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歡
80年代,內(nèi)蒙發(fā)現(xiàn)遼代墓葬,挖出兩位千年“睡美人”,專家看傻眼
在我們的印象中,我國歷史上的朝代基本都是由漢人建立的,統(tǒng)治者也多為漢人。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朝代也有,但是不多,最有名的應(yīng)該就是清朝和元朝。在這兩個朝代之前,也有外族人建立的朝代。這些外族統(tǒng)治者幾乎都是北方人,大多數(shù)都居住在蒙古一代。
今天要講的并不是歷史朝代,而是考古,不過這兩樣的關(guān)聯(lián)是非常緊密的。在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內(nèi)蒙古通遼市的一個村莊在修建水庫,工人們在挖土的時候,竟然挖出了一座古墓。發(fā)現(xiàn)這座墓之后,工人就趕緊聯(lián)系了考古部門,很快專家就趕了過來。
專家們對周圍進行了探查,一番研究之后,斷定這座墓有一千年的歷史,而且肯定了它是遼代時期的墓葬。隨即,考古學家們就對其展開了搶救性的發(fā)掘工作。他們清理完墓道后,順利打開了墓門。
由于地下太黑了,他們就打著手電筒前進,進入了漆黑的墓室。他們剛一打開放置墓主尸骨的后室墓門,就有東西把手電筒的光折射回來了,金光閃閃的,專家們都被這樣的景象驚呆了。折射電筒光的不是別的,正是滿屋的文物。
這里面堆滿了金銀器皿、玉石瑪瑙以及瓷器等珍貴的器物,它們都被放在后室的地面上,數(shù)量極其龐大。這應(yīng)該是這些塵封了千年的珠寶第一次見光,雖然時間過了這么就,它們的光澤度依然如新的一樣,在這現(xiàn)代的燈光的照耀下,非常燦爛美麗。
專家們看到這么多珠寶,都沉浸在喜悅中,這滿屋的珠寶真是給足了他們驚喜。不過,這還不是最大的驚喜,他們繼續(xù)往前走,來到了后室中的棺床旁。這更大的驚喜就在這棺床上,這上面平躺著兩位墓主人。
這讓專家們感到很驚奇,因為傳統(tǒng)的墓葬都是逝者被安放在棺木中,然后蓋上棺蓋。但這兩個墓主的尸骨是直接放置在棺床上,他們身上的穿戴非常華麗,可謂是穿金戴銀。這兩個人的枕頭都是銀枕,因為面部戴著黃金面具,所以見不到他們的真容。身上穿的是銀絲網(wǎng)絡(luò),腳上穿的是刻花銀靴,胸上還佩戴著琥珀瓔珞,除了這些之外,還有束帶等非常精致的配飾。
這一看就是那個朝代非常有地位的人物,他們身上的這些裝備真是把專家驚艷到了,專家都看傻眼了。
他們戴的金面具是用錘揲工藝制成的,這種工藝的難度非常高,流程也非常復雜,做出來的面具能很精準細膩地刻畫出死者的面部容貌。身上穿的銀絲網(wǎng)絡(luò)也是一件工藝復雜的產(chǎn)品,它是由一根根非常纖細的銀絲編織而成,非常耗費人力,但是非常精美。
其實契丹人的喪葬習俗是把死人放到野外的樹干上風干,然后再把風干后的尸骨埋在簡易的坑中,叫做契丹樹葬。像這座古墓里這樣華麗的葬法,很顯然是契丹樹葬漢化后的喪葬形式。墓主臉上帶著金面具,又穿著銀絲網(wǎng)絡(luò),這和西漢貴族在死后穿的金縷玉衣相似。
所以可以推測,這兩個人也是當時的貴族,他們身上的裝扮就體現(xiàn)了他們的身份地位不一般。而且他們的金面具和銀絲網(wǎng)絡(luò)的做工都是非常好的,制作工藝也非常高超,能請得起這樣的工匠,想必他們也不會是普通的有錢人。
專家把這兩位墓主稱為遼代的“睡美人”,因為他們真的穿得太精致華美了。墓中的墓志銘揭示了這兩位穿金戴銀的墓主的身份,果不其然,他們就是貴族,一個是陳國公主,另一個是駙馬都尉蕭紹矩。
這次的發(fā)現(xiàn)對于專家來說真是收獲不小,直接就挖出了兩位金光閃閃的遼代皇族,不僅為研究遼代的歷史增添了寶貴資料,還一飽眼福,欣賞了這么美的“睡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