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君—大腦進化》專欄第40篇
你好,我是鐵木君。
前不久看到一項調查:你會通過什么方式,去了解一個新認識的人?
投票的結果一邊倒:大部分人選擇了先翻TA的朋友圈,只有少部分人選擇了詢問共同的朋友,或者直接約出來玩。
先看對方的朋友圈,已經成為了一種條件反射式的動作。
這就是當代人的社交現狀,我們習慣了待在屏幕后面去觀察一個人,而害怕主動地邁出那一步。
躲在背后,默默視奸對方的方式是「最安全的」;但是這個三天可見,卻讓成年人的社交,難上加難。
我們的朋友圈,究竟要不要設置三天可見?
01.
朋友圈三天可見,在無形中產生了距離感,切斷了人與人溝通的橋梁。
很多時候,我們興致勃勃地點開對方的朋友圈,卻只能看到一條橫線。它像一堵無法沖破的墻,阻斷了他人的好奇和善意,也將彼此擋在自己的生活之外。
橫線下大段的空白,似乎也預示了一段段關系只是水過鴨背,永無交集。
當然我也明白,做出來微信這么成功的產品的張小龍,不會無端添加這樣的功能;設置三天可見的人,一定也有自己的理由與苦衷。
為什么會有人這樣做呢?
這背后暴露的是,成年人越來越大的社交壓力。朋友圈走到今天,也不再是一個單純分享心情的地方了。
朋友圈里我們不再抱怨工作,因為會被同事老板看到;我們不再抱怨生活,因為會被家人朋友誤會;我們也不能什么也不發,因為擔心會被遺忘...
成年人的朋友圈,變得小心翼翼,哭和笑都成了靜音模式。
于是我們設置三天可見,將很多煩惱關在了門外;一個個好友分組,來掩飾自己內心的脆弱和不安。
我們一邊「假裝強大」,一邊卻渴望著他人的關注和愛。
但那些我們一直逃避的問題,即使設置了三天可見,它們依然存在。
因為我們始終待在精心制作的面具后面,不愿去面對那個真實脆弱的自己。
不要再做那個不動聲色的成年人了。不要發朋友圈還要想想該屏蔽誰,也不需要讓別人覺得我有趣;將朋友圈當作分享生活的平臺,展現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
每一個光鮮亮麗的朋友圈背后,都有一個不那么完美的個體:脆弱、孤單,愛偷懶...
但這些缺點,并不妨礙我們和很多有趣的人做朋友。真正阻礙我們的,恰恰是設置了三天可見的你。
因為大家都是普通人啊,都愿意接納一個有「煙火氣」的你;朋友圈不設限的你,我們可以聊更多的話題。
02.
朋友圈里的三天可見,擋住的都是那些真正關心你的人。
很多時候我們確實很忙,忙到連著幾天無法給家里打一個電話;父母也能感覺到你的忙碌,不敢貿然打擾,怕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
朋友圈,成了他們想到你時,第一個會去打開的窗口。
我上大學的時候,交到很多新朋友,讓我跟家里的聯系很少。周末我常常在羽毛球館打一下午球,也因此錯過很多家里的電話。
那時候大家都用QQ,跟微信朋友圈不同的是,QQ空間里可以看到最近的訪客記錄。
那時候最常出現在好友訪問列表里的人,就是我的父親。
很多人,會在訪問之后悄悄地刪掉記錄;而他的每一次到訪,都老老實實地留在了那里。社交網絡上的這些痕跡,都是他們愛我們的證據。
現在我們都用上了微信,朋友圈也永遠為他們打開好嗎?
大家都很忙,連自己的事情都處理不完,并沒有誰會有時間經常去點開你的朋友圈。除了關心在乎你的人之外,不想看的人根本不會管你設置幾天。
當父母滿懷期待地點開你的朋友圈,和你共享你生活中的喜怒哀樂,試圖跟你同頻;卻被你一條冷冰冰的橫杠,擋在你的生活圈外,那是一種多么失落的心情啊。
有很多人一生都在原地等你。
在你孤獨難過的時候,你毫不費力地從他們那里獲取愛和溫暖;關掉三天可見吧,這是我們可以為他們做出的毫不費力的改變。
來日方長,來日并不方長。
03.
前面跟大家討論了為什么我們不要設置三天可見,也許有小伙伴會問了,那我們究竟設置多久可見呢?
對于不常發朋友圈的人來說,三天實在太短了。別人一進入你的朋友圈,發現什么消息都沒有,這會顯得不太友好。
對很多不想暴露自身太多的人,半年又顯得太長。很多人只想展示一下最近的朋友圈,讓別人有個大概的了解就好;遠到幾個月之前的,自己都已經記不清了,不想讓別人翻看。
設置一個月可見,是非常好的選擇。因為這個時間節點,非常靠近人際交往的界限。
想象家里有人來做客的場景:
我們為了展示自己熱情的形象,大門敞開、擺上茶水點心表示歡迎;
但是卻會把臥室的門給關上,并不想讓你進入臥室和更多私密的空間。
我歡迎你的到訪,但我也會有所保留。給對方一個大概的、愉悅的印象,不需要通過暴露過多的隱私來博取好感。
一個月的時間,不長不短剛剛好。既不會是一片空白,也不會展現太多的過去,這是人際交往中的「安全距離」。
不要小瞧它,人際關系中80%的問題,就壞在了沒有「距離感」。
小學的時候,因為我家里沒有游戲機,我常常去一個同學家里玩。
魂斗羅、雙截龍、雪人兄弟,什么都玩。以前我都是周末吃了午飯才去,有一天我八點鐘就去他家敲門。
門開了,我很高興,就徑直去到他房間里。我們才剛剛開始,他媽媽叫我們去吃早飯。我說我已經吃了,眼睛則根本沒有離開屏幕。
后來我突然聽到他媽媽跟同學的對話,雖然小聲,但我還是聽見了:
“你這個同學成績怎么樣啊,怎么大早上就跑過來玩游戲?我和你爸還要休息,他的父母不管他的嗎?”
后面的游戲,我玩得一點也不開心。這件事,也成了我難以忘懷的記憶和教訓。
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是有界限的親密。我們不要成為一個頻頻越界、惹人討厭的人。
朋友圈一個月可見的設置,讓自己舒服,讓別人不尷尬。這才是人際交往最合適的距離。
不要設置三天可見。不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朋友圈的人設經營。
把微信用來聯系當下值得的人,把值得紀念的時刻都分享到朋友圈,展現一個最真實的自己。
這才是微信和朋友圈正確的打開方式。
-END-