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明憲宗,坊間知之不多,有所知者可能也多局限于以下:第 一,設立特務機構西廠;第 二,獨寵年長其十九歲的萬貴妃;第三,怠政,縱容宦官。自成化二年(1466)起,成化皇帝即怠于朝政,七年期間只上過一次朝,以汪直為首的宦官集團則趁機把持朝政,形成了“天下之人但知有西廠而不知有朝廷,但知畏汪直而不知畏陛下”的局面。
天在古代具有非同一般的含義,古代皇帝敬天法祖,皇帝也以天子自稱,天字罐又或者天字款識的其它瓷器,事實上也就是天子的瓷器。《千字文》開篇第 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天代表著開闊,是一種大氣度。成化皇帝用“天”字作為瓷器款識,可能并不是缺乏自信,或許其內心深處也埋藏著一種野望。不說成化皇帝在治國方面的成就,但是在瓷器方面,成化斗彩足以令其名垂千古。
明代成化年間官窯瓷器款識有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和“天”字款兩種,不見“成化年制”款,且只有楷書款,不見篆書款。成化官窯瓷器年款主要體式為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款圍以青花雙重圓圈或雙重方框,也有極個別無邊欄的。落款位置多在器物外底。另見有以青花料自右向左橫書的六字楷款,落在盤類的口邊或高足杯的的足內沿,另成化彩瓷均屬青花款。特點是字體深沉,無漂浮感。筆法蒼勁有力,中鋒運筆,筆道粗,字體肥,故有“成化款肥”的說法。
成化瓷能夠上手的人不多,本來就少見,文章表訴的成化瓷手感細膩潤澤。觀看那姹紫,很有感覺。畫工亦可圈可點。因為爭議大,原因是見真品機會少,如果有顯微鏡下的微觀痕跡圖,最 好綠彩,姹紫,黃彩的微觀,有沒有龜裂紋,且有自然老化痕跡,再看口部的使用痕跡,當能解決分歧。
明初永樂、宣德御窯典型青花瓷器紋飾中那樣因使用進口「蘇麻離青」料(高鐵低錳)而呈現出的氧化鐵結晶斑,而是呈現柔和、淡雅、清爽的藍色,形成此朝青花瓷器的典型風格。
成化帝從小養于深宮,長于婦人女子之手,曾一度被廢太子之位,幼年遭遇導致他常無安全感和謹小慎微。小心翼翼和女性性格似乎是成化瓷器大都不豪放和小巧的成因。另一面,萬貞兒十分喜愛小件方便把玩的瓷器,為博取萬貞兒歡心,成化帝便令景德鎮燒造大量精美小巧的瓷器。正因為萬貴妃對瓷器的鐘愛,使得成化帝對瓷器的燒造十分重視。成化皇帝對萬氏的鐘愛,不僅使御用青花瓷的精細制作蔚然成風,亦是成化御用青花瓷達致前 所 未 有高度的重要因素。
成化青花胎和釉分三點:一:成化的胎比較細,細膩了以后,修胎就修得薄。二:“三釉一色”。意思是說一個器物,比如說一個碗,碗里的釉和碗外的釉和碗底的釉是一種顏色的叫“三釉一色”。但如果三釉不一色的話,這件東西也可能是成化的。但如果是“三釉一色”就一定是成化的,在其他時代是沒有的。三:成化時期,特別是官窯制品,圈足修足是非常有講究的。在宣德、永樂官窯的圈足、足墻已經開始直立了,但還是微微還是有點內斂。到了成化的時候,這個足墻幾乎是直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