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發布的理論研究文章《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引發了網絡互助行業不小的震蕩,對于這篇文章中的一些觀點,一些網絡互助企業紛紛回應,相互寶針對文章中提出的“跑路風險”,表示相互寶實行實名制、無資金池、全程風控、公開透明這四大準則,期待監管指導。
作為老牌互助平臺e互助在接受媒體的采訪時,e互助相關負責人認為文章中提到的要把網絡互助平臺納入監管,盡快研究準入標準,實現持牌經營和合法經營是非常必要的,這是網絡互助行業更加正規,走向合規的必然。實際上,近幾年,e互助也一直公開強調網絡互助行業合規的重要性,并身體力行的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如資金安全方面,堅持會員監督,實現銀行獨立托管資金等。
網絡互助不同于保險,前置收費模式是誤區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誤以為網絡互助和保險一樣都是前置收費模式,保險才是前置收費模式,而網絡互助沒有預付費,本質都是后付費模式。這是網絡互助與保險最大的不同。但是很多人也有疑問,很多網絡互助加入時會有保證金,拿e互助來說,目前是以加入的會員預存30元,作為履約保證金成為平臺的互助會員,但是,會員的每一筆預存款都托管在銀行中,平臺接觸不到,也無法直接使用。e互助采用的這種會員加入時預充值,在發生受助事件均攤時才進行扣款,這種模式其實在很多行業極為普遍。而且互助的本質是對契約精神的信任與履行,在網絡互助平臺發展中,通過讓會員預存小額金額(一般每月10-15元),可以確保絕大多數會員權益得以實現,在每期互助事件中確保當期會員均攤扣款成功。網絡互助不存在前置收費,而是基于審核和統計上的后付費方式。
預存30元錢保證金這算不算資金池呢?這得看用戶的資金是放在平臺還是第三方托管機構進行監管,據了解,e互助平臺委托第三方銀行進行托管,專款專用、過程公開透明,沒有資金池的嫌疑。文章中所謂的“資金池”也不是平臺占用資金的行為,是用戶的履約保證金,確保自身保障權益。 并且小額保證金加上銀行托管可以有效避免跑路風險,同時有效的監管可以讓風險有效隔離。
另外,網絡互助行業各家也都提到,網絡互助并不是保險。據了解到,網絡互助是一種人類基于互助精神而形成的精神契約,其產品本身并不具備商業性質,更傾向于公益而非盈利。所以文章中所提到的所有的問題包括“資金池、跑路”發生的概率極其低。
網絡互助的社會價值無可取代
對于文章中的一些觀點,e互助相關負責人也提出,存在即是合理,網絡互助之所以能夠引發人們的關注,正是因為人們有這份需求,所以,要認識到網絡互助的社會價值是無可取代的,是確實能夠為更多老百姓帶來保障的。2019年1月,國家癌癥中心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國癌癥統計數據。報告顯示,2015年全國惡性腫瘤發病約392.9萬人,這三百多萬人的醫療費用都是大問題。
《2020上半年中國網絡互助發展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長,覆蓋面于2018年后穩定在95%以上。但近年來人均醫療支出增長率遠超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率,居民一旦罹患重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究其根本,中國當前的醫療保障體系還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醫療健康需求,盡管商業保險報銷額度大,但是是高昂的價格以及有條件的保障。
而根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網絡互助參保人數達1.5億人,2022年網絡互助覆蓋人數預計將達3.9億人,覆蓋率將達27.8%。這說明網絡互助是大勢所趨。而且近年來網絡互助行業在精準扶貧,助力全面小康上作出了重要貢獻。誠然,事物的發展都會存在波折,網絡互助作為一個新生事物,發展的過程中遇到挑戰,不可避免,但是不能因為一點問題就否定,而是需要修剪枝杈,繼續壯大。同時,對于行業也不能一概而論,要支持鼓勵有責任心有社會擔當的企業發展,我們相信監管會讓行業進一步回歸初心,聚焦風險保障,促進行業發展。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網絡互助與商業保險是不同的兩類,是互補的關系,并不存在沖突,也互相無法取代。
期待納入監管 擁抱行業監管
在資金管理方面,實行銀行獨立托管的管理模式。e互助創立的會員監督委員會制度、會員面對面探訪的參與機制,都是行業的有效創新,這不僅讓e互助的運營始終在規范運營的要求下進行,也給用戶吃了定心丸。對于用戶更好地認識網絡互助,厘清社會質疑,引導行業更規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網絡互助的發展離不開監管,也依賴于監管,為了網絡互助更好的明天。e互助期待將網絡互助平臺納入監管,讓行業真正成為社會保障體系和商業保險的重要補充,堅持“守信透明,共治共享”,堅持“公平公開”,給用戶、給公眾一個更值得信賴的互助環境。
目前,相互寶、水滴、e互助等發展穩定的平臺都希望能夠納入監管、持牌經營,合規發展。希望相關管理部門盡快出臺監管政策,加強行業監管,讓網絡互助行業更加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