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一個做市場的朋友發了條朋友圈:
“打算手動清人,因為微信快加滿,那些長年不聯系的“朋友”,不好意思啦~謝謝曾經加過好友?!?/span>
看到她的朋友圈,我很感慨,確實每個人都應該定期清理朋友圈。
朋友圈,顧名思義,也就是你的交往圈子。
人生活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中,這些環境人由你選擇,而處在環境中的你自己也必然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定期優化你建立的環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最該斷舍離的,是垃圾社交。
01
80%的群聊都是在浪費生命
打開微信,發現自己未讀的微信有100+,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都遇到的情況。
而這未讀的信息絕大部分來自群聊,但群聊卻是浪費時間的一大元兇。
作者李笑來在他寫的一本書《把時間當做朋友》中認為,閑聊是一種內容生產方式。
要想閑聊產生價值,需要滿足下列條件:
1、聊天人數控制在2-5人。
2、聊天主題上有共通之處。
3、大家的認知水平差不多。
關鍵在聊天人數上,人少,是一個大前提。
因為,每多一個人,大家之間熟悉度和認知上的默契度就下降一點,聊天的顧忌就越多。
2個點之間有1條線,3個點之間有3條線,4個點之間有6條線,5個點之間有10條線,6個點之間有15條線....100人以上呢?
人數達到一定閾值后,閑聊產生的價值接近為0,甚至可能出現負數。
人數一旦變多,每個人說話就會畏首畏尾,言不由衷。
人數一旦變多,導致眾聲喧嘩,每個人都自顧自說話、不聽他人的。
人數一旦變多,大家的價值觀、認知、領域會更多樣,會讓溝通成本無限高,只剩扯皮和解釋。
人數一旦變多,大部分人都在潛水、充當吃瓜觀眾,浪費時間在群里看熱鬧。
不只是微信群聊,所有的無組織性的一群人聊天都算作群聊。
開會也算一種,但它屬于可控的群聊,會議上主持人和核心發言人。
朋友、同事間的社交飯局,也是一種群聊。但人數超過5人的話,閑聊的價值不大,除非這批人是層次非常高的,他們大都懂得如何拿捏去創造價值。
刪除不必要的群聊,是你可以第一執行的斷舍離目標:
1、刪除不必要的聊天,設置“消息免打擾”,該退群的退群。
2、參與線下約聊,盡量一對一,少參與一對多的,超過5人的,盡量不去。
3、將有價值的群聊置頂。
4、一些目的性明確的飯局,如結交某個人需要參加。=
5、區別對待。有些群、飯局,都是好哥們,群聊的定位就是扯淡開心,非常好,保留。
02
50%的朋友圈可以屏蔽
處理完群聊,再來看看朋友圈。
刷朋友圈是一種普遍行為,有的人覺得刷它浪費時間,那是因為他的朋友圈無價值的內容太多了。
至少我每天都刷朋友圈,我能看到很多高質量的信息、文章、行業情報、圈內動態等等。
不過,這個朋友圈內容是被我一次又一次優化了的,我把不值得看的朋友圈都屏蔽了。
微信賦予用戶屏蔽的功能,就是讓你去過濾垃圾信息。你每天看的朋友圈內容都是由你自己一手打造的。垃圾內容太多,這鍋你還得自己背。還好,你可以改造,持續優化。
對此,對「朋友圈內容斷舍離」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是朋友圈內容各種自拍、曬吃、曬喝、曬對象,或者賣鞋、賣車、賣口紅,又或者發的文章都是驚呆、震撼、看完刪,我會立馬設置一個「不看他\她的朋友圈」。
歸根結底就一句話:值不值得把你的寶貴時間花在對方朋友圈上?
如果不值得,那就斷舍離掉。
普通人可能都不會超過1000好友,或許你一次會屏蔽掉50%的人的朋友圈,但這不會有任何損失。
有人問:這樣屏蔽費時費力,干嘛不直接刪好友?
但微信好友并不僅限于好友,同事、客戶、親戚、同學等等,很多都是不能刪除的對象。
朋友圈內容斷舍離操作起來可能會大量耗時,但麻煩一次,后面的每一天你可能都多出來幾十分鐘,一個月一年下來,你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時間,是一個年輕人最寶貴的升階財富,每一份都要珍惜,不要隨意揮霍。
03
社交斷離舍的精髓
結交有養分的人,成為能提供養分的人
社交斷舍離的精髓是什么?
不是不社交,而是要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更有價值的社交和關系上。
斷舍離,不是簡單的扔東西,它類似于人體的新陳代謝,吸收營養,排出垃圾。
社交斷舍離,就是把一切無效的社交、糟糕的關系都扔掉。
你對垃圾社交斷舍離的越多,你就有更多時間花在高質量的社交和關系上,即你要多結交有養分的人。
同時,你自己也要做一個能提供養分的人:在任何一段關系中,都盡量成為能給別人提供養分的人。不要做垃圾人,否則你可以被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