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臘月已然過半,對于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來說,也準備好了行囊,數著日子等待歸家的日期。在過去,每當新年到來之時,人們都非常激動和興奮,總是希望早點能到家和家人團聚,不過,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農村經濟繁榮的背后,是年味慢慢的淡了,對于“春節”的渴望也缺少了往日的興奮,有些村民即便放假了也不著急回家,而是在城市里休息幾日,等到年底再往家里趕!而這也絕非個案!
近年來,關于過年的“怪象”越來越多,不僅有“反向團圓”的,也有一些村民不在年前回家,而是過完年在回到農村,對此,專家納悶,咋過年和回娘家差不多了,是因為年前的花銷大嗎?對此,老農道出了實情!
在農村,長久以來,每當臘月到了,很多村民也都陸續的返鄉了,可是在這幾年,確實是出了不少的怪現象,一方面是很多村民返鄉的時間越來越靠后,另一方面是有些村民干脆年前就不回來了,而是到了年后才回到家里轉一圈!對此,老農說,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
第一、年味淡了,過年形同“過周末”!最近幾年,愈發的感覺年味淡了,對于很多有正式職業的農民來說,年假本來就沒幾天,這一來一往的時間都耗在了路途上,回到家里也休息不過來,每日還有很多的飯局,與其勞累回家過年,還不如干脆年前就不回去了,到了年后在找機會回家看看!
第二、都說過年如同“過錢”,回家給父母子女花錢卻也無可厚非,但是,對于很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來說,辛苦一年卻難攢下太多的錢,而過年就要花掉大部分!而這些錢也都是辛辛苦苦賺來的,因此,很多村民瞄準了過年的加班費,想著與其回家多花錢,還不如在外多賺錢!
第三、無休止的“逼問”,厭煩的“攀比”!每當過年的時候,總會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而對于長輩來說,詢問的莫過于那些,啥事結婚,準備要孩子了嗎,收入如何?而對于年紀相仿的則在對比中產生差距,對于“混”的不好的,不僅尷尬,心里也難受,因此,為了避免這些交往的存在,很多人也就不愿意年前回家了!
的確,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很多村民在壓力下,更加的務實了!在過去,新年的假期能持續到元宵節,而在如今初三就離家的比比皆是,這農村熱鬧的景象也就維持在了除夕,新年這兩天,因此,對于過年的吸引力,也慢慢的變淡了,這或許也是很多村民不愿年前回家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