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尋蕭
四川出土的三千年前的神秘面具,留下一未解之謎:這是給誰戴的
一提起四川,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一個辣字,辣椒,辣妹子,諸如此類。可誰能想到,在三千多年前,被大山包圍著的川蜀之地能孕育出自己獨特的文化呢?不同于中原以青銅器為主要禮器的傳統,這里的人們還大量采用金、銀、象牙等材質的祭祀禮器。
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二月里,在成都市區里,在金沙遺址考古工地上,一塊閃著金光的泥塊出現在人們的視線范圍內。經過簡單的處理,考古學家發現它其實是一個精致的小金面具。
它的高度約是四厘米,寬度近五厘米,厚度不到半毫米,重量為克。整件面具的形狀為圓臉的形狀,鼻梁處高且直,嘴角帶著似有似無的笑意,眼部跟嘴部都做了鏤空處理,給人一種神秘不可捉摸的感覺。
無獨有偶,時隔六年在發現小金面具不遠處,專家又發現了一塊帶有金色的泥巴塊。當人們將它小心翼翼的從坑里面取出來的時候,它已經皺皺巴巴成了一塊薄面餅,根本無法辨認出原來的模樣。
專業人員一點一點地剝去金器上面的泥土,又對它做了初步的延展處理。他們驚奇的發現,這也是一件金面具!只是它的的規模比前面出土的那件大了許多。它高十一厘米,寬約二十厘米,重四十六克,它的厚度同樣不到半毫米。
但是它的大體形狀與先前出土的小金面具卻不盡相同。大金面具整體為方臉的形狀,額頭平,長刀眉,眉骨凸起,鼻子為三角形且鼻梁高挺,闊嘴大眼,耳朵為長方形,左右耳垂處則分別有一個圓孔,下頜齊且平,整個面向給人一種十分威嚴的感覺。
這件大金面具不僅僅是目前我國發現的那個時期體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金制面具,它還與著名的三星堆面具有許多相似的地方,這一點向我們證明了古時的川蜀文明具有一定的連續性。
經過專業人士認真觀摩研究發現,盡管面具的表面被人打磨得十分光滑,但是金面具的內里卻是十分的粗糙。并且由于這兩件面具大小還不相同,專家便由這幾點推斷這金面具可能不是給活人佩戴的。根據三星堆面具是粘在青銅人像上推斷,金沙遺址出土的這大小面具也是極有可能是粘在青銅人像的臉上的。
這兩件面具出土的地點是古蜀王國在商末春秋初期的祭祀場所,這個場所占地約一萬五千平方米。在這附近,已經發現了六十余處祭祀的痕跡,且出土了大量精致的金、玉、銅、石器等,甚至還有數以噸計的象牙、數以千計的野豬獠牙、鹿角和陶器,這些都曾是古蜀人民獻給神明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