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直都處于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雖然城里人餐桌上的大米、白面,以及各式各樣的蔬菜瓜果,都是由農民辛勤栽種出來的成果。但由于人們無法真切感受農村生活,所以一直都對農民有一定誤會。
事實上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根本離不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如果沒有農民,人們將陷入饑餓的恐慌之中。
但自古以來由于農村地區比較落后,所以人們的思想意識也一直比較陳舊。就拿在農民群體中流行的俗語來說,其實就蘊含了很多古老的思想。
俗語“寧試人棺,莫試人鞋”,就是一句流傳度比較廣的俗語。大意為寧可以試別人的棺材,也不能隨便使用他人的鞋子。
為什么農村人會有這種禁忌呢?相比較于鞋子來說,棺材不是更應該忌諱嗎?帶著這兩個疑問深入了解一下這句俗語。
生活在農村地區的老年人,上了年紀之后,都會提前為自己準備棺材。這種做法其實就已經說明了,這些農村老人早已看淡了生死。
他們會將準備的棺材放在倉房中,而且還會將棺材稱為“喜才”。這種提前做棺材的行為,其實也有“壓壽”的說法。
所謂“壓壽”指的是用棺材,壓住自己的壽命以求長壽。雖然這種想法看起來很可笑,但卻是農村老人的一種精神寄托。
無論王侯將相還是普通農民,幾乎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夠長命百歲。但畢竟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何時去世是一件不可預知的事情。
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雖然每個人無法預知自己的生死,但是卻可以通過身體變化了解壽命長短。比如,如果年輕時經常干體力活,而且平時也經常吃一些粗糙的食物,那么在上了年紀之后身體素質就會比較差,相對而言要比身體健康的老人短命。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病秧子”, 也就是說從年輕的時候,就是大病沒有小病不斷。雖然說賴賴巴巴的人有的時候更長壽,但這種說法畢竟是個案。如果身體總生病并且沒有被治愈,那么在年紀大了之后壽命也會相應縮短。
農村地區之所以會有“寧試人棺”的說法,主要是因為棺材又稱為“喜才”。 既然被很多人忌諱的棺材,變成了臨死之人的喜事,那么躺在別人的棺材中試一下,不也就是沾上了喜氣兒了嗎?
當然還有一種另外的說法,那就是棺材與“官財”諧音,寓意著升官發財、步步高升,所以人們才會“寧試人棺”。
鞋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之一,由于人們每天都要穿著鞋子在地上走。不管是坑洼還是積水路面,為了能夠趕到目的地,大多數人都不會在乎腳下的路好壞。
在這種前提下,鞋子就會沾染上很多臟東西。并且如果平時不注意個人衛生,還很容易導致鞋子里面特別臟或有細菌。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待,大多數人都不會把自己的鞋子,隨隨便便的就給別人試穿。尤其是對于有腳氣的人群而言,出于健康考慮也不會將鞋子借給別人。
另外一種說法就是每個人的鞋子,實際上就是這個人的“根”。正所謂走路的時候,腳下要有“根”, 只有這樣才能行如風。如果隨便將自己的鞋子借給別人穿,也就是將腳下的“根”給了別人,這樣做其實對自己有一定危害。
雖然這種說法一點都不現實,但在農村地區依然有人特別迷信。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會試穿新鞋,比如在買鞋子的時候,服務員都會幫助顧客試鞋。
事實上在這種情況下,就沒有什么忌諱,“莫試人鞋”其實說的就是,舊鞋子不能借給別人。
俗語“寧試人棺,莫試人鞋”,雖然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是卻道出了農村地區的風俗習慣。
雖然對于大多數城里人來說,提前給自己準備棺材,就是在咒自己短命。但對于土生土長的農民而言,能夠提前準備棺材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這主要是因為農村地區的棺材,無論在用料還是做工方面都非常講究。每個老人都希望自己在去世之后,能夠躺在比較名貴的棺材中。
因為按照古人的說法,家里老人能夠睡入上等的棺材之中,那么對后世的子孫也都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