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伯特之淚是燒融的玻璃滴入冰水所形成的類似于眼淚(蝌蚪)的固態玻璃液滴。
由于在極快的冷卻過程中外殼先凝固成堅硬的玻璃而內部的液態玻璃在凝固過程中產生的應力無法釋放,就形成了一個表面及其堅固的玻璃顆粒。
魯伯特之淚的頭部可以說是堅不可摧
這樣就給人了一個印象,魯伯特之淚是不是可以做成裝甲防彈?其實話得分兩頭說:
第一、就是用錘子敲不碎的原因很簡單,其實就是錘子敲擊的力度還是太小。如果將魯伯特之淚放到壓力機上用壓力機的壓力還是可以壓碎的。
因此如果魯伯特之淚遇到了槍彈的話還是會碎掉的,國外有類似的實驗。看動圖
上面的動圖還不是特別嚴謹,我們發現魯伯特之淚似乎還是從尾巴的位置開始爆裂的,可能是因為子彈的沖擊則斷了脆弱的尾巴。
那么繼續精確的打擊魯伯特之淚的頭部。
從上面的動圖來看我們可以發現子彈在擊中魯伯特之淚的頭部后碎裂從頭部開始沿著整個液滴形狀向后延伸,大約0.25ms整個魯伯特之淚就碎成渣了。而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這次碎裂并沒有受到尾巴的影響。
試驗中用的是什么槍呢?AK-47,采用標準的7.62mm子彈。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的結果就是單一的一顆魯伯特之淚是難以抵擋普通步槍子彈的。
其實在后面很多的測試中發現更小口徑的槍都是可以打碎魯伯特之淚的。
話要是從另外一頭來說就有意思了。本質上魯伯特之淚其實就是一種鋼化玻璃,鋼化玻璃的加工也是將炙熱的玻璃浸入冷水中制成,因此看到魯伯特之淚破碎的情景是不是想起了鋼化玻璃的破碎?兩者其實是一樣的。
熱融玻璃被冷卻會表現出極大的強度這件事,在1960年代就被成功的運用到坦克裝甲中。在復合裝甲的設計里
通常會有一層晶體裝甲層,其實就是小塊的預制好緊密排列的小塊“鋼化”玻璃。這些小塊的鋼化玻璃具備魯伯特之淚的特性,在穿甲彈射入的時候迅速破碎吸收動能。
例如英國的的挑戰者坦克其實就裝備了這種復合裝甲。
因此這也算魯伯特之淚這樣的一種“玩具”的軍事化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