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失語者
在我國眾多文化中,詩詞文化是發展的很好的一類。很多膾炙人口的詩都收錄在教材中,所以在中國,學詩是很基本的功課。但是不知各位是否知道,古代很多經典的詩詞,竟讓被標榜為“淫詞艷曲”,這是為何呢?
這些華麗細膩的詞,基本都是宋詞。因為在宋代的詞文化中,艷情文體是當時的創作主流。宋詞的題材很多,但是研究過的人都知道基本都是傷春悲秋,或者離愁別緒、風花雪夜,更有男歡女愛之作。
大家看到這里千萬別暗笑,這是當時文化使然,即使是文風改革之后,很多名家的詞還是有風月文體的影子。但是大家肯定要問了,為什么論詞,還是宋詞為最?
因為,這里的宋詞,還分為兩類:一種是文人雅潔清麗之作,一種是"淺斟低唱"之詞。前者有晏殊、李清照等為主流;后者還是柳永之作著名。
現在給大家介紹這首《定風波》,這首詞說是柳永最經典的"艷詞"之一,卻被當時主流代表晏殊批評為"淫詞艷曲":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云亸,終日厭厭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
看到這,肯定有一些人看不懂。小編也才疏學淺,這里就稍微解釋一下。
這是一首閨怨詞,就是思婦表達對意中人深切思念眷戀的詞。詞的前面開門見山地表明自己一個人獨睡,日上三竿才朦朧睡醒。意中人不在,自己沒有意中人的陪伴,肌膚和容顏都消瘦了,心情失望倦懶。連打扮都沒心情。
詞的下片表達了自己的無奈和嗔怪,早知道就要把他的馬鎖住,就可以和他長相廝守,寸步不離開自己,每天都可以郎情妾意了。
在那個情感不能大肆宣揚的年代,這樣的詞無疑成為眾矢之的。但是柳永不以為意,大有“我就這樣,不服來打我”的勇氣。但是柳永確實是個人才,他敢做別人不敢做,他跟勾欄的不幸女子親近,跟市井小民親近,所以他的詞在民間非常受歡迎。
但是當時宰相晏殊這樣說,確實也是符合邏輯的,畢竟這首詞寫的太過露骨,現在還可以接受,在以前絕對是“深水炸彈”,把當時詞派的靜水攪混了。
可是小編覺得文化沒有雅俗之分,每首詩詞都是當時社會背景和風氣的見證。這只能說當時文化還沒到這樣開放的程度而產生的矛盾,而且這首詞也是很有藝術考究的。
還好柳先生也不是只會這種詞風,他的許多詞至今傳唱,比如說《雨霖鈴》《望海潮》也是高中必學詞目。
這樣的“淫詞艷曲”,你欣賞的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