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福字、窗花、鞭炮是春節的文化符號,每當大街小巷滿眼都是喜慶的紅色時,春節的腳步就越來越近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流傳了一千多年的古詩,正是新年最形象的寫照。
古代桃、符有驅邪避瘟疫之用,古人會在初一的時候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荼、郁壘兩位神靈懸掛在門框兩側;
而“符”則是用紅紙書寫的對聯,后來新桃、舊符逐漸演化成了大家喜聞樂見的春聯。年關貼春聯有什么講究?老祖宗留下3個禁忌,為來年攢點好運氣
貼春聯雖然是一項非常簡單的工作,但是對于中國人而言卻是一件大事。因為貼春聯意味著過年了,而過年最重要的就是喜慶,所以一定會注意不要觸犯禁忌。
民間關于貼春聯的禁忌很簡單,就是春聯要貼在門框兩側,并且要對稱注意上下句不要貼反。按照古人的規矩上聯要貼在左側,下聯則要貼在右側。
貼完春聯還要貼橫批,而橫批要貼在門迎的正中央,這樣看起來才具有對稱美。人們在貼春聯時還會在入戶門的正中央,貼上一個“福”字或是“財”字,貼的時候一定要倒貼,寓意“福到”或是“財到”。
如果不小心貼正了一定會挨老人的罵,因為過年的時候福不到、財不到,不僅會破壞過年的氣氛還會讓人覺得別扭。
但大門上的“福”字或“財”字則一定要貼正,因為一些地方的人認為“福倒”、“財倒”, 把福氣都倒光了,所以大門上的福字可不能貼倒了。
春節是一個喜慶又團圓的傳統節日,也可以說就是一個團圓節。按照中國人的傳統思想過春節的時候,無論在哪里工作都會提前趕回家,為的就是和家人過一個團圓年。
所以按照農村的習俗貼春聯的時候,必須要等一家人到齊后再去。這種說法的主要用意,就是貼上門神后家里不能進新人。
原來農村地區在過年的時候,除了會貼春聯、福字、財字之外,有一些人家還會在大門上,貼秦瓊、尉遲敬德兩位門神。寓意將牛鬼蛇神、孤魂野鬼擋在門外。
而貼春聯的時候如果家里人沒到齊,或者說貼完門神之后家里人陸續進門,那么就會被門神誤認為外人,雖然不能將他們擋在門外,但是卻會降災星在他們的身上,讓他們來年的好運氣都跑光。
還有就是很多地區的人,在過年時都會請神、請祖先回家過年,要是把神仙和祖先擋在門外,那么不僅會失去過年的意義,而且還會讓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倒霉,所以只有將他們請到家之后,再貼門神或對聯才符合傳統,當然這只是迷信說法而已。
在傳統文化習俗中,貼春聯是最能代表春節的習俗之一。這個起源于宋代歷經千年發展的節俗,時至今日依然廣泛流傳。但貼春聯時也有很多禁忌,比如,貼春聯的時間就非常值得大家注意。
按照古人的說法,最好選擇上午貼春聯。過去生活在北方農村地區的人,早上起來之后第一個步驟就是先打漿糊。
一般都是將面粉放入鍋中加水后熬成糊狀,這種糊狀物的黏性非常好。用它粘貼春聯不僅特別牢固,而且還能讓春聯更具傳統特色。
貼春聯的時間就是春節當天,早上6點至中午12點之間,先用工具將舊春聯撕掉,寓意表示破除霉有除舊布新之意。
然后貼上新的春聯,代表將新的一年福氣迎門。很多地方過春節時除了會貼春聯之外,還要掛上古老的“五帝錢”。
“五帝錢”就是古代的圓形方孔銅錢,將其掛在大門上或放在家中,有轉運、報平安的作用。除此之外還要注意春聯上的文字寓意,古人在寫春聯的時候,一般都會選擇“吉祥語”,或者是具有節慶含義的古詩詞。
隨著時代變遷很多古老的傳統習俗,都已經逐漸被人們淡化了。但貼春聯、貼福字、門神、放鞭炮的等習俗,時至今日依然流傳于民間。這不僅體現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彰顯出了傳統文化習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