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 作者:劉新榮 總編:慢半拍 今天農歷十月初一,俗稱寒衣節,是傳統的祭祀節日。又叫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主要流行于北方,在這一天北方人紀念逝去的親人,意為從今天開始氣溫轉寒,活著的人為仙逝的親人送去御寒的衣服。它與清明節和中元節合稱為“三大鬼節”。 我和愛人也一早驅車回老家,奔馳在為逝去父母送寒衣的路上。今天路上車輛比平時多的很,估計大多數人應該也是和我們一樣為了同一件事吧。 一路上,路過的集市、大街兩旁到處有賣燒紙和祭品的。商家為了搶占商機,早早地把燒紙擺在門前。現在的“燒紙”五花八門,除了最原始的,專門用來祭祀的粗糙的用麥秸造的黃紙以外,這些年逐年再出新品,紙元寶就好幾種:有半人高的疊加在一起的大元寶,有散裝的和用線穿成串的小元寶。零的整的都有,估計是為了親人好花吧。還有金山、銀山、搖錢樹;還有和我們用的紙幣樣式差不多的冥幣,更是面值大小不等:十億、五億、千、萬、元都有;各種花樣的箱子、花。花以菊花為主,也許是考慮時令的原因吧,其他花到那邊這個季節也是不容易保養吧。金山、搖錢樹。一切都是黃金色的。一切祭品都與金錢和物質有關。看來陰間和陽間一樣都免不了俗,都需要用經濟、物質做基礎來滿足精神需求。好像沒聽過哪個逝者托夢家屬說不需要那么多的錢,而來點純精神的東西:坐在墳前讀篇文章、說說時下國際國內形勢、放放音樂…… 無論用何種方式,無論在什么地方對親人寄以哀思,便能使活著的和逝去的兩相安心。 一路上,途徑公路兩旁,到處是三五成群的親人們在自家墳前焚紙禱告,勸慰亡靈,不要再把世間的煩惱帶去,在那邊過全新的生活;告慰逝者,后世一切都好,莫要牽掛;請求亡靈保佑子孫后代平安。親人們雖陰陽兩界一土之隔,隔不斷的是親情、隔不斷的是相思,一定心有靈犀吧!不然怎會有祭奠后長時間的心里寬慰和平靜? 對親人的祭奠過程,也是活著的人的成長、凈化過程。昨天我給父母寫了一封長信,今天用火發送的方式傳給二十多年沒有和我對話的父母親,他們的在天之靈一定能收的到吧!二十多年來每次紀念日,無一例外都是愛人陪我去,多數的是先去我的父母那,再回婆家。不是我霸道,而是愛人多年來的體諒。 祭祀完畢我的父母,回到婆家,公公婆婆的墓地和愛人奶奶爺爺的墓地不在一塊。我為了節省時間,便建議愛人,我們先去公公婆婆那邊,然后再去奶奶爺爺那里,他反對,說凡事要有規矩,必須先去爺爺奶奶那,從爺爺奶奶那回來再去離家更近的公公婆婆那。 是啊,每個人心中都要有個老幼尊卑,凡事有個規矩。每次對親人的思念祭奠,并不是例行公事而已,而是活者的一次心路反思,是心靈的一次洗滌和凈化,也是人生來龍去脈的強化和梳理。 愿逝者永安!愿生者一路向好! 特邀作家簡介: 劉新榮,女,醫務工作者,1991年畢業于聊城衛生學校。喜歡看書,旅游。崇尚并追求真、善、美。 淡味茶原創文藝微刊第118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