是確保孩子不落人后。
《三十而已》熱播期間,身為許子言媽媽的顧佳,可謂把現(xiàn)實里父母為了孩子毫無保留的剛和慫,演繹得淋漓盡致。
當孩子受到欺負,她可以直接武力開撕,霸氣反擊;而為了孩子能上優(yōu)質(zhì)幼兒園,也可以不惜臉面想方設(shè)法去討好能幫忙的富豪太太,甚至還提著對方的高跟鞋,一路打著赤腳,攙扶富豪太太從20樓走到1樓,最后還俯身為對方穿鞋。
現(xiàn)實世界中的多數(shù)父母,都如顧佳一般,為了孩子可以放下一切,什么顏面、什么自尊、什么身份地位,只要孩子能好過一些,他們都在所不惜。
深圳福田,有8個小區(qū)的業(yè)主花了上千萬買了學區(qū)房,卻因面積不達標而被學校定性為商業(yè)公寓而非住宅,因而入學高級中學的申請不予通過。為此,他們跑到福田區(qū)教育局門口集體下跪維權(quán)。
年輕時的他們,又何曾會料到中年之后竟會為了孩子如此低聲下氣。他們沒有尊嚴嗎?不是的,他們只是懂得,孩子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顧不得老板的臉色和同事的冷嘲熱諷,去請假;
用力把工作上的一切委屈和不公都咽下,繼續(xù)拼;
默默消化身體不適和心理壓力,將最好的狀態(tài)留給家人。
孩子成了父母的軟肋,不顧一切沖鋒在前披荊斬棘,孩子也成了父母的鎧甲,面對世界的一切打磨都能消化。
為人父母之后,我們都成了那個小心翼翼、戰(zhàn)戰(zhàn)兢兢,曾經(jīng)最不想成為的自己,可是為了孩子的未來考慮,余生必定還會繼續(xù)無悔的“慫”下去。
03
責任面前,怎敢輕易退場
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曾說:“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責任。”
越到中年越意識到這一點,再也喊不出“熬的不是夜是自由”這樣的豪言壯語,再也做不到“用最貴的化妝品熬最長的夜”這樣的瀟灑行為,因為更加明白: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健康才是負責任的前提。
曾經(jīng)有人在網(wǎng)上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作為程序員的故事主人公,因為工作需要每晚熬夜加班,精神高度緊繃,又因新添了二寶,房貸、車貸、孩子的教育費、奶粉錢加在一起,生活壓力驟增,一時之間,他就像個上緊了發(fā)條的陀螺一樣,日復一日,轉(zhuǎn)個不停。
終于,就在某一天剛加完班的凌晨,一出公司大門,他突然眼前一黑,心砰砰地開始跳痛,仿佛就要死去。
那一瞬間,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他在想:我要是死了怎么辦?作為家里的頂梁柱,我死了,家人以后的生活該怎么過,孤兒寡母怎么活?
后來他蹲在地上緩了一個多小時,癥狀才平復。自此之后,他開始重視規(guī)律作息和壓力舒緩,再也不敢拼死拼活地用自己。
有人說:中年人,怕病、怕死。確實如此。
為了生活,他們不能病,為了責任,他們不能死。有太多太多的指望和期許,等著他們?nèi)タ福刑嗵嗟膼垡夂驮诤酰麄兿胍囊豁椂茧x不開健康。人到中年,更知生老病死的意義,有所敬畏,才能長遠走下去。
對歲月低頭,對死亡認慫,只因身兼數(shù)責,不敢輕易退場。
04
留有余地,你并非你自己
今年7月17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林建廈執(zhí)行了死刑。他因得知女兒與同學在課堂上發(fā)生小摩擦,以為女兒受了欺負,怒不可遏,于是攜帶事先準備好的刀具,將女兒年僅9歲的同學帶至男廁所內(nèi)殘忍殺害。
逞了一時之快,卻惹下了滔天之禍。最后不僅傷害了另一個家庭,也讓自己付出生命,女兒再也沒有爸爸,再也沒有完整的家,作為殺人犯的女兒她以后的生活會何其難過。
就因為受不得委屈,不愿意認慫,本想給女兒的是愛,不料卻變成了傷害。
電影《后會無期》中有一句臺詞:喜歡就會放肆,但愛就是克制。
意思就是,喜歡就會不顧一切不計后果,而愛是小心翼翼地不能走錯。
有責任感懂得愛的人們,愿意為生活和所愛之人變慫,愿意對歲月和生活低頭,沒有什么能讓他們真的屈服,“慫”不過是他們?yōu)閻弁可系谋Wo色。
愿為愛付出的每一個人,能夠不忘初心,得償所愿,所付的苦心不被辜負,所見的世界更加溫柔。
本文為“碧讀好書”原創(chuàng),好書像碧玉般珍貴!提供原創(chuàng)文章、新書資訊、必讀書單等,伴你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