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坪山采茶記
4月8號(星期一)天清氣朗,暖風吹拂。我按五哥的路線圖指所行,前往大冶馬叫終點站與貝貝群友集合,去黃坪山茶葉叢采野茶。五哥制定的群規集合時間一到準時出發,如果遲到了就見不到他的人,還好趕在了集合時間之前就到了。五哥和魏哥7.30分就到了,他們租好了上山的車,五哥是個大冶通,大冶城區的街巷小道,大冶的群山俊峰,大河小溪,大道小路沒有他不熟悉的,他實實在在的就是活地圖,那座山怎么走,那條路通往哪里他都清清楚楚。
黃坪山我爬了好多次,但摘野茶還是第一次,五哥說這次是專項采茶,言下之意目的不是爬山。對我來說采茶爬山我都喜歡,所以無所謂爬不爬山了。我們一行十一人坐車直接到林場看山屋,另有幾個是自己開車上山的,下車沿山里人家徒步大約十幾分鐘就到了茶葉叢,放下隨身帶的水和午餐,就開始采獲喜悅。
今年春季因雨水多,山里天氣尚寒的原故,茶生長得慢了些,春芽才剛剛冒尖,看著這嫩嫩的,翠翠的小尖尖有些不忍下手去采。但又擋不住內心的狂熱,竟放下本有的那么一點點憐惜之心,還是見了新芽就采。五哥說這片野茶一年的產量大約是2.5公斤,野茶生長慢產量低所以有說野茶貴如金之說。人說野茶是無價的,你就算花再多錢也買不到這野生之上品的好茶。
關于這個茶葉叢大家各有說法,有人說這是下放林場的知青種的,后來知青返城了這里就成了荒林野地無人管理的野生茶了,有人說這里附近以前有人居住,在此耕種后來搬遷了,茶叢就成了自生自滅的野茶了,還有人說這原本就是野茶叢。我在想按地名所示這里就是有人家的,要不怎么叫山里人家呢?不管大家怎么說怎么看,總之現在就是原生態的了,物以希為貴,面對這原汁原味野生野長的茶樹,更多了一份喜愛,盡管野生野長的一樣高大,長成她自己固有的姿態。高大的茶樹旁依偎著些許的小茶樹苗,而且這些小樹苗的嫩芽更多更大更翠,就算那高大的茶樹是人們耕種的,那么這些小苗當然是野生的了。一邊采一邊想,這荒山昔日為必不是人們把它變廢為寶利用起來的。那些在此奉獻青春的知青或是土生土長的農人,他們如今又作何想,蒼海桑田,世事多變遷,幾多煙火處成野嶺,幾多野嶺變鬧市。這片野茶香難道不是當年辛勤耕種的人們用汗水換來的嗎?青春留芳,汗灑大山,在那生活不易裹腹之艱的歲月,這片野林也許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一塊寶地。
到中午時分大家吃罷自帶的午餐,有人提議再去茶場采摘我欣然應往,因時間尚早巴不得多多采摘回家呢。誰知一到茶山就讓我們大失所望,不知是被人搶先采摘了還是其它原因,茶尖更小跟本就無法采且也聞不到原本的清香氣,與茶葉叢的茶跟本就不能比,我們在失望下只好打道回府。依然是坐車原路下山,再坐交通車各自回家。
一天的疲累在豐收的喜悅里消失,炒著新芽聞著沁人心脾的清香氣自是欣喜有余,這獨特的醇,獨特的香讓你醉在其中,樂在其中。如果有得選擇,那么我愿做一世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