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生活總是讓人莫名心煩。
無論你在哪里都會有各種麻煩和心煩,不管你在哪個城市,不管你是否在父母身邊,不管你是誰。
“我今天真的很喪了,感覺整個人都不太好”,其實最近每天都很累,每天被日常瑣碎的事情包圍。做著做著飯,停電了,洗著洗著澡,停水了。小區的電梯必須電梯卡才能上樓,水電費必須去物業才能交。
剛下樓拿外賣準備吃飯,快遞又到了,拿完快遞發現電梯卡沒拿,爬上樓累得一批,外賣也涼涼了...
上班的時候剛坐電梯上站臺就看見地鐵走了,好不容易擠上下班地鐵,早高峰人擠人新買的小白鞋也黑了。
各種各樣的瑣事,心態也炸了。亂七八糟的事情整個人都是煩躁的。晚上回到家,不知道男朋友說了句什么,就像點了炮仗了一樣,找茬吵架。說了很多難聽的話,氣得他出門。
冷靜下來,就會覺得自己很過分。好后悔,不知道他會不會真的生我的氣,對我失望。
楊瀾曾問過周國平老先生:為什么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卻把壞脾氣留給最愛的人?
連這位一向儒雅的哲學家也說:這個錯誤,我也常常犯。
周老先生稱之為“錯誤”,說我們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是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則是一種教養。
生活難免不如意,而往往自己沒辦法排解的負面情緒通常都是發泄在最親密的人身上,傷人傷己。
幾句傷人的話,就像釘子,就算事后你把釘子拔了,也還是會留下一個孔。
愛你的人不會因為幾句難聽的話就離開你,但是誰也沒有義務去承受你的心煩意亂,冷靜下來還是會后悔,會為自己的口不擇言買單。
為何不冷靜下來,沉默的等待情緒沉淀。冷靜下來再說話比什么都重要。
心煩的時候總想著把情緒發泄出來,而真正的聰明的人懂得沉默的力量,不是憋著,是不做情緒的奴隸。
在知乎上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男人下班后為什么喜歡在車里坐會兒?
@愛醬: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你就是柴米油鹽、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一個人在車上靜靜,抽根煙,這個軀體屬于自己。
生活太忙,人生太累,生命太短。忙累了就歇一歇,心煩了就靜一靜,走急了就緩一緩。生活有序,心自無憂。生活沒有絕望,只有想不通,人生也沒有盡頭,只有看不透。
把壞情緒放一放,隔段時間再看就沒那么糟糕。沒有什么煩躁是放不下的,但是遺憾一旦發生就沒有補救。
遇到困難,一定要自己努力去尋求方法解決,沒有人會對你的痛苦感同身受,你必須要自己學會化解,沒什么過不去的,你自己就是你最堅強的后盾。
心煩的時候,最好的是沉默。不必喝酒,出去走走,那小路和樹林,那天空和海灘,那山風和淡云,就在身旁;不必多怨,言多不遜。讓思緒沉淀,腦袋就這么大,多想想開心的東西,負面情緒自然也就無所遁形。
在成年人的字典里,沒有容易二字。不要因為一時的心煩,做出一輩子的傻事。
那些壓得人心累心煩的日子,大多是自己強加給自己的。別抱怨,別對著旁人叫囂,時間久了你會越來越不受歡迎。
既然我們注定會遇到不如意,何不坦然一些。相信雨點不會只落在你的屋頂上,相信大千世界總有屬于你的一方角落。擁有積極態度,是解決和戰勝困難的第一步。
沉默也是一門學問,能說出口的煩心事不叫煩心事,一些真正擾你心煩意亂的事情,都是在心里打了幾個彎,話到嘴邊卻張不開口,或者最后說出來的話,已經比在心里的意思少了好幾分。
所以說,別盯著雞毛碎皮的不開心的小事,最終累了自己,傷了自己。
用一顆樂觀滿足的心去生活,積蓄溫暖,一定會在你需要的時候,驅趕那些煩躁與悲傷。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星標置頂,
茫茫人海,不然就找不到我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