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個姿勢,大家可能很熟悉
它屬于一個半倒立的體式
對于那么無法完成頭倒立的人來說
這個姿勢可以很好的代替
它不僅具有倒立的功能
而且還能增強消化功能
雙角式的功效
1.身體倒置,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血液大量涌向頭部,滋養腦部及面部神經系統,使腦下垂體及松果體得到充足的血液供應。增加面部皮膚彈性,預防面部下垂。消除色斑,讓皮膚白里透紅。
2.加強和改善消化系統功能,防止內臟下垂。
3.延伸雙臂、雙腿肌肉,強健肩頸。拉伸腿部后側韌帶和肌群,修長雙腿。
4.鎮靜神經系統,消除失眠。
也就是說雙角式不但能改善體質,還能提升顏值!
雙角式的步驟
雙角式的整體解剖體位圖
雙角式的步驟
1、山式站立,雙腳分開大于一腿長(120-150cm),雙手扶髖
2、吸氣,雙手在背后十指相扣。雙臂向后繃直,雙手距臀部約10厘米。
3、呼氣,身體向前傾,頭向下垂,貼近雙小腿之間。盡量把雙臂向前伸展,保持數秒,深長均勻地呼吸。
4、吸氣,抬頭,起身,雙臂自然垂于體側。
4、吸氣,抬頭,起身,雙臂自然垂于體側。
注意:
① 腰部已經有問題的人,避免完全下彎;
② 在前彎的所有體式中,吸氣要先上提胸腔、延伸脊柱,給腰背部以充分的伸展空間,如果不是在平直的平面拉伸時,即重心后移、膝蓋超伸、脊柱未能保持平直,這樣會給腰部、背部帶來極大的壓力;
③ 如果做該體式時,頭沒辦法觸到瑜伽墊,也可以借助瑜伽輔具完成該動作。
雙角式的細節
1、雙腳分開的距離
雙腳分開一條腿的長度,這樣雙腿和雙腳之間的距離形成一個等邊的三角形。根基最穩固,也最易于腿內外兩側的伸展和發力。
2、根基
毫無疑問在這個體式中雙腳是根基。
雙腳朝向正前方,和山式站立一樣,第二個腳趾互相平行。力量均勻分布在雙腳上。很多人在這個體式中會忽略腳外側的力量,甚至會腳外側離開地面。力量均勻分布在雙腳上,不僅僅包括腳掌和腳后跟的均勻,也包括腳內外側的均勻。
這里特別強調一下:很多人進入雙角式以后發現雙腳打滑穩不住,會加大腳內側的力量,而忽略了外側的力量。過如果雙腳打滑不要踩大腳趾,應該壓穩小腳趾的外援。
再向上走膝蓋不要超伸,這是常規的要求,所有站姿體式中都一樣的要求。膝蓋向上提而不是向后頂。
大腿前側收緊向腹股溝方向走,幫助腹股溝向上推,幫助腿后側延展幫助尾骨向上抬。小腿后側向下踩地,大腿隨臀部向上延展。
3、骨盆
這是一個前屈體式,毫無疑問骨盆是折疊前屈向下的。只有骨盆的前傾折疊才能防止腰椎的代償。
4、脊柱、肩頸
整個背部是延展的。但是這里的延展不是無力的松懈的,是有對抗的。這里的對抗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頭頸帶領脊柱向下延展,骨盆向上抬形成一組對抗力,使脊柱得到充分延展。
其次:頭頸帶領脊柱向地面延展,肩胛向中間收緊向臀部的方向延展。
最后一組:身體前側:腹部和大腿前側收緊,讓大腿和腹部拉的更近,加深前屈幅度;身體后側:把骨盆向上抬,脊柱延展,使整個身體后側得到充分的延展。前側收緊后側延展。
雙角式的五大重點1、前屈下不去
在瑜伽雙角式中,遇到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前屈下不去,從上面的解剖圖大家可以看出,雙角式前屈下不去跟大腿后側的腘繩肌、小腿肌肉以及內收肌群比較緊都有關系。
調整建議:可以多做瑜伽中拉伸雙腿后側的練習,比如單腿背部伸展、加強側伸展等體式,此外,初學者在雙腿后側還沒有打開的時候,可以先借助輔具進行練習,比如瑜伽磚、墻壁等。2、拱背
在雙角式中,有些伽人還會出現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就是拱背,其主要原因除了上述1-2的原因之外,有些伽人主要是上背部過度屈曲向下追求幅度導致。
調整建議:在前屈向下的過程中,先延展脊柱,保持脊柱中立位延展的前提下,前屈向下,做到適合自己幅度即可。3、拱腰
在前屈類的體式中,拱腰的問題是非常普遍的問題,在雙角式中,拱腰的主要原因是腿部肌群過于緊張導致腰部的代償。
調整建議:初學者在這個體式中,要避免腰部的代償,首先要學會轉動骨盆,從腹股溝開始,將骨盆向前轉動,讓脊柱處于中立位。如果初學者腿部過于緊張,無法前屈向下,可以先借助墻壁椅子等輔具練習。
4、 雙腳過于緊張
在雙角式中,大家普遍會忽略的一個問題,就是雙腳的延展,在這個體式中,雙腳是根基,也是整個人體后表鏈的一部分,也需要延展,如果雙腳筋膜肌肉組織比較緊張,不僅會影響到整個后表鏈的延展,前屈下不去,而且還會導致其他部位的代償。
調整建議:可以利用筋膜球或者是網球,對腳底筋膜進行激活按摩放松。
5、重心前移
在雙角式中,有些伽人在前屈的過程中很容易重心前移,這主要是因為雙腳以及雙腿的根基不穩導致。
調整建議:雙腳外側內側都要用力推地,雙腿收緊用力,在這個體式中,雙腿肌肉在延展的同時,也要有力量穩定根基,此外,也需要多加強雙腿力量的練習。
雙角式變體
對于做雙角式已經很輕松的讀者朋友們可以試試它的變體,提高難度的同時,也能練到更多的肌肉!
雙角式變體1:
雙角式變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